树立以人为本的商品价值观

时间:2023-03-22 23:16:54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树立以人为本的商品价值观

内容摘要:商品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自从经济学产生以来,经济学家们就有不同的熟悉。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价值这个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同,对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的关系没有完全搞清楚。本文以为,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对人所具有的意义以及人对商品所作的评价,包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内容,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是商品与货币相交换的比例关系。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才能揭开商品价值之谜。
  关键词:商品 价值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价格
  
  商品价值是什么?商品价格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自从经济学产生以来,经济学家们就有不同的熟悉。主要观点有: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抽象劳动价值论,萨伊的效用价值论,边际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以及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等等。各种不同的价值理论长期以来争论不休,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学家们的态度、观点、方法不同,对价值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不同的熟悉,对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的关系没有完全搞清楚。价值理论因此成为经济学之谜。
  商品价值题目不是单纯的经济学题目,而是一个经济哲学题目,只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才能获得正确的熟悉。从哲学上讲,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以及主体对客体的评价,它反映了客体和主体的关系。马克思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商品首先是一个物,这个物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对人才有价值。在这里,物是价值的客体,具有客观性(客观存在),人是价值的主体,具有主观性(主观评价)。主体为本,客体为用。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才能揭开商品价值之谜。
  商品的价值是什么?就是商品对人所具有的意义以及人对商品所作的评价,它反映了商品(客体)和人(主体)之间的关系(主、客观同一价值论)。换句话说,我们讲商品的价值,就是指商品对人有何价值?人对商品作何评价(买不买,值不值)?离开人这个价值主体,商品无人问津,价值就无从谈起。这是熟悉商品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商品经济的意义所在。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商品经济?回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消费需要。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从整体上讲具有二重性: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商品是用来出卖的劳动产品,生产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的需要,因此就决定商品的价值也具有二重性:对消费者具有使用价值,对生产者具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内容,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内容决定形式: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才有交换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如伪劣商品)就没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降低(如旧车),交换价值降低;使用价值消失(如过期失效的药品),交换价值消失。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辩证同一关系,同一于商品的价值。(这不仅符合形式逻辑,价值概念包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且符合辩证法,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对立同一就是商品价值)。研究商品价值题目,必须首先研究使用价值,只有弄清使用价值,才能弄清交换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价值,即满足社会消费者的需要。任何社会的商品生产,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消费需要。生产是手段,消费是目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决定再生产。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是经济生活的主要矛盾和经济学的基本题目,它决定商品与货币、供给与需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商品使用价值包括三要素:品种、数目、质量。不同品种、数目、质量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商品也可能有不同的用途,这些都是不问可知的。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可以分析比较的,根据使用价值三要素对消费者的效用就可以比较出来。
  品种(序数效用):商品种别品种很多,使用价值大小不同,可以进行定性分析,按序数排列,排在前三位的应该是:食品、衣服、住房。食、衣、住是人民基本的生活需要,解决的是温饱题目。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步就是解决温饱题目,第二步是达到小康水平。现在已经走过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还有几千万人温饱题目没解决,需要社会扶贫救济。
  数目(基数效用):商品数目有多少,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用基数计量。例如,我国现在有13亿人口,每年需要消费多少粮食?根据统计,得出基数。满足需要,效用最大。粮食生产就是要根据这个基数来安排。国家实行耕地保护制度,保护粮食生产基地;同时建立粮食储备制度,以丰补歉,保证粮食安全;此外,给种粮农民财政补贴,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质量(时间效用):商品质量要合格,而且要有保质期,过期则失效。特别是食品、药品,关系人民生命健康,质量尤其重要。现在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过期食品、药品也拿往出卖,使广大消费者深受其害(有些人被伪劣食品、药品毒害致死)。国家必须制定商品质量标准,加强质量检查监视工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商品的经济价值,能够给商品生产者带来经济利益。盈利或赚钱是商品生产的直接目的,它决定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商品交换价值形式也发展变化:从简单的价值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从金属货币流通到纸币产生,如今又发展到电子货币“一***”。在货币产生以前,没有价值标准和价格标准,商品交换价值形式是不明确的,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互通有无的性质,交换双方获得的都是货物。在货币产生以后,有了价值标准和价格标准,单位商品的交换价值就表现为价格。商品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与价格的逻辑关系是:
  商品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这个物质就是商品的数目和质量。没有数目就没有质量;没有质量(如食品腐烂变质),数目再多也不中用,即是零。
  商品交换价值与价格、数目成正比。商品价格与质量成正比(优质优价),与数目成反比例方向变化(薄利多销)。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可以增加商品产量,与交换价值成正比;同时降低生产本钱,与价格成反比。我国学术界关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反比”的争论,到此迎刃而解。消费者购买商品考虑的因素是:品种(买什么)、数目(买多少)、质量(好不好)、价格(贵不贵)。这是经济生活的基本常识。经济学不能脱离实际,违反经济生活的基本常识。
  商品的价格是什么?就是货币与商品相交换的比例关系,即单位商品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单价)。在这里,“单位”二字特别重要,它说明了交换价值与价格的区别和联系。用公式表示:
  
       货币量(需求)
  商品价格=———————
       商品量(供给)
  
  这个公式不仅包括各种商品的各种价格,而且反映了价格变化规律,即供求规律。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个别商品的市场价格是由生产本钱和供求关系决定的。生产本钱(是由多种因素决定,可以核算出来。)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内因,市场价格只有高于本钱价格,生产者有利可图,才会继续生产;否则,就会停产或转产。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外因: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是卖方市场;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是买方市场;商品供求平衡,价格相对稳定,市场价格即是本钱价格加均匀利润,即生产价格。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浮动,是市场经济的价格规律。价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整个社会的商品价格水平是由货币发行量决定的。国家制定货币政策,控制货币发行量,可以保持商品价格水平基本稳定,防止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理论研究贵在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揭开商品价值之谜,解决经济学的世界困难,对于反对商品拜物教和拜金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树立以人为本的商品价值观】相关文章:

药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12-20

高中政治教学的价值观教育方略06-11

幼师中专生职业价值观特点及影响因素05-21

论传统义利观对行政价值观建设的影响04-28

世界旅游商品开发现状08-25

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思考论文(通用9篇)01-31

超验主义集大成者梭罗的核心精神价值观06-12

商品期货优化投资组合的实证检验08-26

新时期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问题论析05-28

对于体育锻炼态度、参与度与体育价值观的相关研究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