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

时间:2023-03-22 04:13:39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是产业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具有较强的持续竞争上风。成功的产业集群都是借助于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而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在于持续创新。
  关键词:聚集经济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上风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产业化路子”的精神。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率的新型产业化道路,需要研究具体的产业发展题目。而产业集群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关注和重视的题目。国内外大量的事实证实,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通过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或靠近,往往可以有效地产生创新,获得集群创新上风。本文就从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来说明: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同时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阐述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关系。以期给我们探求实现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模式提供重要的启示。
  
  集群经济理论
  
  聚集经济理论
  聚集经济原理是城市和区域经济理论中的经典思想。区域经济理论的创始人韦伯最早提出要加强对经济凝集作用的分析研究。他以为,聚集能够使企业获得本钱节约的聚集经济,他对聚集经济下的定义是:聚集经济是由于把生产按某种规模聚集在同一地点进行,因而给生产或销售方面带来的利益或造成的节约。
  根据韦伯的理论,聚集分为两个阶段: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低级阶段,单纯是由企业经营规模扩大而带来的生产聚集。高级阶段主要是扩充大规模经营的利益,将聚集经济视为规模经济利益,大规模生产的明显经济上风就是有效的地方性聚集效应。韦伯把产业聚集回结为:技术设备的发展。随着技术设备专业化的整体功能加强,技术设备相互之间的依存会促使企业地方集中化;劳动力组织的发展。一个充分发展的、新奇的、综合的劳动力组织可以看作是一定意义上的设备,它也十分专业化;市场化因素。这主要是购买和出售的集中;经常性开支本钱。这主要是指基础设施利用的规模效应。从中揭示了聚集经济的一个重要性质,即聚集经济是一种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获得来进步效率和降低本钱的系统气力。
  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从国际范围看,产业集群是产业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指相同的产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企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的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马歇尔、克鲁格曼、宾治、迈克尔·波特都对产业集群进行了深进的研究。
  马歇尔以为,产业区域内的企业之间相互关系建立在相互合作、相互依靠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企业群落有利于技术、信息、技术诀窍和新思想在群落之间的传播与应用。以为产业聚集本质就是把性质相同的中小厂商集合起来对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专业化分工,实现作为巨型企业特征的规模经济生产。马歇尔还以为产生聚集的原因在于为了获取外部经济提供的好处。这种好处包括提供协同创新的环境、共享辅助性产业的服务和专业化劳动力市场,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平衡劳动力需求结构和方便顾客等。
  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教授,以研究竞争战略而著名于世。他把产业集群纳进竞争上风理论的分析框架,创立了产业集群的新竞争经济理论。在《国家竞争战略》一书中,通过对10个产业化国家的考察,以为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这个国家内以集聚形态出现的产业上。也即很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都与产业集群的形成分不开,产业集群在产业区域竞争上风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换的重要作用。从国内一些产业集聚区的历史看,在起步阶段也曾经历过“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到一定阶段后,才向特定区域集中,分工协作体系逐步深化。就同类产品而言,采取产业集聚方式的那些地方的竞争力,明显地强于没有采取这种方式的地方,而且出现了其他地区的企业向产业集聚地区转移的势头。
  
  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
  
  技术创新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比特的“创新理论”。按照熊比特创新的观点,“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供给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在他看来,“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更是指把发明的科学技术引进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具体说来,创新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引进新的产品或提供产品的新质量(产品创新);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工艺创新);开辟新的市场(市场创新);获得新的供给来源(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实行新的组织形式(体制和治理的创新)。与技术直接相关的创新即开发新产品和采用新技术是熊比特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产业集群所以能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关键在于它具有较强的持续竞争上风。产业集群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市场占有率上,而且体现在增长速度、生产率、结构转化方面,尤其是在创新能力方面。波特从技术创新维度探讨了集群经济的竞争上风,以为产业集群能够进步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日益成为创新的中心;企业之间的持续联系有助于企业通过相互学习来改进技术、机器及部件的适用性以及服务与市场观念;产业集群的柔韧性及迅速行动的能力,集群中的企业拥有熟悉创新机会的良好“窗口”,有助于企业捉住市场机会并采取创新行动;发生在企业群落内的竞争压力、潜伏压力和持续的比较也构成了企业集群的创新动力。波特的解释符合现代技术创新的特征,其中不仅包含了无意识的知识外部性,也考虑了有意识的创新协调和合作,同时夸大了竞争的作用。
  集群内有效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从波特的集群理论可知,企业集群竞争环境因素的集中作用有利于集群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增强集群的竞争能力。可见,要发挥集群竞争上风,促进集群技术创新,关键就是要注重竞争环境因素的作用。波特以为,竞争环境有四个组成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波特夸大只有在每一个要素都积极参与的条件下,才能创造出企业发展的环境以促进企业投资和创新,因而地理集中是必要条件。地理集中造成的竞争压力可以进步创新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地理集中而形成的企业集群将使四个基本要素整合成一个整体,从而更轻易相互作用和协调进步。这就是波特企业集群竞争上风理论。
  一项技术创新是源于对题目或需要的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与手段解决题目或满足需要而形成一种新的技术;当它具有一定的贸易价值时,经常以技术转让与模仿等方式而扩散,成为一种被公认的新技术,完成了一项新技术的创新过程。在产业集群中,比邻而居的企业之间由于频繁的交往和经常性的合作,产生了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的便利性,能够大大增加“公共参与”,弥补中小企业学习能力的不足,获得集群外部企业无法得到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增加企业创新的成功率。一项技术创新很轻易为其他企业所发现,集群内的企业相互比较,通常将竞争对手的产品、用度的构成及技术状态作为其比较的标准,由此形成巨大的区内竞争压力。对竞争对手动向的了解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改进产品和服务以保持领先地位,创新企业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表现差的企业会不断谋求创新,否则只有遭受淘汰的命运。通过技术转让与模仿,该项技术创新较轻易地在集群内消化、吸收与模仿,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产业集群的地理集聚创造了相互信任的条件,从而降低了组织创新活动的交易本钱。集群内企业的深度专业化分工,使得企业规模可以很小。这样实施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很少。专业化分工使得企业日益专精于某一项技术,使得每个企业负担的技术创新投资本钱大大降低。创新活动本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动的交易本钱。在集群内企业之间合作的交易本钱比集群外的要低。
  信任是产业集群的特征之一。集群内企业之间地理位置的接近,产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同一性,正式与非正式交往的频繁,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更轻易建立起稳定和持续的关系。有利于技术、治理知识的交流和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利用。类似硅谷“酒馆谈话中的技术转移”现象,在产业聚集区也普遍存在。一家企业采用了新的技术和治理方法,其他企业易于就近模仿。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不在某家企业干了,可方便进进同类的另一家企业,存在着人才供给上的“外部性”。创新是一种社会的集体努力,一种合作进程,其中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依靠于广大社会群体(包括员工、供给商、顾客、技术协会、培训团体等)的知识交流与碰撞,而不是主要依靠个别人的想象。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方便了“集体学习过程”,信息、知识和最佳实践在集群内快速传播,为知识和信息在企业之间的迅速活动和扩散提供了基础条件,从而有利于创新并进步创新的速度,进步了企业和机构的创造能力。
  产业集群有利于创新过程的实施。创新通常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把不同团体的创新知识联系在一起,使之健全完善到可以进进市场。本地化的完整的产业链,产生一种外部经济性以促使这种创新过程的实施。由于是本地化的深化的分工,企业可以专注于非常细小的领域,这样,任何细小的技术创新都可以以独立的企业方式进行实施。由于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的存在,技术工人可以就地解决;专业化的供给商解决投进品题目;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协助创新实施;还有集群内适合于特定行业的特殊的基础设施,如专业化劳动力市场、技术创新和教育培训机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物流中心等,都有利于创新过程的实施。
  
  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培育创新网络。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就是持续创新。一些具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都是以科技创新系统为基础的。世界上很多成功的产业集群都是借助于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而发展起来。良好的技术创新系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栖息地”,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进步。假如在产业集群内出现技术创新停滞或者技术断层,产业集群就会衰亡。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所存在的劣势,并不是由于它们“小”而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孤立和分离所致。假如在一定的环境下,那些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能够形成空间集群,实现集群式创新,既不会损失单个独立的中小企业所具备的创新行为上风,又可以获得大企业才拥有的创新资源上风,从而达到创新活力和创新规模经济的有机结合。因此,集群式创新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要使产业集群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就需要把特色产业园区培育成创新网络。按照高出发点、高集成、高关联的需求,选好区域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链,作为带动全地区经济增长和腾飞的切进点,以新兴技术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以大容量、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益的上风产品为龙头,集中实施应用基础研究。创新网络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知识系统,内部各部分要素尤其是专业性知识与人才的活动会促使产业园区内企业间的学习和创新,同时也会促进创新中心(比如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与企业的合作创新。
  创新网络中,活跃的企业家群体是产业集群创新的重要源泉。熊比特夸大,创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和经济发展的组织者是企业家;企业家的发明与创新是长期经济周期背后的驱动力。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文化特色,鼓励文化创新,营造一个有利于区域创新的文化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敢于创新的新风尚,组织企业家沙龙,鼓励企业家交流和培育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精神,使创新意识贯串于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之中。受知识溢出的影响,集群内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模仿和应用可能会挫伤创新企业的积极性,政府对这类题目应进行政策干预,建立风险投资、技术共享、信息交流等支撑体系,并建立创新补偿机制。
  创新网络还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知识系统,保持创新网络与外界资源的互动,尤其是对国内外相关产业技术发展和市场信息的及时了解,才能保证创新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最新变化。
  进步与市场的对接能力。波特以为,产业集群成功与否终极取决于市场。马歇尔在研究英国原生态产业区时发现,市场的自发气力可以促成产业集群,即消费者对消费品和劳务的需求通过市场刺激了生产的集聚。集群的发展与区际分工和区际贸易高度相关。因此,集群内企业必须保持与市场的良好对接。这种对接不仅包括国内市场,也包括国际市场。正如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署前秘书长加梅尼·科里亚说所说的:“全球化是一列飞奔的火车,乘上者能达到新的境界,而误点者只能靠边站”。我们必须顺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走出国门,大力实施国际化营销战略,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参考资料:
  1.田英华编著,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最经典的学说[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2.迈克尔·波特,竞争上风[M],华夏出版社,1997
  3.(英国)马歇尔(朱志泰译),经济学原理(中译本)[M],商务印书馆,1965
  4.仇保兴,中小企业集群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5.汪少华、周景春,浙江小企业与大市场对接及其绩效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0(4)
  6.高洪深、杨宏志,知识经济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1
  7.刘友金,关于集群创新上风的研究与启示[J],经济学动态,2003(2)

【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相关文章:

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05-28

论悔恨05-07

基于价值网的企业集群式供给链治理模式研究04-28

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05-29

论批判的终结05-28

论概念设计05-28

论人生的选择05-29

论税权划分05-11

资源产业的论文开题报告07-06

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的哲学分歧论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