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及思考

时间:2020-10-16 12:45:28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及思考

近年来,特别是往年以来,国有改革转进了重点推进、着力突进阶段。改革是理性的、谨慎的,表现为有计划有步聚地以多项试点为先导,其中尤以建立企业制度的百户试点引人注目。改革的实践将直接关乎多少年来一直处于我国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到底将迎来一种怎样的状态和远景,其所涉之广,决定了难度之大。好在大势已趋,没有退路,在党中心、国务院的精心部署下以及有关方面的协同努力下,终究已在行动维艰中获得了新的进展。

但是,几乎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整体状况则相当严重,不容乐观。突出的是近年来盈利水平下降,亏损扰人。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国有企业首次出现净亏损。5月份以来,情况有所好转,二季度实现利润69.2亿元,七、八月份分别实现利润15.2和35.1亿元,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还是经济工作中的突出题目。1-8月累计,全国6.89万户国有产业企业中盈利的只有3.74万户,盈利额688亿元,同比上升49.6%;有3.15万户亏损,亏损额602.6亿元,同比上升46.9%;盈亏相抵后仅盈利85.4亿元,同比下降79.6。值得留意的是,上海、广东等效益好的沿海地区,盈利水平也在下降,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度增加。,全国有7%左右的国有产业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涉及职工约750万人,有近2000万名职工在亏损企业中工作。不少国有企业目前已困难到不能正常支付职工工资。对此,有发议论者便问:国有企业怎么越改革越困难了?不少了也对此感到困惑或担忧。

这实际上涉及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题目。为了集中精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谢尽”争论,但是似应答应议论。国有企业改革既然是一项事关重大、事关全的系统工程,要引起各方人士留意,而平心静气地给出一些,则有助于进一步认清题目,把握本质,以形成共叫。

首先,评价改革不仅要看它解决了什么,有时更为关键的是还要看它揭示了什么,提出了什么。

从事物的连续性看,暴露题目并不是坏事,相反,它恰正是事物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定阶级的改革当然要解决一些特定的题目,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应同时负有揭示和提出新矛盾、新题目(甚至困难)的任务,为下一步改革方向、目标和步聚的明朗化、清楚化提供预备。这应当是我们评价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基点。

应该说,国有企业从总体看确实面临着很多困难,亏损仅仅是其中的严重表现之一,要紧的是在诸多困难背后总交错缠绕着一些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题目。而改革,在我看来,每前进一步,都更深地触及一些矛盾和题目,因此,及时地正确地揭示新的矛盾和题目(甚至困难),本身就应看作是改革成果的阶段性体现。

纵观改革历程,从1978年开始,搞活国有企业就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或热门、重点之一。开始是扩权让利,后来搞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简称承包制),都试图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改善国有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不佳的状况。这些在特定时期推出的不同改革措施,无疑都有相当收效,以致到90年代初期承包制也仍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形式。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固然体现了特色的“渐进性”,但与其相伴而生的历史局限性,随着改革自身的深进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又要求有新的突破。比如扩权让利,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进步了国有企业完成国家计划和增产增收的积极性,进步了企业意识和盈利意识,但企业行为缺少有效的约束,生产增长主要依靠投进增加,这反映到宏观上,就是财政赤字增加和通货膨胀日趋严重,以致运行到一定时候便难以为继,无法再运行下往。于是,就产生了承包制的思路。而承包制,固然比放权让利更调动企业经营治理的积极性,但由于本质上仍然属于传统计划经济框架没有大动条件下的行政性分权,因而随之又显现出另外一系列非常突出的矛盾和题目,主要是三个“不相适应”:一、对经济效益的相对稳定要求,与市场经济的多变性、波动性不相适应的;二、它的“一户一定”方式造成机会不均等,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要求不相适应;三、它对当前利益、短期发展的较大热情和倾斜,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逐渐融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对企业提出加快技术进步、进步产品档次和质量、增强发展后劲、注重长远利益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这三个“不相适应”比较典型地反映出80年代推出的一些改革措施实际上尚我足够强烈的“机制、体制、所有制”三方面的改革份量,因此,当进进90年代,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体制的思路逐步理清并确定之后,就必然要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新的探索。从《全民所有制产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发布实施,到组建56个大型企业团体的试点,特别是以1993年11月中共中心《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题目的决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要求为标志,表明国有企业改革已从注重既有利益格式表层缓解的政策调整转进带有质变性根本意义的制度创新阶段,即朝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理顺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可见,国有企业改革是在不断揭示矛盾、提出题目中逐步深化的。它的每一步推进和深化,从一定角度说,都是在前期改革“失效”后其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改革的自然职责,一方面总是针对特定时期的特定矛盾和题目而发;另一方面几乎同时又酝酿着发现和揭示新的矛盾和题目。改革是一片阳光,只有在它的照耀下,很多题目才凸现出来,引起疗救的留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功绩。改革把原本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成题目的题目(比如亏损、压库等),醒目地突出出来,警示于人,这就是它最大的“功”、最大的效能之一,由于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地深化人们对国有企业历史与现状、困难与希看的正确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