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08-26 16:20:28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幼儿美术学毕业论文

  美术教育作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然而美术教育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有其独持的教育规律,在儿童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如能科学地将美术教育知识传授给他们,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

幼儿美术学毕业论文

  幼儿美术学毕业论文 例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它是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美术作品所关注的不应只是作品画面的结果。相反,它所应更多关注幼儿个性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及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目前,在很多教师中仍然存在着绘画教学认识上的误区,如认为绘画技能是第一位的,没有教师的范画和示范,幼儿就不会画,或画不好,还是以画得像不像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把幼儿的个性和情感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放在了第二位,甚至没有地位可言。这样的绘画教学,不仅使幼儿失去了绘画兴趣,而且影响了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幼儿美术教育理念,使绘画活动成为幼儿喜欢的游戏;成为幼儿对生活的记录;成为幼儿内心情感的倾述;成为幼儿对审美的体验;成为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需要,使幼儿美术活动真正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

  一、让幼儿充满绘画过程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的目标中指出: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教师在绘画教学过程中,应改变过去只讲“形”,不讲“神”;只重“像”,不重“美”的状况。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一幅好的幼儿绘画作品,应是孩子心灵的真实写照;反映幼儿个性和童趣的作品,才是最美的作品。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用“心”去参与,才会真正感受到美术活动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教师要支持幼儿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绘画过程中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张扬,让孩子在绘画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不管幼儿选择的是亮色还是暗色,都是幼儿内心情感的流露,或是对美的一种独特感悟,我们都没有任何理由去责备他们。我们要做的是每次绘画时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营造温暖快乐的气氛,关注幼儿在创作中的情感和态度倾向,适时地引导鼓励,由此达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让幼儿选择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

  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有不同的表现欲望。教师要变绘画的设计者、传递者、指挥者、评价者,为孩子绘画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支持性的美术创作环境。不给孩子设样板,定规矩,鼓励孩子创造自己的图式。如在色彩的选择上,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喜欢简单朴素的色彩,表现在画面上的色彩就单纯朴素;又如,同是一个孩子,也许他昨天心情悲伤,今天心情舒畅,这两种情绪下,表现出的色彩也是截然不同的。有次小班幼儿画红萝卜,教师创设了喂小兔子的教学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创作热情。佳佳小朋友画好了红萝卜轮廓,拿起一支粉红色的油画棒,这时老师马上引导他观察红萝卜的颜色,并拿了一支橘红色的油画棒给他,可是佳佳拒绝了老师的建议,还是拿起粉红色油画棒认真地涂了起来。孩子为了自己的表现去作画,他们就会大胆自然地将自己的情感流露出来。尽管作品幼稚可笑,如颜色与真实的物像不符、房子是透明的,火车飞起来了,但它所反映出的个性是鲜明的。而模仿成人的艺术作品则失去了这些最宝贵的东西。

  三、让幼儿学会观察世界、学会表现生活

  幼儿的绘画是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幼儿美术创作的前提是观察,没有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就没有感受。离开观察和生活,幼儿的美术活动也就成了简单临摹、堆砌、枯燥的技巧训练。如此训练出来的幼儿,一旦离开了成人的范画和指导,就什么也不会画了。北师大研究生曾做过一次实验调查,发现孩子是有能力通过探索来主动学习和掌握绘画技能的。因而,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观察世界对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在幼儿每次绘画之前,教师尽可能提供实物、图片或光盘,让幼儿充分观察和感知;利用一切机会带幼儿参观公园、商店、工厂、农村、各种建筑物、游览名胜古迹、欣赏大自然风光、观察动植物及生长过程、体验生活、参与活动等等,不断丰富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观察兴趣,为他们进行美术表现和创造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让幼儿自然地把对生活的认识与感受在作品中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四、让幼儿获得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美国专家认为,幼儿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教师应围绕着幼儿创作的内容,从形、色、构图等方面引导孩子发现美,追求美,逐步把孩子的审美感觉引导到有意识的思考和表现上去,对孩子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水平及时予以肯定,使孩子对美的感受由无意识的显现逐渐发展为对艺术的发现。在幼儿绘画创作过程中,教师应把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放在首位。以前教师只求画得像,不求画得美;只追求外部表现,不问内心感受。而现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把绘画活动看作是一种满足孩子感受美的情感需要的教育活动,强调艺术和生活的联系,知识技能和审美两个层面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五、让幼儿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一个创造性人才必需具有勇于探索、敢于尝试、有独立性和自信心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对孩子个性心理品质的引导和培养,不给孩子太多的限制或示范,更不直接帮助孩子完成作业。鼓励孩子独立构思,自由创作。不用“不行”、“不好”等来评价孩子的作品。而应用激励性的语言、赞许的微笑、鼓励的掌声、支持的目光,使孩子增添自信,从而帮助孩子去努力获取成功来肯定自我。随着孩子自信心的增强和自我价值感的不断再现,他们的独立意识、行为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和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不是美术技能教学,它与专业美术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面向全体幼儿的艺术素养的基本教育,是通过感受美、体验美到表现美、创造美的操作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活动,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宝贵的自信、探索的精神、创造的渴望、个性的张扬和美的享受,为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美术学毕业论文 例2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活动评价,发挥出教育功效,所以成人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标准、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以及对美的鉴别能力。本文运用通过实例分析的方法,帮助教师和家长如何更好评价幼儿的作品。

  一、问题的提出

  美术,是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孩子们总是能够从中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实现他们奇特的想象,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评价的目的就是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家长要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绘画活动,多鼓励,多表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

  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与幼儿园其它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相比较,应用的程度是最高,但受到的重视程度却较低,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这就引起我们的思考:如今的教师和家长在评价幼儿时,存在着哪些幼儿美术能力评价的误区呢?在评价幼儿作品应该注意哪些?于是,笔者结合实际围绕在美术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成人的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二、文献综述

  “幼儿美术作品”指的是幼儿自己的画。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给绘画高度评价,认为:“绘画可以根据儿童的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相互作用来充分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曾经概括指出:“绘画对儿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直接去满足他们的欲望,间接的去丰富它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性情,并使它们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虽然幼儿绘画时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以及绘画的动作与成人的绘画艺术有着明显的相同之处,但是,幼儿的美术作品有它独特之处。我们不能用成人画的欣赏和评价标准去欣赏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

  学前教育评价是对学前教育活动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提出了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要求,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幼儿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教给幼儿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教师、家长只有紧紧围绕幼儿美术的培养目标,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美术活动的规律,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才能对幼儿做出适当地指导和评价。

  三、研究的方法与结果

  (一)观察法

  在教学中,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一些表现,以及成人看到孩子们的表现,做出对孩子作品的一些是否最佳评价时的例子,记录下来。在文中笔者采纳了在教学中的真实案例。

  (二)案例分析法

  实例分析的方法对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行动中开展研究,有着重要的帮助。文中对案例以理论,孩子们的反映为基础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

  (三)结果

  文中我们运用了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共用了6个实例。从反面案例中,进行分析,发现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成人并没有给予孩子们最佳的评价,对与孩子们的成长没有起到良好的帮助,甚至于起到反作用。那如何进行改善呢?我们又举了很多的正面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一些好的建议。

  四、幼儿美术能力的评价案例及其分析

  (一)幼儿美术能力评价的误区(案例描述与分析)

  幼儿绘画有着本身的特点,教师应顺从这个规律,引导和启发孩子特有的灵性,让他们自由想象,涂抹和创造,从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出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

  案例一:明明在画船,脸上挂着笑容,有时候还会把画举起来看一看。这时候,明明的爸爸走近了,看到他画的船,说:“你画的一点都不像船啊!”于是爸爸拿起明明手里的笔,替明明画好了船。此时,明明眉头紧锁。

  如案例一中,爸爸替明明完成了作品,但明明的心情却从开心转为“眉头紧锁”。也许这是成人无法理解的,但在明明看来,爸爸画的那艘很像的船不是最好,自己画的才是好的。在画船的过程中,明明所体验的是绘画带来的乐趣。而爸爸这样做,不仅使明明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让他不能亲自感受欣赏美,创造美的乐趣,同时也失却了体验成功的快乐。

  案例二:以下是评价幼儿作品的言语:

  “你今天画的小猫真像!”

     “你怎么跟老师画的不一样呢?”

      “看你画的圆不圆,方不方的。”

      “好好的纸不画画,撕撕折折干什么?”

  如案例二: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往往十分重视幼儿作品的效果,而很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幼儿将画画的纸撕撕折折时,成人就觉得幼儿这是在捣乱,而不会用欣赏的眼光耐心等待。

  (二)原因分析

  综上所述,如今的教师和家长在评价幼儿时还存在着不少误区。以下是笔者总结下来的一些看法。

  1.过度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家长过分注重画面效果而轻创作过程,使得一些极富想象而画的不像的孩子,由于得不到理解和肯定而失去信心。这样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的培养,最终会让孩子产生畏惧和厌学心理,造成儿童的片面发展。

  2.过分强调“像”与“不像”

  习惯中成人喜欢用“像”或“不像”来看待幼儿的作品。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画的“不像”而苦恼,这实际上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孩子的画往往充满稚趣,画面上的一根线条、形状、颜色都表达了幼儿的思想和情感。但极少的幼儿能够画出结构完整、比例正确的形象。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幼儿作画,一味地追求线条比例,一味地讲授绘画技能,把幼儿表现出来的天真、稚拙的作品视为劣品,会把幼儿的天性扼杀在摇篮中,最终使幼儿失去绘画兴趣。因此不能以成人绘画艺术标准去衡量,要以孩子的眼光去理解,欣赏孩子的画。

  3.过多强调绘画作品的色颜

  幼儿绘画时的色彩和他们的情绪有关,当幼儿处于低落情绪时,他们所用的颜色也许会相对暗淡一些。另外,幼儿作品的色彩还与幼儿的感觉,个性有关,如果成人只是片面的从色彩上评价作品的好坏显然是不妥的。

  4.过于横向比较,不看纵向进步

  幼儿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美术活动上,他们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对于绘画能力稍弱的幼儿,应该看到他们本身的进步,并尽量正面评价,培养他们的兴趣。如果只是进行横向比较,最终只会导致幼儿对美术的厌恶。

  五、改良策略

  (一)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案例描述与分析)

   案例三:今天教师让幼儿画太阳,明明总是喜欢把太阳画成蓝色。老师三番五次告诉他太阳是红色的,但明明就是不愿意改过来,还振振有辞的说:“蓝色的太阳比红色的.太阳凉快!”

  如案例三,明明在画太阳时已经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画中。日常生活中的太阳太热了,他想把凉快的太阳带给小伙伴,所以总是不愿意把太阳改回红色。成人在评价时,在不否定蓝太阳,但也要告诉他,现实中的太阳是红色的。

   案例四:在一次活动过程中,天天在美工角进行瓷砖画的游戏,画了一幅幅漂亮的秋季景色,一片片颜色不同的树叶,一条条街道上跑着小动物,开着各式各样的蔬菜汽车,街道旁有个小花坛。花坛上空有小鸟,蝴蝶在自由自在的飞舞着。画面干净,内容丰富,充满童趣和幻想色彩。可是一会儿之后,天天用灰色的水彩把画面破坏的面目全非!这时候,他跟周围的小朋友在讲故事:“这个美丽的地方被洪水淹了,城里的小动物都在搬家,我要派好多人去救他们……”

  如案例四,以往教师看到这种情况也许会责怪孩子为什么要弄脏画面。但当听到天天将的故事时,我们不禁赞叹他的想象力。最后的作品算是毁掉了,但在这个过程中,天天充分表现了自己拯救小动物的情感。

  案例五:一次绘画中,教师让孩子们画出自己的妈妈。有的妈妈头上没有头发,只有一个大大的蝴蝶结;有的妈妈的眼镜只有两个圆圆的玻璃片;有的妈妈的腿画的像竹竿……

  如案例五,在成人看来,那是很可笑的画。但当你去问孩子时,孩子会告诉你:“每次妈妈抱我时,我只看到妈妈头上蝴蝶结;我觉得戴眼镜太麻烦了,所以我给妈妈戴了一副透明‘隐形’镜;我妈妈太胖了,变成了细细的腿会更好看……”大胆的想象是成人难以想象的,尽管这些画的水平不高,但却是孩子情感的流露,是孩子们的真实感受和美好愿望。

   案例六:作品完成后,教师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并给这些作品的小作者们发了富有童趣的贴纸,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奖品。孩子们的脸上都挂着笑容。

   如案例六,教师采用了互评方式,这样孩子们的作品得到了更多的肯定。另外幼儿间的互评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二)提高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几点建议

  1.评价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评价作品时,教师的眼光不能总落在几幅画得像、画面干净的作品上,面对那些有自己创意、形象可笑的作品或一味训斥,或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压抑了幼儿创造性思维,扭曲了幼儿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

  幼儿绘画的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活动强化与周围物体的接触,增进认识、培养情感、锻炼能力,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不在于传授给幼儿多少的绘画技能技巧。所以,教师一定要从儿童的绘画特点:夸张、随心所欲、随意用色……等出发,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爱护他们的个性,注意幼儿的创作,努力从孩子的画中去体验孩子的特殊情趣,给其以更多的鼓励。一幅好的幼儿美术作品应充分体现幼儿的思想感情,具有幼儿特有的思维特点,这是评价幼儿作品的重要方面。

  2.评价应注重幼儿的美术过程

  一般来说,幼儿的画中所表现的事物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而表现了什么情感并不是幼儿能清楚地认识到,并能用语言表达的,这就需要我们对画面进行分析,读懂幼儿的心理,从而理解幼儿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在幼儿绘画活动中,以往我们总是过多地关注孩子的作品完成得如何,有否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因此常常忽略孩子本身。我们应该从关注作品的好坏中解脱出来。从关注幼儿的作品到关注过程、关注孩子。从画面效果来看,有的画确实乱七八糟,但教师应关注的不是成品是否漂亮,而是幼儿是否愉快而专注的投入了创作。然后根据幼儿原有的水平与作品的特点给予适当的赞美与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幼儿自信心以及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3.评价应借助“幼儿的目光”进行

  孩子的画往往充满稚趣,画面上的一根线条、形状、颜色都表达了幼儿的思想和情感。但极少的幼儿能够画出结构完整、比例正确的形象。如画人物常常把耳朵忘掉,胳膊和腿常画得与身体不一致,不合比例。这主要是因为幼儿时期手指小肌肉的发育极不完善,加上分析、综合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而在色彩运用上,常常凭自己的喜厌,把太阳涂成绿色,把桔子涂成紫色。把自己所画的形象涂成一块块、一条条的颜色,处处表现出幼儿的天真和稚拙。正是因为这一点,许多艺术大师们羡慕他们充满想象、生趣盎然的作品。尽管画面的因果关系不准确,不符合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然而画面中却充满了想象和创造。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不能以成人绘画艺术标准去衡量,要以孩子的眼光去理解,欣赏孩子的画,使孩子在自信中逐渐成长,这样才能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

  4.评价应尽量采取正面的原则

  赞扬鼓励幼儿作画,以不断提高幼儿的创作积极性,让他们的表现欲和创作欲得到最大的宣泄。幼儿的画在成人的眼中可能不怎么样,但幼儿却很满意。消极地批评幼儿画的不像,只会损害幼儿的自尊心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作画纯属天性的表现,他们喜欢把对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这样的作品是不能用简单的“像不像”来评价的,幼儿满意的往往都是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这样的作品一定是好作品。有的成人不一定能理解幼儿的画,这时候最好去问问幼儿,因为最能理解美术作品的是幼儿自己,成人不妨抛开成人的标准去听听孩子们的解释。

【幼儿美术学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美术学版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2.美术毕业论文致谢

3.美术毕业论文致谢

4.美术学专业简历模板

5.美术学专业简历范文

6.美术学英文简历

7.美术学论文开题报告

8.艺术学毕业论文

9.美术高考之巧学美术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