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的中西文化视角

时间:2020-09-02 12:19:20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一朵花的中西文化视角

毕业论文


       把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是中国人,把花看成植物生殖器的是西方人。把花画得能招蜂引蝶的是写实主义者,能从花的颜色中看到阳光的是印象派。声称要画出花的细胞的是现代主义者,试图画出花的基因的则是后现代主义者。——题记

    作为1个中国的西方艺术研究者,我深知中西艺术最大的不同是根本的不同,而所谓根本的不同就是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正是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中西艺术在题材、语言和风格上的巨大差别。因此,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包括留学西方的经历,我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习惯于用不同的视角和比较的眼光看待中西艺术。

    庄子在《知北游》中说“道在矢溺”,意思是“道”无处不在,即使在肮脏的矢溺中也存在着“道”。而我知道,中西艺术有着不同的“道”,而“道”的不同亦无处不在,即使是在1朵花中西艺术亦存在着不同的“道”。

    花,人见人爱,中西画家都喜欢画花。画花,在国画中属于“花鸟画”,在西画中则算作“静物画”。从这两个画种的中文称呼的差别中我们还难以看出1朵花在中西绘画中有什么根本的不同。还是让我们来看看“静物”这个译名的原文和本义。在意大利语和法语中,静物这个词分别是Natura morta 和Nature morte,意思都是“死的自然”;在英语中,静物1词为Still-life,本义是“死的生命”。在西方传统绘画中,静物画通常描绘的是采摘后的花卉、蔬菜和水果,被杀死后的飞禽、走兽和鱼虾。由此可知,“静物”的本意是“死物”,描绘“死物”才是静物画的本质特征。西方人天生具有“天人两分”的世界观,征服自然是他们的生命意志,通过描绘、观看作为食物或猎物的那些死去的自然生命,人们能获得征服自然的自豪感和喜悦感。

    在中国的花鸟画中我们看到的永远是鲜活的自然生命,这类作品即使是“折枝”小品,画面上也呈现出花如欲语、蜂戏蝉鸣的勃勃生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在中国人眼里,花和鸟均是与人通情同性的生命存在。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1。”中国人“天人合1”的世界观在花鸟画中得到了形象化的体现。由于“儒道互补”的文化构成特性,花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不仅获得了人的品格和性情,而且具有了人间的贵贱和尊卑。梅兰竹菊并称“4君子”,松竹梅合名“岁寒3友”,更有那“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这些植物花卉被注入了人类超凡脱俗、高洁清雅的道德叹?衿分省V泄??窕?分杏小盎疲ㄜ酰┘腋还螅?欤ㄎ酰┘乙耙荨钡姆忠埃?档氖俏宕?酱蠡?窕?上涤捎诨?以诔?谝暗匚坏牟煌??粘?吹降暮突?忻杌娑韵蟮牟煌?ㄇ罢呤钦鹗蕖⑵婊ü质??笳呤峭』ㄒ爸瘛⑺?裨ㄓ悖??鸵帐跏址ǎㄒ桓鍪枪け手夭剩?桓鍪撬???剩┑牟煌??贾铝艘帐跞の逗推犯竦牟钜臁H粘I?钪校?颐且丫?肮哂谟每创?死喔叩凸蠹?牡燃堆酃饪创?兰渫蛭T谡庋?难酃庵校?档こ闪烁还蟮南笳鳎??肺舶突ㄔ瞧都?拇?怼V泄?讼嘈拧疤觳槐洌?酪嗖槐洹保?虼嗽谥泄?婊?飞希?蘼凼枪け驶故切匆??窕?男问奖?跷ⅲ??窕?木?窀?且怀刹槐洹V钡?0世纪,在1些留学过西方的中国画家的作品中,我们才看到花鸟画的些许变化。林风眠的花鸟画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儒道境界,他的《樱花小鸟》在造型和构图上具有构成意味,形式本身已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装饰价值。应该说,艺术风格的变化来自观念的变化,林风眠是在用西方人的世界观来看待自然生命。今天,作为纯粹装饰性和视觉美的花朵正在越来越多的花鸟画中绽放。

    西方艺术的变化多端是人所共知的,但实际上西方人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从未改变,因此,应该说西方艺术不断变化的`只是其形式和风格ゴ有词抵饕宓匠橄饕澹?鞣揭帐醯拿婺壳П渫蚧???谠诰?词贾杖缫弧>途参锘??裕?词抵饕遄髌房梢越?欢ǖ男斡肷?袒?帽菩ぷ匀唬?蜩蛉缟??灾聊苷蟹湟??S∠笈苫?掖酉执?庋а芯砍晒?械弥??丈?枪獾牟?铮?挥泄饩兔挥醒丈?N锾逯??猿氏殖霾煌?难丈?且蛭?锾逦?展咝阅牟煌?斐傻摹L?艄庥珊斐然坡汤兜遄掀呱?呋旌隙?桑?煌?幕ㄎ?詹煌?墓咭蚨??室簿筒煌?T谟∠笈苫?夷抢铮??ㄆ凳窃诨?艄6杂诤∠笈苫?摇⒁簿褪恰跋执?帐踔?浮北B?#8226;塞尚(1839--1906)来说,1朵花的颜色是红是黄是无关紧要的,他要画的是花的内在结构。在立体主义绘画作品中,我们看到的花与自然中的花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了,因为画家把1朵花的前后左右上下正反各个面1起展现在1个平面上,那是1朵花的4维空间图像。抽象绘画并不描绘客观物体的外在形貌,而致力于揭示物体的内在本质。荷兰画家皮特•蒙德里安(1872—1944)是1个从写实主义变为抽象主义的现代艺术大师,他的绘画完整地展现了各种物象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从写实的《开花的苹果树》到简化的《红树》和《灰树》,再到完全抽象的《红黄蓝构图》,1棵苹果树的“外衣”被1层1层地剥掉了,剩?闹皇撬?摹按看媸怠保?匆恢钟伤?较摺⒋怪毕摺⑷?稚?剩ê旎评叮┖腿?址巧?剩ê诎谆遥┳槌傻模?确?掀还?饔质视糜谟钪嫱蛭锏幕?窘峁埂N鞣骄参锘婊?有词档匠橄螅?导噬鲜恰巴腹?窒罂幢局省钡难荼涔?蹋??俏鞣饺硕宰匀坏娜鲜渡系纳罨?T谖铱蠢矗?词抵饕逵氤橄饕宥际抢灾饕宓牟?铮??叩那?鹬皇桥6俚墓诺湮锢硌в氚?蛩固沟南执?锢硌У那?稹?

    在西方还有1位以画花闻名的女画家,她就是美国人乔治亚•奥克菲(1887—1986)。这位画家的花卉作品带给人们1种新异和奇妙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她总是把1朵自然中极小的花放大到充满整幅画面,花朵又总是开放的,而且是对着人开放。画家喜欢画鸢尾花和百合花,而且总是把花朵的构造描绘得细致入微,恰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植物学家告诉我们,花朵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但是奥克菲的花卉画并不是植物学著作的插图,它们是画家表达人文精神的艺术作品。那么,那些放大了的花朵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含意呢?有评论家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指出那些鸢尾花的细部构造影射了女人的性器官,那些花朵是女性潜在的自炫意识的显现,尽管这1看法遭到画家本人的否定,但却得到了观众普遍的认同。

    常言说“滴水藏海”,通过1朵花我们也可以看出中西文化对自然对世界的不同认识。中西文化的不同来自观念的不同,正是这“1念之差”带来了人的生命状态和物质文明的巨大差异。即使我们看到了这种差异,彼此之间要想改变都不是那么容易,更何况有人根本就拒绝改变,因为中西双方都认为自己看到了自然、宇宙和生命的本质。

来源:中国美术批评家网 作者

【一朵花的中西文化视角】相关文章:

1.对内部视角与外部视角看财务分析论文

2.关于现代舞中西文化的差异

3.浅谈广告文案的叙事视角

4.产权视角下的物权法研究

5.CAD怎么锁定视角

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交际

7.从客户视角看服务的改善

8.留学韩国的生活视角一观

9.《公民凯恩》中的视角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