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程实施中出现影响学生学习因素探讨的论文

时间:2020-08-18 14:17:16 历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历史新课程实施中出现影响学生学习因素探讨的论文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本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研究在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历史新课程实施中出现影响学生学习因素探讨的论文

  一、学习方式转变问题

  新课程实施要求学生学习方式有所转变,这也是对教师的巨大挑战。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式和发现式两种,在接受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者彼此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的接受、记忆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和行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

  我国新一轮《课程标准》中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置于突出位置,《课程标准》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改变原来的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强调了学生参与学习,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式的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方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方面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大班额制教学导致新的教学方式比较难操作和驾驭。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合作学习是指学习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使学生合作进行讨论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我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一个组长,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一个主持,负责协调小伙伴的发言顺序;一个音量控制员,控制小伙伴发言的声音;一个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每人承担的角色随时变更,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不仅如此,对学生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如何质疑等,我都给予具体的指导,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

  但是,现行的大班额制是进行合作学习的一大障碍,我所授课的班级人数最少的是65人,多的有80多人。要分成10多个学习小组,操作起来特别困难,不能做到每个学习小组兼顾,对时间把握不准,授课时的纪律也成问题,对于忙碌的教师来说,随着班级人数的增加,老师们很少会去思考自己表达的有关某个主体知识的意义了。这一点是值得重视的。

  2.学习环境仍摆脱不了单一的课堂教学。

  由于课堂受时间的限制、授课内容的限制、班级人数的限制,高考压力的存在等等,使教师的讲授仍局限在固定的教室中,虽然教学形式多了,但想要达到“在蔚蓝的天空下,有一块绿油油的草地,草地四周长满了低矮的灌木,小鸟在林中欢鸣,小虫在草间低吟,而孩子则席地而坐,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享受教师的指导下自由的学习”①的教学情境是不大可能实现的。

  3.班级授课制很难照顾到学生在学习方式方面的个体差异。

  个体是存在着差异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一样,有一个习惯性,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得困难。特别是把几十名学生固定在一个教室中,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授课,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差异。这实际上是对个别学生的不尊重,19世纪美国哲学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埃墨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②这点也会让老师们颇费脑筋的。

  二、研究性学习能力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转变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高层次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身边的许多小事入手,选择了许许多多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观察事物能力、收集信息资料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是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学到的`。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像开始的,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亚里斯多德也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过去的澡堂,教师对学生控制太多,约束太多,限制了学生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发挥。如今,教师正在努力解放孩子的眼睛、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头脑,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

  我在教学实践中当讲到两汉的民族关系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的一些物品传入了内地。同学们思考一下,统一中国的秦始皇能不能吃到胡萝卜呢?”由于课上没有时间,我让同学们把它作为课后作业,利用书中讲到的知识,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包括网络、访问等等方式,最后形成一篇文章。

  我把这道题作为学生研究的课题布置下去时,时间是两周。结果两周以后,同学们没有交文章上来,有的同学甚至对我说:“老师,我不知道该干些什么。”绝大多数学生感到无从下手,问题出现了:

  1.学生仍不能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习惯,改变不了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有问题不能自己动手去解决,而要等着老师来处理。因此,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确实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任务。

  2.学生对探究活动的程序和方法还不了解。

  在刚刚接触研究性学习时,学生对活动的程序和方法还不了解。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尽快了解和熟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程序和方法之后才能真正进入研究性学习,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自主的探究。学生经历多年形成的学习习惯并不是那么容易地就能转变过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甚至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目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收集信息的能力还很差。

  老师把题目布置下去,学生感觉无处下手,自己不能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期以来不会的知识都由教师来解决,学生自己不去思考,又不具备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也感觉到无从下手,“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4.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相互交往的技能。

  研究性学习除了要学生自己动手外,还要求学生之间的合作。导致学习任务不能顺利完成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而导致学生不会合作的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方法——社交技能。这一点并不是仅靠学校教育就能达到的。

  三、信息技术操作能力问题

  人类正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技术发展时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利用网络来学习。有次教《秦汉文化》这课时我试着用网络来解决这一问题。所有的学生对自己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感觉很新鲜,积极性很高,踊跃参与课堂活动,他们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点击,不知不觉中把一些枯燥难记的知识在动手操作中掌握。

  但是在电脑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1.操作上出现错误,操作技术不熟练。

  部分学生的操作水平有待提高,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会操作电脑。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学生的知识的获得都是在固定的教室中,由教师传授的,这样学生不需要动手去查找一些东西。初中学生还有升学的任务和压力,投放在掌握信息技术上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少,所以操作对学生来说是个难题,这种状况对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或很大的障碍。

  2.对于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提高不重视。

  在传统的教学和学习中,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要养成综合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等等。但在新的课程的要求下,学生必须掌握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新兴事物,学生没有认识到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掌握先进的信息操作技术。传统的教育观是建立在教师和教材是知识的联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一种学习观的基础上的。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具有更高整体化的求知方式。自主建构的学习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信息社会成为一种必然,但是能否成为现实却有待于学习者的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实现。

  注释:

  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爱的教育》中描绘的一个令人向往的学习情境

  ②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9期,第206页

  ③高钢:《我所看到的美国教育》,中国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76页

【历史新课程实施中出现影响学生学习因素探讨的论文】相关文章:

1.研究性学习在职业院校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探讨论文

2.建筑材料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论文

3.简析新课程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论文

4.外语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探究的论文

5.探讨影响中药毒副作用的因素

6.影响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分析探讨性论文

7.美术教育中唯美因素探讨论文

8.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学术影响因素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