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历史教学中全球史观的实践探索论文

时间:2020-07-14 12:01:09 历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校历史教学中全球史观的实践探索论文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在当前的史学界,全球史观被多数学者所认可,是世界历史研究的主要理论之一。这种史学观由欧美学者最早提出,大约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美国历史学家斯托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为代表。在我国,最早阐述这一观点的是吴于廑和齐世荣教授,他们编写的《世界史》(六卷本)是大部分高校的历史通用教材。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一个整体,它认为,世界历史不是所有国家、地区文化的总和,它要求从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的大视野去研究世界历史。

高校历史教学中全球史观的实践探索论文

  1.世界各个国家从分散到整体的过程

  按照全球史观点,世界各个国家从最初彼此隔绝,到最后走向整体的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地理大发现促成世界市场出现。1500年以前,世界各个地区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欧非三洲和美洲、大洋洲相互隔绝。地理大发现打破了这一隔绝状态,各大洲开始发生联系。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走上了殖民征服的道路,在东方和新大陆建立了各自的殖民地。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也使欧洲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资产阶级也首先从西方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世界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

  第二,早期殖民扩张促成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地理大发现后,首先向海外实习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接着是荷兰、法国和英国,最后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欧洲列强的殖民征服,密切了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大大地改变了世界的进程。

  第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促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它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导致了近代机器制造业的蓬勃兴起,英国也成为世界工厂。到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及世界其他地区,法国、美国、德国及俄国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这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就以英国为中心初步形成了。

  第四,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下半叶,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使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国际经济联系迅速扩大。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为垄断组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垄断组织形成后,列强开始瓜分世界。19世纪末,随着世界大部分被瓜分,资本主义势力也分布世界各地,世界就形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整体。

  第五,第三次科技革命促成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合成材料、宇航技术的出现,人类社会迎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前两次。进入20世纪8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掀起了新的高潮。它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为标志,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全世界各国各地区联系得更加紧密了,世界经济迎来了全球化时代。

  2.综合运用全球史观指导高校历史教学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全球史观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第一,在教学中渗透全球史观。首先要选取能体现新史观的教材推荐给学生阅读,我给学生推荐的是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六卷本)。这套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书中写道“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后,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形成一个‘牵一发则动全身’的有机的整体,世界史到此时才真正具有世界性”。在高校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全球史观分析、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分析、论证、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二,按全球史观的观点重新构建新的世界史知识体系。全球史观认为,世界各个国家从最初彼此隔绝,到最后走向整体的过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可以按两条线索来整合:纵线是指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是人类生产方式演变和社会形态的变更;横线是指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是指各地区间由相互闭塞到逐步融合,由彼此分散到逐步整合的过程。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是彼此联系的。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才有实力对外扩张,引起全球一体化的横向发展,全球一体化的横向发展又推动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使它更有实力对外扩张,并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老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两条线索之间的联系来重新构建新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体系。

  第三,用全球史观解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历史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全球史观来解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全球史观是以“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为标准来解读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例如对于西欧“封建王权”的评价,全球史观认为正是因为西欧有了封建王权,才有可能形成民族国家,这才会有后来的地理大发现以及宗教改革。对于“工业革命”,全球史观认为,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它才有实力在全世界扩张,瓜分全世界。最终形成资本主义市场和资本主义体系,将整个世界连为一体。再比如对于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我们也要用全球史观的角度去认识它。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它时间早,规模大,到达地区范围广,这些都远超哥伦布航海。但郑和下西洋只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宣扬国力和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从世界意义的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影响。而在郑和下西洋80多年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最终将整个世界连为一体。可以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世界意义是郑和下西洋无法相比的。

  第四,用全球史观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人类活动构成的,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功过得失就显得尤为重要。全球史观以“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为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比如对于李鸿章的评价,以往总是给他贴上“卖国贼”的标签,过多看到他签订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的一面,但是他能看到中国和世界的差距,引进西方的机器和技术,兴办洋务,迈出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开启中国现代化之路,可算上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有功之人。所以我们要看到李鸿章的“功”,不能因为他的“过”而抹杀他的“功”。再比如比较清朝的康熙皇帝和俄国的彼得大帝,这两个封建帝王,一个封闭保守,传统守旧,对西方先进的科技置若罔闻,极力维护专制的封建统治;而另一个,大胆改革,开拓进取,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把落后的俄国带进现代世界的门槛。同为一代帝王,在推动社会交往,促进生产力发展中所起作用由此可见。

  除了全球史观,当前的历史研究中还有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生态史观等几种史学理论和方法。高校历史老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历史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新史观来阐释历史问题,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历史教学中全球史观的实践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1.探索高校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2.关于探讨高校历史专业的实践教学的论文

3.文明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4.对历史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教育论文

5.历史与社会课程网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6.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7.高校实践教学音乐的论文

8.地方高校国际法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