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消费:现状特征及计量分析

时间:2020-10-19 12:25:12 理工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农村文化消费:现状特征及计量分析

农村文化消费:现状特征及计量分析
【 正 文 】
(中共中心政策研究室农业部 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
“满足了温饱”的农民们在干些什么呢?是否依旧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古老的生活方式?农村文化现状特征是什么,影响农村文化消费的因素是什么?
为此,中共中心宣传部和农业部合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此次调查的范围是全国31
8个农村固定观察点, 调查对象为村。
一、农村文化消费的特征
1.农户文化消费冲动不强烈。人们的收进水平是制约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收进
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对各种商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力的大小。而人们的需求又是具有
明显的层次性。从需求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人们的需求首先是表现为对满足生存需
要的生活必须品的需求,在满足了生存需要的基础上,然后逐层递进,形成对满足享
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的各种商品的需求。这种需求发展的层次性要受到收进水平的约束
。在人们收进水平很低的条件下,除了满足生存需要以外,就不可能再形成对享受需
要和发展需要的大量需求。所以说,在现阶段农户收进比较低的条件下, 我国农户文
化消费需求的冲动并不强烈。 据统计,1995年农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仅664.53元。
2.城乡文化消费差异明显。(1 )城乡文化消费支出水平差异明显。据国家统计
局数字显示,1985—1991年间,城镇居民每年用于文娱用品的支出逐年略有增加,平
均在60元左右, 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约为6%,而农村居民各年文娱用品仅为10元左
右,约占生活费支出的2 %,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5倍以上。
1992年以来,这种差距悬殊的情况逐步改善。1992年城市人均文娱用品支出为90
.18元,农村为43.77元,城乡比例为2.06;1993年城市人均文娱用品支出为89.10元,
农村为58.38元,城乡比例为1.53;1994年城市人均文娱用品支出为109.21元,农村为
75.11元,城乡比例为1. 45。随着农民经济收进的进步这种差距会进一步缩小。
(2)文化消费的结构不同。从商品类文化消费支出情况看, 城市消费书报杂志
的比例为16.03%,文娱消费耐用机电消费品的比例为 61.73%,而农村消费书报杂志
的比例仅为3.72%, 其余的都用来消费耐用机电消费品,城市文化消费的内容比农村
丰富。农村除少量消费书报杂志,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电视,听收音机,文化生活极
其单调。由于城市的文化设施较齐全,城市人的思想较开化等原因,城市的文化消费
结构比农村公道。从非商品类文化消费支出情况看,城市居民的学杂费、保育费支出
占尽大比重,比例为82.88%,农村的比例为77.48%,从数字本身看,农村的学杂费
、保育费支出略低于城市,似乎农民的负担要小于城市居民,实在不然。城市居民的
学杂费支出略高于农村,是由于农村存在大量的潜伏支出。近年来,由于负担不起沉
重的学杂用度,农村大量的学生***离开了校门。农民的学杂费负担要比城市沉重。
3.以农耕为经济基础。从社区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来看,农村社区文化主要是建
立在个体农业基础上的,其经济活动主要是从事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的生产。
这些社区居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大海、牧场、林场等自然环境,以家庭为最重要的
社会单位等,这些都使农村社区的人们带有强烈的社区内休戚与共的意识,并使他们
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建立起以农耕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支属制度、神话传说
等,并逐渐形成了农村社区文化的特点:以家庭小农业为基本经济形式,人们和人文
环境相对的自然关系密切,社会组织性低,人口密度较低,社区文化的一体化比较高
,内部分化和阶层较少,土地、职业、人口的社会活动也较少。人们通常称这种社区
文化为“乡土文化”。
4.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纽带。从社区文化形成的社会结构背景来看,固然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