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非农民化的阶段、形态及其内部关系?

时间:2020-10-17 14:50:53 理工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农民非农民化的阶段、形态及其内部关系?

农民非农民化的阶段、形态及其内部关系?
邹农俭?
农民非农民化是指农民改变自己的社会身份、成为其他身份主体的过程。与社会现代化的进

程相伴随,必然发生大量农民成为非农民的现象。一个国农不经历声势浩大的农民身份变更

过程,就难以达到现代化的彼岸。历史经验和客观现实明确无误地告诉人们,农民的转化是

现代化中最为壮观、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是社会结构变革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变量。当代中

国,正在产业化、现代化的伟大征途上跋涉,数亿农民正在改变已经承袭了几千年的农民身

份,加进到现代化的行列中往。这一巨变无疑将对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产生多重影响,我们

必须对此现象予以高度重视。?
农民非农民化的阶段?
农民成为非农民,从社会个体来讲,将经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从职业的非

农业转移起步,随后发生城市化的迁移,最后完成身份的变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非农民社

会成员。?
决定农村走这样一条分化的道路是中国的国情是社会体制制约的结果。我国的农民正处在温

饱型阶段,广大农民正在为吃饱饭、穿热衣、住上房等生活最急需的需求而奋斗,因而就业

,找到工作就具有〓定性意义。在找不到工作,吃饭题目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农民迁进

城市,农民变成市民,就变得毫无情义。只有首先找到了非农业的工作岗位,有了稳定〓工

作、收进,进而农民才有移民城镇的动机和现实〓需要。在新的非农业岗位上就业,长期在

城镇型社会〓工作、生活,农民才会完全脱离农业活动,脱掉传统农民的外套,彻底告外传

统农民,成为真正意义〓的新式市民。?
现阶段农民非农民化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大规模的农民职业转移正在进行,地域迁移逐步在发生,身份变更还刚刚开始。因而可以下

这样的判定:中国农民正处在大规模非农民化的低级阶段,农民非农民化的路程还相当漫长

。?
其基本标志是:?
1. 农业剩余劳动力已经和正在发生大规模的非农化转移,并将持续较长的历史时期。农村

的改革,启动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闸门,据匡算,目前进进乡镇企业的农业劳动力已达1.2

亿,跨区域活动的在5000~8000万,规模可谓不小,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极其巨大,且

我国系成长型人口结构,尽管农业劳动力源源不断地从农村转移出来,但农村总人口依然呈

增长之势,已经转移和正在转移的一亿多农业剩余,农业剩余劳动力与数亿正在等待转移和

不断增加的农村劳动人口相比仍然是少数,因而非农化转移的大头还在后面。据测算,我国

人口峰值在16亿左右,达到这一峰值的时间在来世纪中叶。大量农业劳动力剩余,农业剩余

劳动力大规模非农化转移将构成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

变项。?
2. 城市化水平有所进步。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口地域性变动,因而用

城市化衡量农村人口地域性迁移是比较恰当的。1976年时,我国的城市化率为17.4%,这一

数字基本符合实际。随后由于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活动,以及很多现象难以说清,比如城市中

的“外来人口”算不算“城市人口”。城市(镇)化意义上的“城市(镇)”到底算到哪一级?

建制镇、乡镇算不算“城镇”的范畴?加之,撤县建市、撤乡建镇以后,原县、乡范围内的

农村人口统统列进了“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因而至今,全国城市化水平到底是多少,

没有正确的统计数据。但若干典型调查显示出,近年我国农村人口进进大、中、小城市、小

城镇工作、定居,城市化水平持续进步是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

持的全国百村劳动力情况调查数据显示,1986年时调查的222个村外出劳动力共计2699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