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业转轨环境下的会计问题研究

时间:2020-10-28 09:07:49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我国林业转轨环境下的会计问题研究

 1、我国林业正处于转轨变型的新环境  随着人类对可持续认识的提高,对林业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以提供林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传统林业转变为一个兼有产业职能的公益事业的林业。社会需求的变化迫使林业政策调整和机制转换,使我国林业进入转轨变型的新环境。  20世纪50年代,当时木材生产是国家建设对林业的主导需求,林业定位为国民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东北、内蒙古等林区建设了大批森工,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建设指导思想。建国以来林业生产了大量木材和林产品等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保证了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的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木材的需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态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林业被定位为“既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重要的公益事业”。这一时期我国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但由于林业体制惯性和木材需求居高不下等原因,林业仍然没有摆脱以木材生产为主的轨道。营林生产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采取常规经营方式,基本以人工造林为主,而且以乔木为主,多为“老三松”,采伐迹地更新欠账较多。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林区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过度消耗森林资源,致使木材过度采伐,导致了森林资源锐减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森林在环境建设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对林业的主导需求,使我国林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一是林业性质的变化,正在由主要是一项产业转向主要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二是林业定位的变化,正在由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转向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更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三是林业主导思想的变化,正在由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转向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四是林业建设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东北、内蒙古等国有林区正在成为以加强保护、休养生息为主的林业建设区,长江上游和黄河上中游地区正成为以防治水土流失为重点的林业建设区,“三北”地区正在成为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林业建设区,南方和东南部地区正在成为以发展林业产业为重点的林业建设区;五是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化,正在由产业、事业混合经营向分类经营变化;六是造林方式和结构的变化正在由基本以人工造林、造乔木为主转向集约经营和按经营目的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和植被组合。我国林业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传统林业的影子正在日益淡化,现代林业的'轮廓正在逐步形成。我们正处在林业环境变迁的重要时刻,对历史负有特殊责任。  我国林业环境改变之后,林业应如何参与森林资源的经营管护,全面反映森林资源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应如何促进森林资源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之间的深层融合与协调发展,彻底改革传统的重采轻育、采育分离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构建新的适应我国林业新环境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成为摆在我国林业会计与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崭新而又严峻的课题。  2、我国现行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弊端  我国林业会计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参照我国企业财会工作模式,借鉴前苏联的会计核算略为修订出台的。在当时单一计划经济、单一木材生产的经营思想引导下,我国逐步完善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会计核算办法。为了保证森林采伐迹地及时更新,并有计划地发展营林事业,不断扩大森林资源,从1950年开始,制定并逐步完善了育林基金制度,以此为基础的营林会计核算方法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由于受前苏联营林生产费用不计入木材生产成本,把林业生产等同于采掘工业的林业经营方针的,我国的营林生产活动一直被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采取预算制的会计核算方法,当年核算当年核销,而且核算方法也比较简单,在林业企业逐步形成了重采轻育、采育分离的林业会计核算体制。现行林业会计理论侧重从林业经济活动角度,着眼于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资金及其运动情况的和探讨,现行林业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立足于木材采运和加工生产成本及其销售利润核算的规范。没有将森林资源资产纳入林业会计理论与实践中并加以研究和解决,更谈不上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研究林业会计理论和实务操作。因此,现行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不能适应我国林业转轨的新环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