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契约理论看企业会计目标

时间:2020-10-26 17:09:40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从契约理论看企业会计目标

摘要:关于的目标,主要有决策有用论和受托责任论,但是,这两种都存在缺陷。企业的会计目标应是为各契约主体提供信息。这一目标随着环境的,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表现。

  关键词:企业;会计目标;契约;信息

  会计目标亦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它是关于会计系统所应达到境地的抽象范畴,是沟通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的桥梁,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纽带。在不同历史阶段,会计的具体目标是不同的,它受到环境因素的,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一、会计目标的历史发展

  (一)在单式簿记,生产的目的看企业会计主要是自给自足,满足自己需要。这一时期的会计目标是核算收支,以便在收支相抵中实现收大于支这一结果。

  (二)12-15世纪,随着地中海沿岸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的出现,会计逐渐由单式簿记发展阶段进展到簿记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会计的具体目标可概括为:为经营者提供所有财产和交易情况的信息。这一时期,会计是为经营者的经营活动服务的,显示出会计的管理职能。

  (三)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进行的产业革命后,股份有限公司出现,并成为企业基本的经营组织形式。在这一组织形式下,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会计目标也随之发生改变,变成为所有者提供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评价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股东变得越来越分散,委托与受托关系也进一步复杂化。此时,会计除实现上述目标外,还应为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它利益关系人提供各种不同的信息。

  (四)目前,关于企业的会计目标主要有两种观点:决策有用论和受托责任论。

  1.受托责任学派的主要观点: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资源的受托者就负有了对资源的委托者解释、说明其活动及结果的义务。因此,会计的目标就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资源受托管理的情况。

  2.决策有用理论的主要观点:根据美国会计学会发表的《基本会计理论报告》,会计的目标是:为了“作出关于利用有限资源的决策,包括确定重要的决策领域以及确定目的和目标”而提供有关的信息。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对财务报表的目标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1)财务报告应提供对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2)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助于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的实得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的信息;(3)财务报告应能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这些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企业把资源转移给其他主体的责任及业主权益)以及使资源和对这些资源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影响的信息。

  3.二者之间的主要冲突表现在:(1)在会计目标上,决策有用理论认为,会计的目标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数量化信息;受托责任理论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反映受托者的受托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2)在会计人员的地位上,决策有用理论仅仅视会计人员为提供信息的工具;受托责任理论则认为会计人员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反映和报告受托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会计人员的行为只受会计准则的约束。(3)在会计信息的数量上,决策有用理论认为,只要符合效用大于成本的原则,并于决策有用,信息总是多多益善;受托责任理论认为,会计信息主要考虑委托者和受托者双方,因而在信息的提供上应有所取舍。(4)在会计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的选择上,决策有用理论主张多种计量属性并存择优,倡导物价变动会计模式;受托责任理论主张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反对物价变动会计模式。(5)在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上,决策有用理论更强调相关性,因而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近似计量的结果;受托责任理论注重可靠性,认为会计信息应尽可能精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