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人员应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挑战

时间:2020-10-16 19:20:09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会计人员应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挑战

摘 要:具体阐述会计人员如何应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挑战,以期会计人员能够与时俱进,在新的会计环境中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挑战;变革;会计职业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多元经济的陆续出现和国际资本的不断融合, 2006年2月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这在更深层次上完善会计准则、规范会计秩序、实现国际趋同,在中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会计工作者而言,毋庸质疑,此次改革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1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特征
  
  1.1 科学性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会计准则体例、准则规定、准则分类和编号等诸多方面都做到了科学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会计理念的科学性。现代企业制度下,要求企业管理者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更加关注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和营运效率。这些理念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②体系结构和表述的科学性。新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既有一般的原则指导,又有实务性的操作指南,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了国际协调与趋同。③会计政策和方法的科学性。比如在新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资产减值的计提、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区别的企业合并处理等。
  1.2 全面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2个应用指南,各具体准则基本上涵盖了各类企业的所有主要经济业务。这些业务不仅包含了一些常规业务,而且包括了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而出现的新业务,比如,在新准则中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石油天然气开采、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特殊业务都是以前准则中所没有涉及到的。
  1.3 国际趋同性
  新准则虽然在有些方面保持了中国特色,但几乎在所有重大方面都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按照国际通用规则,新准则严格界定了会计要素的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突出强调了资产、负债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既坚持了历史成本,又引入了公允价值, 在关键环节和重大方面都实现了与国际规则趋同。
  
  2 给会计人员带来的变革
  
  2.1 知识结构的变革
  从知识结构来看,我国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知识老化、滞后,理论同实践脱节现象严重。知识结构单一主要表现在会计人员在会计以外的知识如法律、经济、产业组织与管理、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不足,从而制约了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发挥。知识老化是由于我国处于转轨时期,会计制度、准则变化太快,如1992年分行业会计制度的颁布,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财会制度的出台,1997~2001年颁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尤其是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推出,使得会计人员所学的会计知识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面对内容如此广泛、全面、科学的新会计准则,广大会计人员不得不面临着知识结构的大换血。
  2.2 角色定位的变革
  我国会计人员的普遍认识是只要按照会计法规、准则、制度、管理者的要求把企业的一套账、一套报表做出来就大功告成了,至于对生产成本的控制、经营预算的编制、投资决策的分析、理财等都与会计人员无关,就更不用说去创造新的有利于生产经营管理的会计方法和技术了。可以肯定地说,我国传统的会计人员在企业当中所充当的角色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简单地进行经济业务活动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执行者,对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是极其被动的。可喜的是,新会计准则中的会计已经超过了传统会计核算的范畴,将会计的职能扩展到会计的预期、分析、决策、会计的管理与控制上。由此可见,会计职能的进一步深化迫使会计人员不得不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   2.3 会计理念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