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特点及新发展

时间:2020-10-27 14:01:15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特点及新发展

  如今,各个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方面都采取了积极的改革态度,大幅度提高市场准入程度并辅以优惠措施,同时改善投资环境,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来直接投资仍将继续增长。引进外资的竟争加剧,并对我国的外资政策提出挑战。印度与中国之间在历史、地域、社会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很多的相似性。印度作为WTO创始成员国之一,早在1947年已经是关贸总协定成员,研究印度有关外国直接投资(FDI)政策的新变化,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尤其是我国作为WTO新成员,学习借鉴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印度直接投资政策的演变

  印度自独立后从没中断过利用外国直接投资(FDI),但政x对外资利用也一直没放弃过引导。印度政x依据不同需要并结合时代背景采取相应的外资政策。印度从199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放宽限制和引进外资政策,这是印度直接投资大飞跃的开端。此后,印度一直实施旨在推行市场自由化,与世界经济接轨的经济改革,进一步放宽限制和引进外资。这种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取向的改革为直接投资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促使了FDI的大飞跃,为印度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改革以前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

  从1947年独立到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经过了多次演变。(1)1947-1956年。独立后,由于殖民统治的烙印以及尼赫鲁经济思想的影响,印度政x对外资的引进带有矛盾的感情色彩。印度政x表面是对直接投资采取开放的态度,但实际上存在疑虑和不满。一方面,印度政x承认,为了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印度工业化,引进外资是必要的,但另一方面,它又在1948年4月的《工业政策决议》中明确指出:“作为法规,为了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主要股权应控制在印度手里,而且始终坚持培训旨在最终取代外国专家的合格印度人员。”

  (2)1956-1967年。1956年4月,印度颁布了第二个《工业政策决议》,尽管印度政x在经济上开始逐步自由化,但其对外资的态度与1948年的《工业政策决议》相同。由于印度政x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提出要实现工业化的目标,这需要大规模投资,而国内资金不足,再者印度政x意识到利用外资不至于耗尽本国外汇储备,因此印度政x针对不同行业有选择的利用外资,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最多。

  (3)1967-1980年。独立以来,印度对FDI一直都很谨慎,把外国直接投资严格控制在与印度已确立的发展思想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引进外资的行业大多是被认为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是确保产品出口的行业。直到60年代末才发生了第一次大的改变。三五计划失败,外汇短缺严重,卢比大幅贬值,印度政x对FDI的态度有了全面改观。1973年出台了《外汇管制法》,对直接投资政策有了改进。1973年的外汇管理法是新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标志,其对外国直接投资政策有了一些变化:要与印度本国公司享有同等待遇,合资企业外国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0%;符合一定条件(如外国分公司全部产品供出口),通过政x的审批,合资企业外资股权可以超过40%;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标准来判断该行业与外资合作是否必要,在需要外国知识技术的行业允许外国直接投资。1977年3月的工业政策声明中,印度政x指出,与外国合作的项目中的大部分所有权应掌握在印度手里,印度政x能对其实施有效控制。

  (4)、1980-1990年。80年代初期,印度面临困难的外汇形势,印度政x意识到应加强出口,而本国企业难以单独承担起此项责任,对外国企业进入印度的限制有所放松。1985年,印度开始执行经济开放政策,当时的拉吉夫·甘地总理与财政部长辛格制定了一套改革方案,放松了对外资的限制:产品出口的合资企业外资股权可达到100%;将《外汇管制法》的条款推广到消费品领域;1984-1985年间,印度对多种资本品取消许可证限制;1986年对矿区征收的税率从40%降到30%。1990年的工业政策提到,如果企业家认为有必要引进技术,只要对国内销售和出口征收分别不超过5%和8%的专利费,那么他就可以与外国合作而无须得到政x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