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拷问保险市场下半年走势

时间:2020-10-24 10:06:42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多因素拷问保险市场下半年走势

在喧嚣热闹和忙碌中,2005年上半年已经成为过去。保监会和北京保监局已相继召开了上半年全国市场与北京市场的市场运行情况会,公布了一系列的运营数字。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对上半年的市场进行认真回顾和,希望通过对几个关键字的描述,把一个真实的保险市场状况展现出来,以飨读者。  业 绩  根据北京保监局的统计数字,北京保险市场2005年上半年的保费收入为347.4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4.9亿元,同比增长1.3%;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73.6亿元,同比增长200%;健康和意外保险保费收入为21.7亿元,同比增长17%。  而同期,中国保监会的数字显示,全国保费收入2709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为678亿元,同比增长15.6%;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802亿元,同比增长13.4%;健康和意外保险保费收入为229亿元,同比增长16.1%。  对比北京市场和全国市场的增长数字可以看出,北京市场的保费增长速度,同比远高于全国水平。但是,不同保险类别的增长状况,在数字体现上却有着天壤之别。财产险保费增长(1.3%)远低于全国水平(15.6%),而人寿保险保费增长达到200%,远高于全国水平(13.4%);而健康和意外保险的保费增长状况(17%)基本与全国(16.1%)一致。  由于中意人寿200亿元保单的特殊性,在进行市场运行分析时,可以将其剔除。剔除后的北京保险市场保费收入为147.4亿元,同比降低2%;人寿保险的保费收入为73.6亿元,同比降低25%。而全国保险市场的寿险保费收入为1602亿元,同比增长只有0.8%。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业界认为,一方面,上半年北京寿险主体的增加比较快,新进入市场的公司高成本挖角情况比较严重,各主要寿险公司的个险队伍进入整合期,出现人力下滑趋势。由于形象欠佳,后备人力缺乏,销售队伍面临增员困难的局面。尽管主体增加速度很快,但全市的保险营销员队伍仍然维持在47000人左右,人员流失率很高。  另外,由于近年来产品策略和资金运用能力等原因,也造成了整体性的销售恐慌,了个险产能。另一方面,银行利率的调整,银行与保险公司的松散合作关系,影响了银保产品的销售,银保收入下降幅度较大,也造成了总保费的下降。还有一个原因,北京保险市场的寿险产品结构正在进行转型,新单期缴占比上升,也造成了保费收入的下降。  财产险的保费收入增长不大,主要是因为人保北分的保费收入的下降,截止到6月份,人保北分累计保费收入为14.61亿元,同比下降28.08%,而其他产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变化不大。人保保费收入的降低,主要原因是车险保费下降绝对额较大。车险累计保费10.61亿元,同比下降5.66亿元,降幅达到34.81%。而车险在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为72.58%。车险保费的减少,一方面与市场竞争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保北分加强业务质量控制有关。  另外,有业界人士认为,人保由于上市,在进行业务数据统计时改变了口径,在去年把应收保费都记入当年业绩,也造成今年保费收入的直接减少。此外,宏观调控以及国际市场经济变化等外部因素也造成房贷险、货运险业务等非车险业务减少。  人 才  上半年以来,市场主体迅速增加,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竞争的加剧,而这种竞争的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北京保险市场上人员流动现象严重。大量新公司的进入,使保险公司的管理人才和销售人才短缺的凸显,为了尽快实现业绩和人力增长,许多公司采取了挖角的方式,既挖代理人,也挖管理层,从业人员的流动成为市场中的一道“风景”。而随着下半年主体的进一步增加,这种情况会进一步突出。  同时,由于保险行业的整体社会地位还不高,形象欠佳,许多公司的后备人力缺乏,代理人增员非常困难,而脱落率又居高不下,致使市场人力出现负增长。截止6月底,北京保险代理人的数量仍维持在47000人左右,在保险公司增加的情况下,各公司的实际人力变为负增长。  人员流动带来了市场的不稳定,造成了许多浮躁的情况发生,个人薪酬的不断攀高就是表现之一,而这将制约保险业的长期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