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激励发展与财务治理创新研究

时间:2023-03-22 12:35:09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财务激励发展与财务治理创新研究

摘 要:以往的只是在财务制度建设的中提及财务激励,并没有深进地研究财务激励范畴、财务激励的作用层次和财务激励的职能化和合约化要求,也没有很好地熟悉到财务激励与财务治理创新的关联性。本文以这些为研究,明确地指出了财务激励的内涵和特征。深进了财务激励发挥作用的治理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核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财务激励的职能化、合约化的治理要求。本文还进一步指出,财务激励的发展,形成对财务治理发展创新的重要支持,如对人力资本财务和关系型财务的支持等。  关键词:财务激励;职能化;舍约化;治理激励制度激励  一、两大激励范畴  股东-经理人冲突,债权人-股东冲突。消费者-公司冲突已经成为现代财务治理的基本命题(爱默瑞芬尼特,1999),股东-经理人冲突是最受到重视的,现代企业较为普遍地通过治理合约实施“股票期权”“业绩股票”等激励方式来化解这一冲突,激励以使经营者的报酬与长期绩效相联系为基础,使经营者着眼于实现企业长期化的利益,从而较好地协调了经营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以服务于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  而对于求解这些基本命题的财务安排已超越了传统财务的范畴,在相当程度上依靠财务激励的作用。在企业治理中。逐渐形成两大激励范畴:财务激励和非财务激励。  财务激励以企业财务主体涉及的利益关系方为激励对象,以财务利益为激励诱因,并通过一定的财务安排,诱导利益相关方实现既定的企业财务目标或治理目标。而财务激励之外即为非财务激励范畴。两相比较,财务激励具备了明显的财务职能治理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财务激励属于价值性激励,通用性强。激励的作用面很广泛,深远等方面。基于财务治理的价值治理特点,财务激励主要通过价值诱导因素发挥作用,并借助于财务治理和财务制度两个层面的安排,以实现协调财务主体与其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以及优化企业理财环境和激励企业各层次人力资源等特定的激励目标并进步企业绩效。期股和期权就是价值(或财务利益)诱因,通过特定的财务安排,为被激励对象提供特定的财务利益,对各种被激励对象的可接受性很强,使得激励效果特别明显,而且激励作用的影响长期化。而非财务激励提供的诱因是财务利益之外的其他因素如提升、声誉等,行政激励和心理激励等即是典型的非财务激励。[1]它具有专用性强,只在某项职能治理(如生产治理)中发挥作用,适用范围窄,作用效果重在短期内等特点。譬如,在生产治理、技术治理以及人事治理中,可以用到非财务激励,通过参与治理或工作丰富化等激励方式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但无法对所有的员工以及在所有的职能治理中都起作用。  因此可见,财务激励以其激励作用方式、激励效果等特征在治理激励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从而区别于行政激励、心理激励等非财务激励,财务激励和非财务激励共同在企业治理中发挥作用,形成两大激励范畴。  二、财务激励的两层作用探析  财务激励在企业经营治理中发挥作用主要通过治理激励和制度激励两个层面来实现,其中又有很多具体的财务激励策略和财务激励制度安排。  (一)财务治理激励作用  这分别体现在筹资、营运资产的治理、股利分配和预算治理等企业财务活动之中。  在筹资中,财务激励首先集中体现在激励性融资工具的运用上,比如可转换债券的运用。可转换债券是一种混合证券投资工具,风险投资者可以利用它有效地控制投资风险并获得较高的收益,[2]即通过债券的优先求偿权可以保证其投资的回收,或以企业的良好的成长性引导投资者行权从而由债权人变成股东。又如,普通优先股,参与优先股等也是具有典型财务激励意义的筹资方式,其特殊的利益保障合约条款使其成为确保股东利益和增加股票自身吸引力的激励性融资工具。其次,融资产生的货币资本结构对企业治理者的行为会产生强烈的影响,如股权一债务比率的变动对经理层改进业绩的影响,以及债务融资发出的市场信号的激励作用等等,这些都体现了货币资本融资结构的财务激励功能。[3]  在日常的营运资产治理中,也存在大量的策略性财务激励安排。[4]如在应收账款的治理和存货治理中,信用政策就是一项基于贸易信用的财务激励的安排。正如在折扣期内付款给予现金折扣这样的财务利益诱导设计就是典型的财务激励的产物。在存货治理中,借助于对处于业务链上下游的贸易伙伴和客户实施充分有效的财务激励,则可以润滑企业与贸易伙伴、客户之间的关系,企业因此获得源于财务激励的良好的财务关系,可实现持续地获取客户的贸易信用。进步资金运动的速度和质量。  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财务预算作为工作任务和绩效评估、奖酬的依据对企业高层治理职员和普通员工的行为努力具有很强的财务激励效应,尤其在预算的执行中责任很好地体现了财务激励与约束效应。而预算制度本身就是一项系统的财务激励安排,在企业预算治理中,努力建立以预算治理为基础的激励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步了企业的治理效率。[5]  企业的股利政策也相当程度上借助于财务激励来协调企业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财务激励是企业的股利政策有效作用的重要手段。实际上,不同的股利政策都提供了不同的财务利益诱因,如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等,通过向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或可增长的财务利益等诱因,实现诱导投资者认同公司股利政策并维持对公司投资信心的激励目标。如股票股利方式就是以未来企业股东财富的增加为诱因而诱导广大中小股东进行再投资,是一种财务激励策略。  此外,在并购等资本经营中也存在财务激励安排,如收购方在设计收购方式时往往充分考虑给予被收购方以及被收购方的利益相关方以一定的财务利益,这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降低和消除被收购方的敌意,嗣这种并购中的财务激励安排可使得收购双方实现互利双赢。在TCL团体合并吸收TCL通讯的运作过程中,对于TCL通讯的其他股东施以较高的换股比例,从而通过让渡经济利益的财务激励安排使这些股东趋于支持并购方案,使TCL团体实现成功的“合并吸收 IPO”。[7]而对于治理层收购(MBO)而言,则是通过大幅度进步治理层的个人财富变动与股东财富变动的比率,从而对治理层产生强大的财务激励效应,使治理层在努力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二)财务制度激励作用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要调节和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实现“激励相容”即每个组织成员的自利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组织目标相一致,最根本的方法是要遵循“利益关系原则”改革约束人们行为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规则。[8]具体到企业财务上,要实现“激励相容”,主要是通过完善多层面的具有“激励相容”特征的财务制度安排来实现。  第一层面是公司治理中的财务激励安排。公司治理中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核心是设计出公道的经营者报酬计划等制度安排,使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减少到最小。[9]董事会下属的薪酬委员会负责公司薪酬分配和总体报酬计划,在企业报偿计划中,通过员工薪酬分配和高层治理职员薪酬激励的安排来实现激励相容。财务诱因的提供往往比财务控制与监视中的责任追究制度更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因而企业报偿计划的财务激励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化解了企业的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题目。员工持股、股票期权等财务激励制度安排的参与有机地协调了出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的财务关系,其借助于财务利益诱因。可以使他们在利益共享共生的基础上为同一企业目标长期合作,从而实现“激励相容”。  第二个层面是财务治理中的财务激励安排。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的财务环节,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要求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分层的财务决策机制和对财务经理人和财务团队激励约束相容机制,从而达到相关利益主体财责、财权、财利的对称性配置。因此,财务治理的完善有赖于企业激励制度的建立和作用,财务治理的制度安排要求财务经理层的经营决策与公司长期发展利益相一致,使财务经理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的同时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针对企业存在的多层次的财权、财责、财利的配置和作用,以及企业各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借助于各种财务激励合约作用和发挥财务激励约束机制的根本性作用,各层次代理人基于财务利益的激励而实现恰当地运用财权有效地履行财责,实现既定的财务目标。  第三层面是财务治理机制中的财务激励安排。如前文提到的财务预算的激励作用,企业的预算治理制度内含的激励作用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财务激励的制度化影响。而从企业团体公司财务治理体制来看,母公司对子公司实施集权式或分权式的治理模式安排,通过对子公司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激励-约束体系,以实现激励经营者的积极性。  财务激励在这种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对于子公司的控制关键在于对人或利益团体的控制,从出资者的角度出发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财务激励制度尤其显得必要。[10]该激励制度通过(1)有机地安排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利益分配和(2)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激励性绩效评价体系等安排来发挥财务激励作用,其目的是使企业团体公司内部在“激励相容”的基础上实现财务目标的同一性和集聚性,财务行为更具有协同性。  三、财务激励深进的两个方向  (一)财务激励职能化  从现有的财务治理教科书所提到的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以及财务等职能来看,并没有体现出财务激励的地位与作用。而从现有的财务来看,界还未从治理实施层面和制度建设层面来深进熟悉财务激励,这与财务激励在治理中的实践很不相当。近二十年来的中外理财实务经验中年薪制、员工持股计划(ESOPs)、治理者股票期权(ESO)的实施[11-13]以及应收账款治理中现金折扣的运用和可转换债券在筹资中的安排等等,这些价值激励方式广泛运用的事实表明,一项新的财务职能和有力的财务手段——财务激励业已形成,其不同于传统的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等职能,并在企业理财实务中通过前文所述的治理和制度两个层面相对独立地发挥着作用。因此,对财务实践中的财务激励做出系统的理论分析、解释和。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和职能化的工作已提上议事日程,将其纳进财务学科的体系亦显得十分必要。可以设想,在财务治理的理论与实务知识体系加进财务激励的相关内容。如在教科书中专设一章先容财务激励原理、财务激励作用的形式和内容、财务激励制度设计等内容,对于广泛地系统地实践财务激励,意义重大。  首先,财务激励职能化有利于丰富财务的职能和治理手段,使现代财务治理工作作用的空间和作用的力度加大了,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财务目标。传统的财务职能很难在财务关系的优化上有什么作为,财务关系治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现代财务治理的实践证实,财务关系的协调和优化,已成为财务目标实现的关键,财务激励恰正是通过“利益关系原则”实现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激励相容”,强化了财务关系的协调和优化等工作,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财务治理环境。其次。财务激励职能有利于提升和发展财务学科,与财务激励职能充分发挥和财务激励手段的广泛运用相伴生的是新型的财务治理范式,如已经进进财务研究者视野的利益相关者财务和人力资本财务,本文将在下文阐述新的财务职能对财务治理范式创新的支持。  (二)财务激励的合约化  企业不同层次的财权、财责、财利的安排都明确或隐含在各层次的企业治理合约当中,通过合约的具体条款体现出来,并切实地到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在出资者与治理层之间的企业治理合约中,股权激励等报偿计划作为对公司治理结构起着重要作用的价值激励型财务合约而存在,经理人激励本身就是公司治理的一个环节,[14]其可以极大地激励公司法人内部董事会和总经理有效地行使法人产权和直接经营权,全面而直接地参与对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和治理,为企业利益和自身利益做出不懈的努力。在企业高级治理层与财务经理层的治理合约中,财务预算和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将激励财务经理更有效地运用财务决策事项的执行权与日常经营治理权。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和现金治理。而更为普遍的是,在企业与其供给商、客户、债权人以及企业员工等利益相关方开展的财务活动中,通过业务合约中所包含的价值激励条款。激励这些利益相关方使其服务于企业的财务目标。[15]在企业各层的资本委托代理关系和业务委托代理关系中,财务合约是解决其利益冲突的基本手段,财务激励通常以财务合约为物质载体而存在,并发挥对利益冲突的协调作用,这即体现为财务激励合约化。对现代财务治理而言,财务激励合约化是财务激励实现财务治理工作的基本方式,亦是现代规范化财务制度的基本要求。  四、财务激励的发展对两个财务新范式的支持  (一)关系型财务与财务激励  传统财务对财务关系的关注不够。而随着现代财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财务学科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资本结构、企业价值链中内含了多层财务关系,每种财务资源的背后都需要协调财务关系的财务合约安排,象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都与企业存在着协调利益冲突的财务合约。财务激励往往内含于财务合约,是有效地协调利益冲突的有力手段。可以设想,在企业财务治理的安排与财务制度的设计中给予财务关系更多的关注,把培育和优化财务关系,以实现财务资源的可持续性、可再生性等作为企业的财务治理安排和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这将使财务治理在范式上实现一种革新。基于这种革新的财务治理范式,企业拥有良好的财务关系,其财务资源是良性循环的并具有很强的可再生性,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在一个经济生态圈内是***共生的。笔者把这种特征的财务称为“关系型财务”或“利益相关者财务”,[16]这区别于现在侧重资金治理的“运营型财务”,实现由“运营型财务”向“关系型财务”过渡,是现有财务治理在层次上的提升和在治理视野上的拓展。财务领域的拓展往往以财务的拓展为支撑,关系型财务的治理内容更丰富,财务手段更趋于多样,由前述“关系型财务”的理念可知道,财务激励手段的运用形成对关系型财务有效运行的有力支持。财务激励将以其协调经济利益关系的特长,借助于财务治理激励、财务制度激励两个层面直接服务于关系型财务的核心目标:优化企业的财务关系,培育可再生的财务资源,为处于利益共生状态下的利益相关方创造更大的价值。现代战略性的财务治理要求维持和发展企业与其利益相关方的战略性财务关系,协调和治理财务关系的有力手段就是发挥财务激励和非财务激励在企业财务治理中的作用,基于财务合约的财务激励会使得利益相关方的目标更加集聚,共生意识更强,极大地减少在经济利益层面的财务冲突,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  (二)人力资本财务与财务激励  人力资本产权化构成了新经济的一个特征,新型企业制度将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和物力资本产权一起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现代财务治理将渗透到人力资本的价值治理之中,对人力资本产权的剩余收益分配作出财务安排,现代财务治理只有基于更为广泛的价值治理(VBM)的视角才能有效地参与企业人力资本优化的治理(涂建明杨政,2003)。而涉及到人力资本的价值治理,区别于人力资源治理部分的招募、开发等丰富的人力资源事务治理,人力资本财务范式将定位在关注人力资源治理中的投资决策的财务可行性、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企业人力资源的绩效评估,人力资本的财务激励合约的设计与治理,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公道结构治理等价值治理视角。这些财务治理的内容与方法上新的发展即形成人力资本财务治理范式的基本特征。在人力资本财务治理中,财务激励将是运用得极其广泛的财务手段,由于财务治理激励将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企业治理中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员工持股制度、治理层股票期权制度和核心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制度等激励性财务制度安排将能更有效地激励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价值创造潜能。可以说,财务治理中财务激励职能和手段的拓展、深化将与人力资本财务范式的发展相呼应。  五、结语  我们从熟悉到财务激励的作用到自觉发展财务激励职能。需要一个过程,这要求我们植根于管科,正确熟悉财务激励,并且自觉地遵从财务激励中的治理原则,利用和发展财务激励手段,这是优化财务治理实现财务治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是更有效地实现财务目标或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充分熟悉财务激励这一财务的新职能,尤其是很好地在企业治理中发挥财务激励职能的作用以及在财务治理中发挥非财务激励的作用,就要和鉴戒治理科学中丰富的传统激励理论和当代激励理论。结合企业财务职能治理的特点和财务工作的基本,在财务领域中鉴戒或引进相应的激励方法,并以具体财务治理运作和财务制度安排来保障实在施,以此形成、发展和丰富财务激励。同时,财务激励的发展的本身也反映出通过对相关治理学科的鉴戒和嫁接,突出财务的治理视角,是发展财务治理学科自身的重要渠道。  文献:  [1]阎达五,李勇。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激励方式探讨[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6)。  [2]陈文浩。高级财务治理[M].高等出版社,2001.  [3]杨雄胜。高级财务治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涂建明,杨政。人力资本产权化对公司财务的创新要求[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5)。  [5]于增彪,等。我国团体公司预算治理运行体系的新模式[J].研究,2001,(8)。  [6]道格拉斯。R.爱默瑞,约翰。D.芬尼特。公司财务治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汤谷良。TCL“阿波罗计划”彰显财务战略与组织再造[J].财务与会计,2004,(3)。  [8]李宝元。战略性激励——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精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9]田志龙。经营者的监视与激励——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10]谢志华。出资者财务——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激励与约束[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11]冯巧根。期权激励:现代财务激励的新形式[J].浙江财税与会计,1999,(5)。  [12]吴长煜。企业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形成的理论探讨[J].财务与会计,2000, (4)。  [13]竺素娥,林兴。现代企业财务激励机制的探讨——兼谈实施股票期权制的条件[J].四川会计。2000, (1)。  [14]谢德仁。经理人激励的业绩基础选择: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3,(7)。  [15]涂建明。发挥企业财务治理中的激励作用[J].财会通讯。  2004,(4)。  [16]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J].会计研究,2003, (10)。

【财务激励发展与财务治理创新研究】相关文章:

研究治理过程的整合治理06-04

财务成本计量研究06-09

高校财务治理机制的转变与完善06-04

企业财务危机治理探析06-08

大力推进预算治理 细化财务控制06-03

“两总制”:乡镇财务治理的新模式06-04

浅议交通事业单位财务治理06-03

展看21世纪治理会计的新发展04-28

进世之际谈财务治理国际化06-05

21世纪财务治理题目分析及对策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