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因素

时间:2020-10-16 19:05:53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重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因素

[摘要]本文从跨国经营中文化影响的角度,提出中国企业在西方文化主导的国际经济社会中谋生存、求发展,必须重视跨文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将跨文化冲突转化为跨文化竞争优势,提升东方文明的精华,在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逐步建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营管理体系。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企业文化
  
  在国际商务环境日趋完善的背景下,跨国经营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实现扩张、形成规模的必要途径。然而,实践证明,异质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往往成为企业跨国经营中难以逾越的鸿沟。
  《电子世界》杂志社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以“什么是全球市场做生意的最大障碍”的命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在法律法规、价格竞争、信息、语言、交货、外汇、时差、文化差异8个项目中,文化差异被列为首位。另有研究结论显示,在企业的跨国经营中,大约 30%的合作是由于技术、财务或者战略方面的因素导致搁浅,而大约 70%的失败是由于文化沟通方面出现了问题。由此可见,关注文化因素对于跨国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为了形象地说明各种文化表象及内涵之间的差异,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曾举例说:“除非受到允许,在德国什么事也不能做;除非受到禁止,在英国什么事都可以做;即使受到禁止,在法国也是什么事都可以做。”正是这种文化差异造成了国际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许许多多迈出原先熟悉文化圈的企业因此而无所适从。
  因此,克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种种文化冲突,实现有效的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跨国经营中必须首先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文化差异的研究,是探讨如何在跨文化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克服与异质文化的冲突,并对国际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卓有成效的指导与支持。是设计高效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将现实的文化差异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充分激发企业跨国资源的活性和潜力,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可以说,跨文化管理研究的本质就是为企业跨国经营的成功提供获取跨文化优势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曾经以其强大而先进的文化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盛唐时的“遣唐使”以及明朝间的“郑和下西洋”等莫不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骄傲。然而,如今在世界上中国文化似乎成为传统、保守、古老、神秘的代名词。更为引人深思的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诸国文化却一度为自负的西方管理学专家积极关注的对象,并由此引发了学习借鉴东方式管理的热潮。这是为什么?
  不可否认,“以成败论英雄”的研究理念在西方世界已经深入人心。日、韩等国跨国企业的迅猛发展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贡献巨大。相比之下,中国的企业在世界跨国企业经营大事记上似乎极少有所记载,因此,我国在充分引进、吸收外国资本所带进的优秀发展因素的同时,也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加大鼓励和扶持本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力度。
  就现实意义而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条件也已经成熟,主要表现在:增长迅速的中国经济使部分区域人均GNP已突破引发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经验值2000美元;中国企业在技术含量较低的成熟行业中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中国的主要出口商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逐步加强为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带来了大量的机会,等等。令人鼓舞的是,自1996 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与投资司发表的世界投资报告第一次披露有关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数据以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地区)投资母国的地位已经逐渐凸现。1999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财富》论坛年会更是以“中国未来五十年”为主题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2000年,破记录的有5家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进入世界100家最大公司之列,其中包括来自中国香港的和记黄埔。而根据商务部的统计结果,截至2005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非金融类)572亿美元,其中,2005年对外直接投资净额12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同时也要看到,在我国庞大的企业数量中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可谓凤毛麟角,在我国跨国企业中真正能够进行跨文化有效管理的更是少之又少。学者鲁桐在对中国企业在英国的实证研究中发现,我国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中,文化和语言因素被列入首位,超过了“海外经验匮乏”、“资金约束”、“缺少专业技术人才”等其它因素。因此,我国企业如何适应跨国文化环境,降低文化障碍成本,具有十分现实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