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及其引导论文

时间:2020-09-30 20:53:54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审美教育及其引导论文

  语文教学的一大功能要通过美感教学来提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而教师应如何去引导呢?这是关键。

审美教育及其引导论文

  以往语文教学只注重道德伦理和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审美教育。而且。又受统考的束缚,不少教师只求学生能应付考试,知识点落实,而课上得死板。只有枯燥。冷漠的说教,千篇一律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分析。游离于语言环境,作品意境,作家风格之外的纯知识的机械训练,使本来内涵丰富的语文课变得毫无生气,令人窒息,使学生失去对语文的兴趣,最终失去审美,创造美的欲望和能力。

  语文具有美的魅力,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审美,感受美的过程。课文蕴含美,教师发挥美,学生体验创造美三者紧密联系。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既有歌颂祖国美丽山川风物的诗文,也有赞美英雄人物高尚情操的故事,更有讴歌光辉历史事迹和风云人物的篇章。从不同角度体现出语言、艺术、自然、社会、心灵、行为、生活的美,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课文中一些非文学作品,如阐明事理的政论,说明科学真谛的`佳作,同样蕴含美。

  要使教材变成生活的形象,美的化身,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能否“循路识斯真”“语语悟其神”发挥美,教师要把课文的情感引导好,传递好,先要理解、体验,“披文人情”进人角色,调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生活体验。展开丰富想象,进行探幽索微,让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情意。把作品中的情意传递给学生,把学生领进作品所描述的艺术境界中去。例如教学《鼎湖山听泉》时,创设情景,放录者朗读,用丝丝人扣的语言,让学生感受作者在鼎湖山上听泉时的宁静与欣悦,让学生进入美妙的艺术境界中,同作者产生心灵的共振。在讲授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时,教师用温婉,极富情致的声音朗读着:“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教师带着学生走进作者的世界,读着读者,仿佛在你眼前,就展现出一条紫色的瀑布。绚丽的色彩,曳动你的目光,郁郁的幽香缭绕在你的鼻前。多美的画面啊,这时学生完全陶醉了,陶醉在那美妙的意境中,这样,老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发挥美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体验美。只能是把自己在备课中体验到的美传授给学生,启发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审美心理。激发学生的审美观感,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是美的教育。用美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动情,这样学生就会领会到《最后一课》那震撼人心的爱国之情,体味到《背影》中催人泪下的父子之情。感受《我的母亲》那高尚真挚的母子之情。必须明确,学生的兴趣主要是由教师审美激情激发起来的。教师必须进人“角色”,教学的心态与课文的情感同步,才能引起师生感情的共振。

  学生审美情感的产生离不开审美对象,一个不美的对象很难激起读者的审美情感,而一套中学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美感信息。集社会美,人情美,自然美,艺术美于一身,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去传情达意,善于利用作品中的形象美引起学生感官的愉快,进而产生审美愉悦。

  美的鉴赏和美的创造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阅读时,受到作品美的熏陶。经过感受美和欣赏美的活动,在心灵深处自然产生强烈的向往美追求美的心理倾向和创造美、讴歌美的热切愿望。因此。教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写作活动,调动学生创造美的欲望,指导其发挥创造性想象。进行创造美的尝试,进而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教师只有恰当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引导,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用审美的翅膀,在语文世界中畅游。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

【审美教育及其引导论文】相关文章:

1.审美趣味艺术教育论文

2.高校审美教育的功能及其加强途径

3.音乐审美教育改革论文

4.音乐审美教育优秀论文

5.音乐审美教育策略论文

6.中学音乐审美教育的审美能力探讨论文

7.学音乐的审美教育研究论文

8.接受美学与音乐审美教育论文

9.幼儿舞蹈教育与快乐引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