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教育的误区及其模式构建探析论文

时间:2020-09-02 11:11:44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校心理教育的误区及其模式构建探析论文

  【摘要】 在探析了高校心理教育在认知和工作上的误区后,旨在构建一种以学生心理评估和心理素质课程体系为基点,心理咨询和辅导为辅助,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全面、多层次、系统化的心理教育模式。

高校心理教育的误区及其模式构建探析论文

  【关键词】 心理教育;误区;模式构建

  我国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囿于思想认识、工作条件和师资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发展很不平衡,工作体制、途径、方式和方法等也存在许多不规范。如何提高心理教育水平是做好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1 高校心理教育存在的误区

  1.1 心理教育的理论问题分歧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法不统一,有心理卫生教育、心理辅导、咨询等,归根到底属于“教”和“育”的范畴,因此用“心理教育”这一概念统摄上述提法是可能的,也是有必要的[1]。学校心理咨询受医学模式影响过于重视心理治疗技术,强调心理疾病普遍性,忽视心理教育的发展性,忽视对全体大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需要。综观高校心理教育现状,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分歧:一是研究路向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分歧;二是学科取向的不良分化,尤其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不同学科取向之间存在争执;三是价值取向上以以社会功能为本还是以人为本;四是发展路向上盲目照搬西方模式,缺乏本土特色和中国化探索。

  1.2 心理教育的实践操作中问题 心理教育的对象个别化倾向,把主要任务放在少数学生心理障碍的咨询上,忽视大多数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合理满足,心理教育水平没有得到真正提高。心理教育方式表现为医学化、德育化和课堂化倾向,缺少课外教育指导,心理教育技术简单化,滥用心理测量等。有些学校把设立心理教育机构视为应付检查需要,视为只是专业教师的工作。心理诊断和咨询必须强调专业性和严肃性,但是大量的心理辅导工作是每个教育者日常教育过程中完成的。学生没有很好的建立一个互助群体,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只是求助于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等,心理教育的总目标是发挥自身主体性。心理教育的发展问题上主要表现为教材教法研究的缺失,学校只重视学科课程,不设心理教育课程,致使心理教育缺乏明确目标和系统内容,现有一些教材很多也只是为构建体系,缺乏特色。

  2 高校心理教育模式的构建

  受美国特殊教育专家魏特默影响,学校心理服务长期以来强调医学模式,以心理咨询和心理障碍矫正为主要任务。学校心理教育应该以心理评估和心理素质课程建设为基点,以辅导和咨询为辅助措施,建立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全面、多层次、系统化的心理教育模式。

  2.1 心理档案的建立 学校心理教育应针对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对学生智力人格发展、行为问题及教育方式和学习适应性进行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一方面可发现个别落后学生心理问题,为特殊教育提供资料,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依据,强化心理学科学概念。

  2.2 心理素质课程建设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规律建设有关心理教育课程是普及心理知识和促进学生掌握认知的有效途径。课程建设主要表现为教材和教法,教材应具有时代性、可读性,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教法应体现主体性、开放性、反思性[2]。

  2.2.1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内容,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表明,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激励手段和心理暗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语文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中可以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对常见心理问题有所了解。

  2.2.2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专题心理讲座、心理沙龙等,使学生了解促进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强适应社会和心理调适的能力。另外通过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和开展一些相关训练的互动群体作为课外教育的阵地,对学生建立依恋群体有重要意义。

  2.2.3 大学生心理教育必须积极倡导主体参与自我教育,教师在课堂中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从中接受教育。课外教育指导中,引导学生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提高,把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2.3 心理咨询与辅导

  建立心理档案和加强课程建设是心理教育的基点,如何提高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是解决学生心理困惑的有效途径。

  2.3.1 首先要充分认识心理辅导过程含蓄化和潜在化的特征,构建一种内化在教育者行为中的教育态度和固化在学校环境里的教育氛围,排除许多教育专制、师道尊严、封建等级观念、官本位等陈腐思想。学校心理辅导邀请模式强调尊重人的潜能和价值,充分利用人员、物质条件、规章制度、教育政策、各种教育计划和教育过程等因素,在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两方面对教育活动中的所有因素进行全面改革,把学校变成对每个人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3]。

  2.3.2 心理教育必须形成班级、院系、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辅导网络,建立“问题学生”预警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和重大问题高效处理机制。心理辅导的范畴必须由学校领域延伸至家庭与社区,与家长保持联系,对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一些问题进行磋商。建立预警系统,由各学院直接填写“问题学生情况摸底调查表”报送心理咨询中心。反馈系统由各学院填报中心定期下发的“咨询学生情况反馈表”。预警系统和反馈系统的“涉案”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工作条例,否则将受相应处分。建立重大心理问题高效处理机制,对容易产生社会危害和自身伤害的重大心理疾病患者,采用综合处理模式,由咨询中心、党总支、辅导员和同班同学共同参与,运用心理咨询工作原理积极调适和帮助或进行转接。

  2.3.3 团体辅导是为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群体活动,实践证明团体辅导具有个体辅导所不能提供的优势,有着更高的效率。通过建立依恋群体,体验人际互助,团体辅导更易得到宣泄的机会,通过模拟环境和角色扮演训练提高自己,产生认同感来满足分享的需要。

  学校心理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心理评估、课程建设和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是相辅相成的。评估和课程建设可以使学生对心理咨询有新的认识,咨询实践所得资料可以用于理论课题研究,指导实践工作。与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相比,如何创造满足全体大学生心理需求的教育环境和模式有着重要意义并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崔景贵.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三大问题[J].江苏高教,2004,(4):33.

  [2] 刘利民,李逸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性的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3,(8):54.

【高校心理教育的误区及其模式构建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1.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育模式探析论文

2.高校会计教学模式的构建论文

3.高校机电专业教学新模式探析论文

4.试论新型会计教育模式构建论文

5.浅谈高校心理健康课参与式教学模式探析

6.构建基层央行大会计管理模式探析论文

7.高校“民法学”课程网络教学模式探析论文

8.探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论文

9.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