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研究论文

时间:2020-08-03 08:34:48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贯穿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研究论文

  摘要:

贯穿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研究论文

  如何改革已有的大学英语课程,合理、有效地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成为摆在高校英语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通识教育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教育,是高校教学论文" target="_blank">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大学英语课程实践,探索贯穿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整合

  一、引言。

  大学英语是全国规模最大、耗时最多的一门课程,也是教育专家、学者和学生争议最多的一门课程。随着新的《课程要求》面世,如何改革已有的大学英语课程,合理、有效地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成为摆在高校英语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与专业教育相对的概念,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共同责任。

  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应与通识教育有机结合,把人文素质教育和大学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联系起来,积极推行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通识教育。目前,国内对大学英语的研究多集中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而较少从学生的需求分析入手,运用通识教育理念设计和整合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本研究拟就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以及如何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设置合理、有效的英语课程体系展开讨论,试图为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和指导。

  二、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从亚里士多德“发展杰出理智”的自由教育思想,到强调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耶鲁报告”,再到纽曼《大学的思想》中的自由教育观,通识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美国于17世纪从英国引入了“自由教育”的理念和课程,到19世纪后期,以欧洲自由学科为基础形成的自由教育在美国演变成一般教育。1945年,哈佛大学专门研究通识教育的委员会发表了著名报告———《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标志着美国现代通识教育的开端。

  而后经历数次改革与百年讨论,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备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并日渐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一个共识。虽然时至今日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但对通识教育的基本描述大致有一个一致的看法:通识教育属于高等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通识教育的性质而言,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一起构成高等教育,特指“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是面向所有人、所有大学生的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即整个大学的办学思想。其次,从通识教育的目标看,通识教育关注学生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理智的和谐发展,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再次,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使学生熟悉知识主要领域内的事实的思想的教育类型”。它关注的是关于生活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是科学、人文、艺术全面素质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中国学者李曼丽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通识教育内涵的各种表述后,从性质、目的和内容三个角度对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做了初步建构:“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一言以蔽之,通识教育目标是赋予人们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各科知识、能力、思考、信念、修养等的驾驭,培养情感和智力全面发展的人,使个人需要同社会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具备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关键能力”,这些能力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举的:学习如何求知、学习如何做事、学习如何自处、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学习如何改变等。

  三、大学英语与通识教育的接口。

  (一)语言的人文性决定大学英语是通识教育的内容之一。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之一。此外,思维方式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是通过语言这一工具表达出来的,所以,学习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意味着学习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

  英国语言学家W。River认为,外语教学具有两大功能:工具功能(instrumental)和整体培养功能(integrative)。

  工具功能指学生按照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序来学习外语,并通过练习来强化所学的知识,使外语服务于某一特殊目的,如翻译文学作品、阅读文献以及日常交往等。外语教学的整体培养功能是指外语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可以使学生发展和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

  通识教育的内容涉及到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方方面面,而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一门拓宽多学科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通识教育课程。如今的大学英语教材题材丰富,涉及到各个领域,无论是文学作品、科普文章,还是时事话题,都能让人了解一定的文化、社会、科技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所以,对于开展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的描述有着明确的说明。《要求》指出:“大学英语应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即要求通过语言的学习,使学生发展和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能够在了解别的文化的基础上,比较不同的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培养真正的多元文化观念。“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套操作过程”,“是学习者有目的地影响自我信息加工的活动”,“是在学习活动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大纲要求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学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任务分析总结学习方案,以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效果和效率。这种学习的技能不仅能用于语言学习之中,还能融会贯通于所有课程的学习中。而通过语言掌握到文化理解,进而培养全面的文化观、世界观,提升全面素养,进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技能,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正是通识教育的主旨所在。

  四、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Kathleen Graves认为,设计一门语言课程应有多个成分构成,包括:界定环境理念、表达理念、教学内容理念化构建、建立教学目标和目的`、需求评估、课程组织、材料开发、改编课本和设计评估计划。Taba也将课程设计的过程分为:诊断需求、制定目标、选择和组织内容、选择和组织学习经验、评估内容和方法。从中可以看出,语言课程的设计步骤大体相同,都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基础阶段的3+1课程设置。

  传统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程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单纯强调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简单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枯燥乏味的机械式语言训练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识教育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式应是综合、跨学科、多层次的,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能够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因此,要以培养学生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为目标,引入多学科知识,系统地协调、整合大学英语课程结构的各组成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进一步缓解教学课时限制和通识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济南大学2009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开始试行了“3+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济南大学“3+1”教学改革模式所谓3+1模式就是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中将传统的每周4学时综合英语调整为每周开设3学时,另外1学时增加大学英语通识课的内容。基础阶段的通识课程从内容上分三大类:语言文化类(如跨文化交际、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文学选读、中外影视欣赏等);语言技能类(如初级英语口语、高级英语口语、英汉翻译、汉英翻译等)和实用英语类(如实用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口译、旅游英语等)。文化类选修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从批判的视角去理解语言的内涵,从运用中学习英语,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技能类和实用类选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用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特长、认知风格、专业需求、心理特质、人格特征等诸多因素出发,在满足限定的基础水平的前提下选修适合自己的课程,不仅语言水平获得提高,而且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语言应用技能和比较宽泛的知识。选修课教学打破了过去为了语言而教语言、语言与思想相脱节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培养语言技能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经过近两年的试点,师生的效果反馈显示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渗透通识教育相关课程是一种语言学习的理想模式,是一次既现实又有效的探索。

  (二)丰富全校性通识课程,实现英语教学不断线众所周之,目前各高校对于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都比较重视,相当多的研究均集中在这一阶段,而对于后续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却关注不够。学生经过了两年英语学习之后,其语言能力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得并不理想,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解决好四年不断线的课程设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济南大学经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将大学英语贯穿始终的课程体系。

  四年不断线的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侧重语言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侧重语言技能训练和学习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和文学等知识的提高阶段。基础阶段的课程设置实施了3+1教学改革试点,尝试改变传统基础阶段课程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单纯强调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现象。提高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强化语言技能的提高和实践、进一步拓展学生跨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阶段的课程都包含在外语类全校性通选课程之中。主要包括两大类课程资源:一是全校性通选课。语言文化类(英语国家文化、跨文化交际等);语言技能类(英语视听说、高级英语写作、英汉互译等);实用英语类(应用文写作、英语口译等)。二是综合应用课程。包括其他专业开设的专业英语、双语课程以及各种类型的英语讲座、英语比赛、英语角、英语文化艺术节等第二课堂活动。

  五、结语。

  从济南大学大学英语改革情况来看,借鉴通识教育理念,对外语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理论反思,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有助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人文底蕴、跨文化意识的通识型精英人才。这些改革措施符合《教学要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也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所需的通识教育的要求。

  目前,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内容、加强通识教育、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应只是局部的学科改革,更应从宏观上借鉴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新方法,并将教育学中通识教育的理念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中,从通识教育的视角重新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思维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贯穿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生命教育创新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2.通识教育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3.高职计算机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4.幼儿数学蒙氏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5.高职会计教育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6.影视与德育教育整合模式研究论文

7.通识教育下公共音乐课程的研究论文

8.生本教育理念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论论文

9.印象画派的艺术理念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