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

时间:2020-09-09 14:12:42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

  在教师的教学中,数学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关于恤教育方面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

  论文题目: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认识

   摘 要:数学阅读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方法、观念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习得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本文对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教育功能、特殊性、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具有时代特征的口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等诸种能力。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中考数学的新题型,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阅读教学。本文试图对初中数学阅读教学作一番探讨。

  一、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教育功能

  数学阅读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方法、观念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习得活动。初中数学阅读有如下教育功能:

  1.数学阅读有助于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及增强数学交流能力。数学交流是指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类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无论学习数学还是使用数学,数学交流都有极重要的作用。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只有通过数学阅读,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2.数学阅读有助于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的作用。数学教科书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认为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3.数学阅读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现代教育要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

  要想使数学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4.数学阅读有利于承继数学人文精神。数学作为一门文化,要传承数学文化乃至人类文明,仅依靠数学教科书上的知识是不够的,仅立足数学课堂是不够的,仅依赖数学教师的传授是不够的,必须通过阅读的途径来秉承优秀的数学文化,体会数学人文精神。轻视数学阅读就会导致数学人文精神的弱化和数学素养的不健全。

  5.数学阅读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未来社会要求人们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初中数学教学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二、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特殊性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

  1.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真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中间用到的逻辑推理思维特别多。

  2.数学阅读要求精读。数学语言具有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因此,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学习。

  3.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数学阅读常出现这种情况,认识一段数学材料中每一个字、词或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数学含义,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形式表述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矛盾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

  4.数学阅读往往是读写结合过程。一方面,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数学阅读时,对重要的内容常通过书写或作笔记来加强记忆;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就要用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还有,数学阅读时还常要求从课文中概括归纳出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框图,或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这些往往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5.数学阅读要求思维灵活。数学教科书中的语言可以说是通常的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数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之一就是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因此,数学阅读常要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用抽象表述方式阐述的问题转化成用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表达方式表述的问题;把用符号形式或图表表示的关系转化为言语的形式以及把言语形式表述的关系转化成符号或图表形式;把一些用言语形式表述的概念转化成用直观的图形表述形式;用自己更清楚的语言表述正规定义或定理等。

  三、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阅读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阅读目录标题。目录标题是课本的纲目,是每一章节的精华。阅读目录标题就等于了解了全文的框架结构。阅读了课本内容就使目录标题具体化了。逐步养成“标题联想”的习惯。

  2.阅读法则概念。数学课本中的法则、概念的叙述都非常严谨。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说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

  3.阅读数学定理。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4.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伸。

  4.阅读数学公式。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会推导公式;明白公式的特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

  5.阅读数学例题。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和课本比较解法的优劣,并使解题过程的表达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四、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教学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应当遵循如下的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从根本上承认和尊重受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动地参与到数学阅读活动的全过程中来,将自己进行的阅读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监控,调节;规划阅读进程,独自获得必要的信息和资料;不断培养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习惯,逐步学会探索地进行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

  2.差异性原则。学生在个体发展区、学习方式、知识基础、思维品质等多种因素上的差异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也决定了教师必须对不同层面学生给以不同的关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独立阅读的过程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课堂巡视时间,使教师能够将统一学习变成个别指导,重点对个别阅读能力较差进行指导。

  3.内化性原则。内化的基本条件是对数学语言的感知水平,不仅包括对数学学科本身的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等的理解,而且包括学生的元认知水平的控制和调节。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不断地使学生充分实践监控的各种具体策略和技能,进而逐步内化为自我监控能力,使其能在新的条件下,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和技能进行自我监控。

  4.反馈性原则。个体的自我反馈,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及时、准确、适当地对学生的自我监控做出评价,指导他们逐步学会对学习方法,策略运用及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同时,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自己的阅读监控过程,所用的策略及结果进行调控和改进,不断提高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从而不断发展与完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5.建构性原则。阅读过程是数学建构的过程,是通过对数学材料进行部分与整体的交替感知去构建数学结构,领悟形式化运动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特有的逻辑性和数学内容的结构特点,不断在课文的适当地方由上文做出猜想、估计,再通过与已知相对照,加以修正,从而获得新知识。

  五、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数学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都相当于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数学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教材的咨询者和协调者,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的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要有适当难度,要富有启发性。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加强方法指导,掌握阅读方法。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不断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第一层次,教师先编拟提纲,让学生在提纲的指导下阅读教材,明白教材中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达到初步认识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目的;第二层次,由于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具有很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老师要恰当地分析教材,恰到好处地在重难点及思想方法上巧妙地点拔,使学生真正地吃透教材;第三层次,重点放在设计问题或学生提出问题,加以探究与应用,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3.优化阅读过程,提高阅读技巧。数学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数学阅读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了。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新旧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通过同中求异让学生明白许多旧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通过异中求同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有很多问题有着共同的规律,有很多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

  4.拓展阅读内容,培养阅读习惯。数学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无疑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数学教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数学规律感知数学美。此外,课外数学科普读物,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等,数学学习指导物及以初中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期刊等,对于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阅读材料。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①李兴贵等.新课程数学阅读教学新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②邵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J].数学通报,1999,10

  ③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④郑君文,张恩华.数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⑤唐瑞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⑥胡炯涛.数学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⑦周茂生.阅读课本是数学学习的基石[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5(中旬)

【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相关文章:

1.学前教育方面的小论文

2.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3.提高任职教育质量,教员必须认真做好三方面的工作论文

4.医学方面的论文

5.哲学方面的论文

6.高校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论文

7.幼儿生活数学教育启示论文

8.数学教学需要合作教育论文

9.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