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问题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0-10-14 20:20:38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问题的策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初中 教学 两极分化 策略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问题的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的现象,从教材和师生的角度论述了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通过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我发现一个令我们感到极为懊恼却值得深刻反思的现象: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却是在逐年递减。预备年级时学生对英语极为感兴趣,课堂上勇于参与,乐于表达。可是到了初二初三,一些学生逐渐对英语失去兴趣,甚至于厌烦,最后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因而英语教学中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成绩以及今后的发展,我们很有必要对两极分化的成因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以便及时地采取措施,降低分化程度的恶化。

  一、两极分化原因

  (一)教材因素

  目前上海市初中阶段普遍采用的是《牛津英语》教材,它最初是由香港教材改编而成,内容多,含量大,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近几年来英语教材在不断改版,目前我们使用的最新版本叫做《牛津英语上海版》,新教材力求话题反映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的英语学习,并对六到九年级的内容进行了大量调整,对难度较大的单词、句子、语法进行了删减,旨在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大量的单词,有用的短语和课文需要记忆。本来这些内容的背诵,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能力和通过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符合语言学习的习惯和规律。但是农村大多数基础薄弱的学生,对新教材每课几十个单词连认读都感到困难,更不必说背短语和课文了。另外,农村孩子知识面狭窄、信息量不足,所以我认为教材中的有些内容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较远,并不能吸引学生兴趣,随一些学生失去信心,慢慢掉队。

  (二)学生因素

  首先,进入初中阶段之后,面对新的老师、新的以及难度逐渐加大的学习内容,部分学生适应能力较差,又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放学后贪玩,根本不预习,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后又不认真做作业,达不到巩固的效果。其次,大多数初中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开始学英语时,有兴趣,有热情,有信心,但随意性大,一遇到困难,比如较多单词的记忆,较长课文的.背诵等,就失去信心和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且多数后进生根本不知道学习英语的目的和重要性,他们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了事,免受批评。长此以往,后进生的英语成绩只能越来越差。相反,具有良好学习习惯、自我约束能力强的同学越来越好,两极分化逐渐形成。

  (三)教师因素

  由于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课堂中的表现也大不相同。牛津英语教材的特点是容量大内容多,英语教师为了抓紧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会不自觉地把复习提问、对话训练、尤其是单独表达等机会多数让给基础好点的学生,以便于节省时间,使整个教学过程进展顺利。但这样一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困生,学困生就失去了很多练习的机会。另外,英语课堂要求老师能够设计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调动学生主动性。但是有些教师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使得教学活动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学生久而久之也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学习目的性不强的学生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

  二、防止两极分化的对策

  (一)改善关系,保持耐心

  由于后进生学习态度差、成绩不理想,对老师和家长的要求置之不理,久而久之老师对其则失去了耐心,师生关系变得不再融洽。而事实上,创造温馨和谐的语言教学氛围,缩短师生距离,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如果师生关系和谐、密切,学生在上对该教师产生好感,“爱屋及乌”,往往也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同样对自己讨厌的人和事,学生是不可能产生兴趣的。所以教师要有好的心态,以免将消极情绪“传染”给学生。对于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低的学生,教师应该以较强的毅力保持耐心,细心地去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学习潜力,这样才能激发心中的爱心和热情,调动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