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思考

时间:2020-10-07 15:35:25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思考


  论文摘要:高等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国的已快速实现了大众化。研究与思考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新内涵,确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高等教育新理念,并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差别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优秀教学团队;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严格教学,构建与健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措施,加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建设,高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大众化;高等教育;教育质量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张,快速实现了大众化。与精英阶段相比,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是数量上的发展,而是高等教育服务对象、人才培养的目标、高等学校的发展模式乃至整个发展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精英教育质量观不再适合用来评价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质量。然而,传统的、单一的精英教育质量观依然在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和教育质量,树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全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已迫在眉睫。

  一、高等教育质量内涵概述

  质量是一个运用于产品和服务中的概念。根据我国具有权威性的《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也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教育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这样的定义实际上强调了学生作为教育行业的产品,必须符合学校和社会认可的质量标准,这在高等教育作为精英教育的阶段被广泛的接受。高等教育快速的实现大众化以后,高等教育的服务性概念更多的被全社会所关注,教育作为一种为学生及其监护人(即学生家长)提供的服务,还必须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而这一点往往更容易被刚刚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的高等院校所忽略。由此可见,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不能单纯从一个方面来考虑高等教育质量,而是把它放到一个“全面质量”的背景下来理解,不是仅仅以最终“产品”的标准及目标的实现程度为标志,而是一个贯穿于整个教学服务过程的综合活动。《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这种的多层次形成,除了高等教育越来越多样化以外,还有满足社会和个人教育需要的目的。

  二、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新理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对人才培养质量加以定位,实现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

  (一)“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将学生视为消极被动的“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采取的是单一的育人模式,将学生都培养成统一模式的人,制约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大众化教育下,培养的学生应是多种多样的人才。因此,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多通道、多规格的培养框架,将每个学生都看成有独立人格的个体理解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除了传授必要的知识外,应为学生提供处理问题的技巧,教会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即“授之以渔”。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由知识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精英教育思想提倡的是知识质量观,偏重于用知识标准来衡量高校的教育质量,认为掌握的知识越多,质量就越高,从而将高校看成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对学术性的追求高于一切。大众化教育下,倡导的是全面素质质量观,要求学生既要有知识,更要有能力,既要具备科学素质,也要具备人文素质,同时还应强调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

  (三)由传统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
  与精英教育相配套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往往是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教学质量,这显然已不适应大众化教育的要求。大众化教育阶段,学生的素质状况呈现多层次性,因此,高校必须科学地制订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将教育与培养、管理与服务结合起来,各项制度应充分体现为学生成才、成人服务。如: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重修制、选修制、学分互认、学分等改革措施。真正做到人才培养多品种化、多规格化,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