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求对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启示

时间:2023-03-18 23:01:45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社会需求对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启示


  论文摘要:需求分析是课程设置的第一步。本文从翻译公司的招聘广告入手,分析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情况,以期为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提供一些启示。

  论文关键词:社会需求;招聘广告;课程设置;翻译专业;本科

  引言

  需求分析是课程设置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当然,因为市场具有不稳定性,我们不能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然而。背离市场需求的课程必定缺乏合理性。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需要,那么我们的目的何在?正因如此.通过社会需求分析,或多或少能为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提供一些启示。

  一、翻译学科的发展与本科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学校开始在外国专业招收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的硕士研究生;90年代中期开始,南京大学等高校开始培养翻译方向的博士生。1997年1月,广东外贸大学设立(以下简称广外)了内地第一个翻译系。“翻译学的学科建设在2004年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学位点的设立.标志着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地的体制中获得了合法的地位”。
  从2008年起,广外开始招收翻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成为国内第二家拥有翻译学硕士、博士学位点的高校与此同时,广外首倡设置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至今为止,全国已经有大约i50所高校培养翻译方向的硕士生,20所左右高校培养翻译方向的博士生。“20多家大学以培养翻译专业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翻译学院(系)成立”。
  与此同时,教育部自2006年起陆续批准一些大学设置翻译本科专业。这一举措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翻译学”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广外、复旦大学与河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率先获得批准.可自2006年开始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2007年教育部批准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设立翻译本科专业。2008年1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对外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外语学院6所高校申报设置翻译本科专业的正式获得批准.可自2008年开始招生。
  随着翻译本科专业的设立,一些新的问题涌现。本科专业在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不同于研究生专业.因而亟待解决一系列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等问题,从而使翻译本科专业逐步步人正轨。尤其是课程设置的问题比较突出.许多本科翻译专业(方向)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交叉性,课程分配失衡,体系不完整,缺少必要的课程内容,课程数量过少,翻译技能课程、应用专业课程不足,忽视母语与中国文化和翻译实战训练,缺乏语言、文化比较类课程…。此外。还存在课程设置过于重视理论、文学翻译比例过大、课程设置脱离实际等问题。翻译课程的设计要考虑到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和分析。

  二、社会需求对翻译本科课程的启示

  需求是“指望得到的东西和现存状态之间的差距”。换句话说,需求就是课程现状与期望之间的差距。需求可以分为两类: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前者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翻译能力的需求;后者指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其期望达到的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
  对外语学习进行需求分析能够“为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设置外语课程提供依据;最初的需求分析不但要针对不同的学习者,而且要结合国家的语言政策、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来进行”。需求分析的首要任务即进行广泛的调查,这是信息收集的一个重要过程。“需求调查包括对学生、教师、人员、职业雇主的需求调查和分析,以便最广泛地把这些需求体现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欲了解翻译市场对译者能力需求的信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调查方式就是分析招聘广告、应聘面试中要求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的语言语用错误。
  招聘广告是反映翻译市场需求的个窗口。为了分析用人单位对翻译人才的要求,笔者通过网络信息,随机搜集了东方翻译中心、北京奥莱克(AlUike)翻译公司、山东东营信意达翻译咨询有限公司、LingoChina、厦门精艺达翻译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思必锐翻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天和汇佳翻译有限公司、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协会、深圳市飞蓝翻译有限公司、济南市双泽翻译咨询有限公司、纬度翻译有限责任公司、中兴通讯、长沙青铜翻译咨询有限公司、无锡市翻译协会、国际翻译网等15个翻译公司对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和任职资格的文字描述。其中囊括了对高级译审、质量控制总监、翻译项目经理与高级翻译等职位的任职资格和能力要求,翻译人才需求领域涉及一般翻译、科技翻译、文件翻译、专利翻译等普通和实用领域。文字描述详细而具体,却无法进行。因此,本文采用内容分解法,把每一个翻译公司的要求按照能力进行分类,分解为双语互译能力、应用能力、IrI'知识、翻译经验、语言风格、学习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精神、软件汉化、翻译技巧、相关专业知识、翻译资格证、Trados等翻译工具以及文化知识等14类。然后,对15个公司中相应的能力要求进行统计。例如。强调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公司有l0个.看重职业素养的公司有12个。最后,统计结束后,再计算出它们各占公司总数的比例(见表1)。


  表1表明,15个翻译公司都要求译者具有双语互译能力;13个公司强调翻译经验,占公司总数的87%;12个公司看重职业素养和相关专业知识.占总数的80%:10个公司要求应用能力,占67%;4个公司看重团队合作精神,占27%;3个公司重视学习能力。占20%:2个公司提及IT知识、风格、软件汉化、翻译技巧、Trados翻译工具的使用能力、文化意识和口笔译翻译资格证书.但是其比例都低于20%。
  由此可知。翻译已经对人才的需求达成共识。在选聘口译、笔译人才时,首先看重的是译者的双语互译能力。这也表明,互译能力是合格的译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撇开互译,翻译将无从谈起。所以,合理的课程设置应该加大口笔译课程的比例,以确保“翻译”的核心地位。其次,87%的公司强调翻译经验,说明翻译实践不仅不容忽视,而且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与本科翻译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保持一致。再次,翻译是双语转换的过程,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称职的翻译应该具有基本的双语文化知识,才能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译和错译。当然,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必须具备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的能力.以实现准确传译的目的。另外,翻译这项工作要求译者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够通晓一些相关专业知识,如计算机知识、知识、翻译工具的使用等各方面的知识,以适应社会对各类翻译人才的需求。此外,译者的职业素养也应该受到相当的重视,以保证翻译这一职业健康有序地稳步发展。
  翻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对课程设置起着导向作用。那么。我们在设置课程时,应该充分考虑翻译市场的需求,尽可能体现这些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结构合理、体系完整、板块清晰的课程体系,以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三、翻译专业本科课程模块设置

  依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本科翻译专业应开设以下课程(见图1):
  
  1.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和核心。为便于阐述,本文将核心课程分为核心课程I(笔译理论与实践)与核心课程II(口译理论与实践),以分别阐述其课程设置。
  (1)核心课程I。大多数译界同仁认为,本科是培养实践性人才,笔译实践课必须开设。当然,笔译实践离不开笔译理论的。脱离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很难造就一批译才。翻译学理论是一个系统庞大的体系。鉴于学生就业方向不是搞研究,理论课的内容应该具有总括性、指导性、宏观性。而且,翻译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翻译与文体、翻译批评和政治、、等翻译专题方面的知识。此外,“现代社会的信息量之大,绝非全文翻译所能穷尽。随着翻译用途的增多,逐句全文照译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信息量的需要。因而,学生必须掌握根据不同需要和不同方式处理译文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变译——及全译、摘译、编译的能力”。变译课是顺应时代潮流而必须开设的课程。
  因而,笔者认为,核心课程I应该包含:笔译概论、笔译史、翻译与文体、翻译批评、翻译专题研究、变译课和笔译工作坊。
  (2)核心课程II。此类课程历来受到忽视。然而,对于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说,也许多数会择业于各部门从事口译工作。缺乏必要的I:7译知识,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也不能满足社会对口译人才急剧增长的需求。因此,口译课不仅不能忽视,而且应该享有与笔译同等重要的地位。口译有不同于笔译的自身特点与规律,因而本文特别强调分别适用于笔译、口译的理论。以具有更强的指导性与针对性。口译与笔译开设的课程可以相仿。至少开设六门:口译概论、口译史、同声传译、连续口译、口译专题研究和口译工作坊。以上两类核心课程均属于必修课。
  2.关联课程。关联课程是与核心课程密不可分的课程。关联课程可以分为关联课程I(双语转换技能课)、关联课程Ⅱ(双语基础课)、关联课程III(文化背景课)、关联课程Iv(信息课)与关联课程V(其它课程)。下文将详细阐释各类应该开设的课程。
  (1)关联课程I。翻译涉及到双语转换,而双语转换本身是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可循的.因而此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提高翻译人才的素质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翻译专业应该开设以下两门课程:笔译技巧和口译技巧。笔译技巧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处理技巧.涉及归化、异化的取舍等:口译技巧包括记忆训练、做笔记的技巧、应急策略等。此类课程也属于必修课。
  (2)关联课程II。必要的双语基础知识,是学生翻译能力高低的必备条件。笔者认为,此类课程可以分而设之,以必修课与选修课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此类必修课应该包含必要的双语基础知识,包括综合、英语听力、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说、现代、古汉语、双语和英汉双语对比。选修课为英国、美国文学、词汇学、文体学、修辞学、学、写作、英美报刊选读、中国古典名著赏析和外国名著赏析。选修课以学分限制,鼓励学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选。为语言功底的积淀奠定基础。在此。笔者想重点强调中文课程,尤其是中国经典名著,因为这些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奥妙精深,是中国源远流长的绚丽文化的精髓。为了避免中国人不懂中国古典文化。不知道孔盂为何许人的悲剧再度上演,而不使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我们这一代失传,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中华文化素养。关于关联课程II,大多校给与了足够的重视.因而应该继续扬长避短.合理构建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
  (3)关联课程III。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多方位、多层次发展,使翻译活动空前繁荣。翻译本身是文化交流的一种工具和手段。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同文化的差异会导致译者对原文误解、误读。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导致译文“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类课程设为选修课,应该包含跨文化交际、英美概况、中国文化、与中西文化对比。笔者强烈建议,学校应尽可能开设此类课程,以弥补学生在文化方面的欠缺。
  (4)关联课程Iv。基本的知识、信息处理能力的空缺,与信息化的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相矛盾。机器翻译的问世,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大量的翻译任务,可以借助于人机合作的手段完成,以提高效度和准确度,满足社会对各种信息量的需求。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论其培养目标如何,信息课必须开设。此类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查询与利用、机助翻译与翻译软件简介。对于以机器翻译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学校,应加大此类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例,除以上课程外,再加设一些课程,如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程序设计、数据库、机器翻译系统等。以培养出“专业+特色”的翻译人才,从而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填补机译人才的空白。
  (5)关联课程V。翻译学是一门开放的学科。“翻译教学的基本知识除学外,涉及语言学(包括汉)、、文化学、学知识、科普知识(尤其是IT知识)以及汉外对比语言学、修辞学、传播学、国际政治、、中国及外国的文、史、哲、艺等等”。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已不只局限于文学翻译。随着国家全方位改革的深入,各行各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更多。笔者认为。各校可以适当调整本校的培养目标。考虑“特色”人才的培养,侧重多元化发展;可以考虑开设外交、商业、法律、政治、、科技、教育和等翻译方向,使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就业针对性更强。根据各校的培养目标,可以开设以下课程:外交学(外交礼仪、外交史等)、商学(国际商贸、贸易谈判等)、法学(法学概论、西方法学、东方法学等)、政治学(国际政治、政治概况等)、(经济概论、东西方经济等)、科技学(科普知识、科技史等)、教育学(教育理论、学等)、管(、人才管理等)、传媒学、美学、逻辑学等。
  以上所设课程只是一些建议。至于具体的某一学校,应该因地适宜,灵活设置课程,如该校的学生语言基础较好,那么就可以适当降低双语基础课的比重,而相应增加核心课程的比重。

  结语

  翻译专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本科翻译专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满足社会及翻译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必须设置合理的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实现本科翻译教学之目的,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翻译人才。

【社会需求对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启示】相关文章:

会计本科课程综述范文通用10-22

艺术教育本科专业设置(艺术学)05-13

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论文05-16

论翻译是文化翻译08-23

功能翻译理论对网络新闻翻译的影响05-08

毕业论文格式设置要求05-10

颜色词的翻译05-18

城市“绿道"类型、功能与设置浅议12-13

幽默翻译论文开题报告08-29

文学翻译论文开题报告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