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改革

时间:2020-09-28 17:53:49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培养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非专业硕士研究生 英语应用能力 教学改革 
  论文摘 要: 英语是国际性人才的必备能力,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国际化的趋势下,社会越来越需要同时精通英语和专业的国际型人才,如何改进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是各个高校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特点,并结合这些特点,提出了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英语是研究生阶段一门重要的学位课。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经过了30年的进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英语教学更加系统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整体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何改进其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研究生英语教学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的变化。首先,对研究生英语需求产生了变化。大量在国际竞争中,急需听、说、读、写、译能力兼备的实际应用型人才,应试型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其次,研究生在校人数不断增加,研究生英语水平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再者,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呈现出多样化。有些学生在大学阶段已经获得四级和六级证书,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不再仅仅是以应试为目的的工具性动机,而是更多地转向融入性动机,他们迫切希望在研究生阶段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满足社会的要求。最后,英语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进步也使英语教学改革有了技术支持。随着新的教学手段和设备的引进,的发展也加速了信息的传递,传统的书本黑板式的英语教学正面临着挑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新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更多地引进新的技术,改进研究生英语教学,才能适应电脑技术影响下的新一代的要求。 
  面对这些新时期的变化,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国内对研究生英语教学早已在一些重点高校进行,期望通过这些研究建立有效提高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建立有效的教学方法。清华大学就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实验,期望建立旨在提高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大连理工大学进行了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这些改革为全国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起了带头作用,有效地推动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但这些模式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证明。 
  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特点 
  根据海姆斯交际能力理论,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四个原则:形式是否可能,实际是否可行,运用是否得体,以及语言的可接受性。加纳莱和斯韦恩提出的交际能力模式更加具体,指出四种能力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及策略能力。这些语言学家的研究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我国,不同层次的英语教学都提到要注重英语的应用能力,尤其是大学本科英语教学和研究生英语教学。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学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各有强调的重点。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1]。本科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语言的能力,包括正确理解句子或造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根据不同的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语言策略能力等基础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根据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硕士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2]。更加强调在本科阶段形成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之上,与专业向相结合的原则,具体体现在具有专业阅读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国际交流专业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