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编排”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0-08-31 10:53:03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剧情编排”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剧情编排”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陈军辉

“剧情编排”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舞台演出时那富有悬念的情景串联、严谨的节目链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借助人们对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舞台剧演出,导出其在剧情编排中的设计策略,尝试运用到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并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一线教师,笔者通过亲身的教学实践、以具体的“剧情编排”教学案例来剖析这种独到、新颖的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 剧情编排   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当观众津津有味在欣赏一台精彩的节目演出,全神贯注将自己融于舞台情景的时候,我们无不为此成功的演出叫好;当学生乐于将自己置身于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情景中进行高效学习的时候,我们同样为此精彩的课堂设计而喝彩。
 新课程实施以来,信息技术学科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已日显突出,但由于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传统认知还停留在小学、初中课堂的“电脑操作”、“自由活动”上,如何扭转学生对本学科的认识,培养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笔者尝试在教学设计环节借鉴“剧情编排”的技巧,引导组织学生在“剧情”中学会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一、剧情编排策略与“剧情”课堂教学设计的搭建
 一台成功的舞台演出与其严谨的舞台编排、合理的剧情分配是分不开的。剧情编排是舞台节目由制作设计转入正式演出的关键一环,如图1所示,它并不是把剧本里的故事段落、各个独立的情景做简单、机械的拼接起来了事,而是导演在根据各部门、工作小组对剧情、演员作全方位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观众的需求对舞台编排做出的科学合理部署;最后在舞台串联词的引导下,奉献给观众一台精彩绝伦的舞台演出。
 剧情编排是通过导演主动地将剧目作适当的安排和改变,以实现舞台节目的互补性和关联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图2所示),在教学准备阶段,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作统筹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营造出课堂情境,通过科学合理的“剧情编排”以及教师合理的组织引导,弥补传统课堂的机械性和孤立性,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景剧”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下面以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作为教学设计的原材料,对剧情编排中各个环节的如何搭建做相应的分析。
 1.剧情主旨的体现与教学目标的凸显
 舞台节目的编排不是完成一个个独立的计划安排,而是对节目剧情出演架构的总体设计、综合规划,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通过一套节目演出的排列组合反映出编排者的各种意图和目的,充分体现剧情的主旨,使该套节目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效应去感染观众。
 教学设计中的“剧情编排”不是课堂知识点的大杂烩,而是围绕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实现一次彻底的重组。施良方、崔允漷教授就指出: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就应该要树立起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抽象概括出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做必要的“编排”加工处理,才能在教与学的两极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
 《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围绕着算法与VB程序设计这两条主线展开,从各种简单的算法实例着手,通过对算法执行流程的体验,加深学生对算法概念的理解;通过程序设计描述算法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营造丰富多彩的“剧情”、设置悬念重重的任务时就必须以最终的教学目标为中心,在编排课堂“剧情”时能很好地突出上述教学目的。
 教师作为课堂的“导演”,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宏观把握整本教材的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科学统筹安排,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剧情编排”的策略,运用新课程理念去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将教学目标鲜明地显现出来。
2.演员的角色定位与知识点的统筹分配
 舞台演出是经过编排人员与演员的默契配合,精心选材,量体裁衣,再进行多方信息的筛选、搭配、调整、重组,形成情景的优势互补,最佳组合,从而产生1+1>2的综合效应。演员在演出中分担的任务、出场顺序都是配合整台情境剧进行灵活编排的。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准确定位书本上的各个知识点,孰轻孰重,掌握它们在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就如同导演会根据众多演员的个体特征,结合整个剧情的需要,在整台情景剧中对演员的定位做出总体的调控。当每个知识点如同剧情中的演员一样流畅地在课堂中“上场”、“出镜”,各司其职,那我们这台课堂“情景剧”也就成功了一半。
 由于《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在编写体例上更倾向于知识点和两条主线的独立性,教师如果过分强调独立的知识目标传授和定向操作训练,势必会让学生陷于各个知识点的断层。教师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两大知识模块应做充分的糅合加工,分配好各知识在设计中所担任的角色,比如可以尝试让学生先入为主设计一个或多个简单的小程序,学生不知不觉“背熟”了VB的一些基础语法,同时也落实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一些抽象概念,教师在设计时根本无需将这些“角色”推到前台做“大肆宣扬”。
 在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中,笔者更倾向于对教材做二次开发,结合本校学生实际,用一定的剧情背景来重组编排好各个知识点,将其改编成一部真正符合学生口味的“剧本”。
观众需求与学生需求
 奉献给观众的精彩舞台剧的情景编排思想来源于观众的需求,一台成功的情景剧能让观众欣赏的如痴如醉,引起观众的共鸣。对于观众的需求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最困难的工作;同样对学生的需求分析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求真、求知、求美是观众欣赏情景剧表演的心理需求,也是我们的学生学习的心理追求。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剧情选取应尽量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提及算法与程序设计,很多学生会觉得那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要么觉得依自己目前的计算机水平,学习编程是“高不可攀”的一件事,要么觉得自己能参与梦幻般的编程学习非常自豪。
 因此,在VB程序设计的基础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一方面在如何打破学生对于编程的恐惧心理上下功夫,另一方面更要满足那些对编程有着美好憧憬学生的强烈需求。学生在心底里可能更关注的是:到底一个完整的软件是怎么来的?软件的有些操作现象到底该如何解释?①教师可以选取学生平日都在使用的QQ软件,从它的界面构造设计直到一些简单功能的程序实现分析,让学生在非常“友好”的“软件制作流水线”剧情中体验什么是程序设计,软件为什么这么聪明。②首次登陆QQ界面,QQ号一栏隐约提示“请输入您的QQ号码”,用户鼠标点击文本框文字就消失,其实针对这一最熟悉不过的现象,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Text1.Text= "",便可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
 情景的合理编排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求知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协调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当课堂编排的剧情突然绽放出“幽默、神奇”一面的时候,哪怕最枯燥的知识也将极大满足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的教学设计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展开,任何教学情景的编排与实践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
    4.串联词的剧情引导与教师的课堂组织
 合理的编排思想是编排好舞台节目的前提,它经常体现在舞台节目的串联词上,它能将一次节目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串联为有机整体,对节目的各个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充分激发观众的联想。
 教师在营造情景、编排情景的教学设计环节,需要做到将各个知识情节环环相扣、设置重重悬念,循循善诱,让学生在学习听课的过程中犹如观看舞台上的节目演出,让学生期盼着每个课题知识延续,步步实现着自己对教师教学内容的设想与构思;从而进入自己想学,自己能学、能研究的良性循环中。
 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中,有很多老师经常为自己如何在课堂中顺利落实诸如“对象”、“类”、“事件”等既独立又专业的术语感到困惑,或者苦于寻找如何将这些内容与整个教学进程进行无缝衔接的方法。不妨以上述的QQ软件实例做一次引导:QQ的登录界面制作→VB控件的认识→窗口、按钮都是“死”的(如“登录”和“取消”)→灌输“思想”和“灵魂”(即程序代码)→某个按钮变“活”了(点击“取消”即可退出窗口,学生学习兴趣陡增)。
 对于毫无程序设计基础的高中学生来说,学习VB编程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何况用程序来实现算法。“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教师的入门引导、阶段性组织至关重要,当学生成功地树立起正确的程序设计理念,他们便可以在剧情的演绎中浮想翩翩、品味课堂的精彩演出。
 二、“剧情编排”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实施案例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信息技术基础·信息的编码》教学设计中的“剧情编排”实施。
 [教学背景分析]:信息编码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直接按照教材中机械的内容组合刻板地对学生进行讲授,学生将会面对一堆抽象的知识、令人讨厌的数学计算而无所适从;这样也难免会影响学生今后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
 [“剧情编排”设想]:倘若教师对信息编码这一节内容做整体的把握,营造并编排出合适的剧情来,通过剧情的演绎、疑团的层层解开,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那么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也不是奢望。
 1.学计算机为什么还要学二进制?计算机是一系列电子元器件的`集成设备,二进制是为了方便电子电路的物理实现以及电路的逻辑性(开关)实现要求;只要有电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就能理解此分析、同时开关理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最普通不过了。
 2.计算机只能“认识”0和1,所以当我们在键盘上输入其他数字、字符甚至汉字时,计算机也只能把它们转化成相应的二进制值(编码)才能进行处理,然而这中间又是如何转化的呢?我们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3. 当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字符、汉字编码原理的时候,一些更深层次的思想已经在学生知识体系里渴望萌芽了:既然知道了上述编码的原理,那我们平常听的音乐,欣赏的图片以及观看的电影,计算机又是如何“认识”的呢?
 此时学生已经进入到了问题的情景学习中,进入到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形态中。其学习情景和活动的设计选择来源于真实生活的问题情景和活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为了应用某个原理而硬造的“应用题”式的活动了。
 这样精心编排、营造出来的“剧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促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求知欲与兴趣密切联系,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当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如果像有看情景剧那种急切的心情、像看电视连续剧那般急于知道下一个故事情节,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勿容置疑了。
三、“剧情编排”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实施中的要求和挑战
 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引入剧情编排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动力,很好地培养了学生问题研究的能力,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挑战性。
 1.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业务钻研勇气和能力。教学设计中的“剧情编排”本身就是基于教材(“剧本”)原材料的一项再开发、再创造的工作,教师非但要读懂教材、挖掘出教材的精髓,更要结合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做出科学合理、又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2.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和引导能力。没有导演的合理编排,没有经过精心搭配的演员演出,一部最好的剧本也只是一个传说;在教学设计的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情绪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除了必需的课堂组织能力,还应发挥真正的情景剧导演的作用,组织学生“观众”随着剧情起舞。
 3.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剧情”的变化而不能“自导自演”。剧情的编排不单是串联出层层的知识点,更多是“串联”出一批批的疑问和悬念,需要给学生营造出更多创造性的学习机会。
    剧情的成功编排可以将整套节目整合成引人入胜、动人心弦的情景世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也完全可以将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编排成一个有机串联的情景剧,让学生陶醉其中并融化到“新鲜诱人”的知识海洋中去。

参考文献
[1]刘宇晓:浅谈电视节目编排艺术[J].当代传播.2004年04期
[2]谢利民:教学设计应用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3]黎  奇: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首都师大出版社.2006年4月
[4]周  军:教学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5]祝智庭:新编信息技术教学论[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年9月
[6]杨心德: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7]马国顺:教学设计的智慧[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1

【“剧情编排”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1.信息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3.信息技术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4.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5.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6.信息技术在旅游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7.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8.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9.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