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光南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

时间:2020-08-29 19:42:31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施光南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

论施光南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 王志远
 摘  要:本文对施光南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进行了梳理分析,认为:他的歌曲感情真挚,旋律优美,歌曲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奔纵而柔美”的美学特征极富个性。
关键词:施光南  歌曲创作  美学特征
 施光南是新中国乐坛上一位成就卓然的作曲家。其创作涉及多个领域,且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准;而最能体现其艺术成就的当首推其歌曲创作。他的歌曲旋律既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较高的艺术性,又具有通俗性,可谓“雅俗共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立足于民族传统,融汇各民族、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之神韵,化为自己的音乐语言,创造性地运用于创作实践的创作思想,对当代及今后的歌曲创作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施光南的歌曲创作为研究对象,从音乐形态分析入手,以其所体现的民族特色为视点,对施光南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意在为作曲界及施氏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笔者认为,创作风格是作曲家的个性融于其作品的外化形式,而其美学品格与创作思想则是其个性融于其作品的内蕴表白。古语云:“文若其人”,“言为心声”,我认为:歌亦若其人,亦为其心声。作曲家的性格、气质、情感等带进作品中是很自然的事情。一位作曲家,虽然其审美思想受社会生活、时代与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但其美感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个别性。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自我特质不同,生活阅历、艺术修养、思想气质等亦不同,反映在其创作的美学特征上,也是具有鲜明个性的。
 施光南曾经说过:“音乐作品的灵魂是旋律,而旋律的灵魂则是感情”,这句话确切体现了施氏的音乐美学观点,其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感情真挚、旋律优美两方面。
 一、感情真挚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当语言的表达显得苍白的时候,就只有音乐了”,真正美的音乐可以其独有的魅力深深触动人的心弦,唤起听众的感情共鸣。施光南的歌曲创作,十分注重音乐形象与受众的内心生活的情感联系。他曾说过:“作者只有自己在创作中动情,作品才有可能打动人。不能设想,一个感情冷漠的人能写出感情丰富的音乐来”。“我们要的是真挚的感情,发自内心的.感情,这是任何音乐作品成功的基础(施光南1991:10)”。[施光南.我怎样写歌[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P10]
 施光南出身于一个传统的革命家庭,他是同社会主义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对新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因而,施氏歌曲创作涉及的艺术塑造对象是非常丰富和宽泛的。如:歌颂党和人民,歌唱社会主义建设,歌唱祖国的山山水水,歌唱各族人民的生活风貌,歌唱友谊和爱情,等等。但是,尽管题材多样,其中心还是抒发作曲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都是以最深切动人的音乐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怀。纵观其一生的创作实践,不难发现,他始终在追求一种质朴而深情的美,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质朴而深情的美也正与中华民族“重情”的传统美德是一脉相承的。
 他曾经深有体会的说过:“我感受到当一个作者的感情和群众沟通在一起时引起的共鸣,我的创作已经和人民的心溶在一起了,这是最幸福的。我从中悟到,音乐作品只有真实而深入地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才有永恒的价值(施光南1991:21)。”)[施光南.我怎样写歌[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P21]有这样几个实例足以说明其对作品的情感把握水准:
 当中央乐团合唱队及李光羲、孙家馨同志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场合演唱《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词)时,随着最后一句歌词的终了,台上台下、听众与演员都是热泪盈眶,在一种空气都几乎凝滞的静寂后,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一位群众在给施光南的信中说:“在《周总理,你在哪里》这支歌里,我们听到了天安门广场上的脚步声和呐喊,感谢你把人民的心声汇聚在音乐里了!”
 曾有位新疆姑娘在听了关牧村演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瞿词)之后,感动得立即从南阳回到家乡,和原来告吹的男友——一位边防战士重归于好了。
 有人说,“音乐是上界的语言”、“音乐是国际的语言”,而我却说,“音乐是人心灵的语言”!施光南的旋律便是其心灵的独白——它蕴涵着深挚的爱国情感和个人的人格魅力,从而引起广大人民群众感情上的强烈共鸣。
 二、旋律优美
 莫扎特说:“旋律是音乐的精髓”,拉赫玛尼诺夫也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说明了旋律在音乐作品中占有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一位作曲家来说,能否写出生动优美的旋律,是衡量其艺术水准的最重要的标尺。施氏在旋律写作上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人民给予“旋律大师”的美誉应是实至名归,从其歌曲传唱的广泛的社会效应即可见一斑。
 在歌曲创作中,施光南注意按各人声声部的音域、音区、音色来写作,在这些范围内产生与其演唱技巧相适应的特有的旋律进行;他注意歌词的语调与旋律音调的关系,合理地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既照顾音乐发展的规律又照顾语言发展的规律,在能充分表达感情的同时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施光南的大学期间的主科老师苏夏教授曾说过:“……歌曲的旋律应该是可以独立的,脱离歌词后它应是一个完整的带有标题性的旋律,光南的歌曲正是具有这样的优势(苏夏1991:17)”。[苏夏.施光南和他的音乐[J].音乐研究,1991(4). P17]
 施光南的个性是偏重于含蓄、深沉、内秀的类型,反映在其旋律线条形态上,多是富于婉转、秀丽型的,因而,其歌曲旋律的优美多是表现为“婉柔美”。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施氏的气质、性格也不乏有热情、豪迈的一面,在其音调中亦体现出一种“奔纵美”。这两种特征在其创作中呈“分——合”状:有时,在不同的歌曲中体现不同的特征,或呈“婉柔美”,或呈“奔纵美”;而更多的时候,则表现为二者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既热情奔放,又婉转柔和。
 1.婉柔美
 婉转的曲调,表达出柔和、细腻的情感,这是施氏的歌曲旋律体现的最为突出、最为明显的美学特征。此类的歌曲多以歌唱爱情为主题,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倪维德词)、《嘔!鹰笛》(韩伟词)等,在其歌曲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表现了新疆姑娘阿娜尔罕对边防战士克里木真挚的爱情,施氏的细腻、含蓄、深情的音乐个性在这首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婉转而柔和的曲调,加以轻盈舞蹈性的节奏,塑造了活脱脱一个温柔、纯朴的少女形象。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幅傣族风情画,表现的也是青年男女健康的爱情故事。施光南以民间音乐“鱼咬尾”的手法写就的“缠绕式”的旋律,低回婉转,结合三拍子的节拍律动,形成一种荡漾、轻柔的音乐,恰似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在轻轻摇曳,既拟写出绿色轻雾般的婆娑竹影,又表达了傣族青年的甜蜜爱情,生动体现了其旋律的“婉柔”之美。
 2.奔纵美
 施光南的歌曲旋律还表现出一种宛若高山之伟岸、大海之宽阔的“热情奔放”之美,让我们仿佛看到:在他谦逊、温和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火一般的心;其温文尔雅的笔端,却流淌着炽热的情感激流。
《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词)描绘的是一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秀美画卷,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施光南给我们呈现的是这样“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旋律:
 

 
 《龙舟竞渡》(任志萍词)中,那高亢、粗犷的号子声,鲜明的节奏、明快的旋律,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赛龙舟”的火热场面。
 其它如热情、激越的《黄土根》(陶耕词),豪迈、宽广的《乌江!高原的母亲江》(连亚云词)等,皆表现了作曲家具有阳刚之气的“奔纵美”。它作为施光南主体偏“柔”的美学风格的一种补充,显得别具风采,弥足珍贵。
 施光南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除了上述“类型化”的表现外,更多还表现为“综合性”的特征,即:在一首歌中,施氏的旋律既有“奔纵”的特点,又有“柔美”的意味,两者是有机的融和,如《周总理,你在哪里》、《祝酒歌》(韩伟词)、《忘不了你那一片深情》(施光南词)等。这正如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表现出既对立、又统一的辨证关系。

参考文献
施光南.我怎样写歌[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1.
许勇三.攀登音乐艺术高峰的途径[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汪毓和.论音乐与音乐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杨瑞庆.中国民歌旋律形态[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恩斯特·托赫[奥].旋律学(顾耀明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Л.玛采尔[苏].论旋律(孙静云 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
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
叶纯之,蒋一民. 音乐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刘承华.中国音乐的神韵[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苏夏.施光南和他的音乐[J].音乐研究,1991(4).
邵桂兰,王建高.音乐家“技巧情结”形成的原因及其复杂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2(4).

【论施光南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相关文章:

1.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论文

2.试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论文

3.探究元遗民诗歌创作特征论

4.试析元遗民诗歌创作特征论

5.草书的美学特征

6.钢笔书法的美学特征

7.论歌曲演唱二度创作艺术论文

8.从音乐角度浅析周杰伦流行歌曲的创作特征论文

9.论析文学创作中的作家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