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2――3”一体化教学模式

时间:2023-03-12 22:45:31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技工院校“2――3”一体化教学模式

  摘要:当前,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职教类院校在教学中探索出的一种新教学模式。文章以济宁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为例,提出工学结合“2--3”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实施中的教学模式、资源环境、方法手段等进行了阐述,说明该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技工院校“2――3”一体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学结合 一体化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随着当今市场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和增加,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1],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教界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顺应时代变化从省名牌专业数控加工专业开始试点“2--3”一体化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如下几方面来阐述该模式。

  1、工学结合“2--3”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目前,由于高校扩招、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生源大战、人口下降等因素导致技工院校的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兼有高中毕业生,学制由原来3年缩短为2年或两年半的技工院校不在少数。生源年龄偏小、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下降、学习情绪低迷等成为当前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因此,我校选择2年制中技普通班级(未经筛选编班,随机抽取)作为试点就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就更具有信服力。

  2、工学结合“2--3”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所谓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并有效促进中职学生就业的教育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工作、学习、教学融为同一个教育体系的新型教学模式。文中提到的工学结合“2--3”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针对我校2年制中技而言的,即“2学年制每学年分3阶段模块化培养”。

  2.1第一学年分3个阶段。第1阶段:专业模块课程与基础模块课程的交叉学习。包括《政治》、《体育》、《计算机基础知识》、《就业指导》等国家规定必修课程的学习,全学年每周设基础课程,穿插于其他模块的学习中。

  第2阶段:技能模块课程与基础课程交叉学习,每周除掉基础模块课程的所有剩余学时。专业模块课程讲述要与第3阶段工学结合一体化技能模块课程所需的知识点(即:一体化教师所使用的技能模块实验教材上的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比如《公差与配合》、《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课程,教师着重介绍各专业课程与后续技能模块联系最密切的主要知识点、学习方法等,不做详细而具体的讲述,目的是对于各专业基础模块课程和专业模块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备后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查询相关资料时能迅速而准确的完成搜索任务,同时也是由传统的学习方式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转变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

  第3阶段:工学结合一体化学习。学习技能模块中的一体化课程(《零件的普通车床加工》、《产品的检测检验》等),着重于专业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学习,构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普通机床技能操作体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2第二学年分3阶段。第1阶段:基础模块课程(《学生礼仪》、《就业指导》)与专业知识模块课程(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数控车工工艺与编程》、《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等)与相应单技能模块实训操作课程)的学习阶段。地点是教室、一体化工作站、仿真模拟教室(数控编程原理及模拟加工单技能课)。两种模块交叉进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 “实境教学、学训结合”模拟工厂的真实加工情景,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体系”。

  第2阶段:“产--学--验结合”实训教学阶段。将学习过程分为“校内产学结合”过渡过程与企业“顶岗实习”综合训练过程,目的是形成“结合生产、针对岗位、按需施教”的教学模式。“校内产学结合”练习过程是以学校实训中心订书机或外包生产项目为载体,学习地点是本校实训中心,学习内容为学校的实训中心生产线上的零件加工。若学生能够胜任校内机械加工工作就进入相关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综合练习阶段;若不能够胜任则返回到第一阶段总结实践经验继续学习机械加工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如果进入“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通过企业验收则直接返回学校进行第3阶段的毕业鉴定;若通不过企业验收则返校后总结实践过程进入(1)或(2)中的任何阶段继续学习直至通过检验返回第3阶段的毕业鉴定。该阶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院校进行教学管理,企业进行生产组织,教学与生产交替实施,训练、生产一体化[2],将学校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

  第3阶段:学生返校总结学习过程,毕业考试及鉴定。该阶段一方面总结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加工知识、方法、技术难题,查缺补漏继续学习,为后续发展形成良好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该过程也为随学生进企业锻炼的教师制定随市场需求进行的动态培训方案提供现实依据,同时为学校储备机械加工方面的教学典型工作任务加工素材。

  3、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我校自推行工学结合“2--3”模式一体化教改以来,采用“新模块”教学,具体如下:

  3.1基础模块

  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需要。我们设置了基础模块(《政治》、《体育》、《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就业指导》、《学生礼仪》(选修))这些模块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密不可分的,也是构建其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3.2专业模块(专业知识模块、专业技能模块)

  将数控加工专业所学内容分成若干知识和技能模块,如机械制造基础模块(《钳加工工艺及操作技能介绍》)、普通机加工模块、数控加工模块[3],先进检测检验模块等。凡是与上述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均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内容的系统性。

  3.3附加模块

  学校提供第二专业,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其他工种的学习(钳工、焊工、电工等)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还提供给学生进一步进修机会,比如中技工重修或想获得更高级的从业资格和毕业证,可插班到相应班级利用半年到2年理论和实训的学习来完成。同时,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对口本科院校的单独招考机会,实现学历和职业的双提升。

  另外,修订原有课程体系(包括修订原有的课程设置、工学一体化专业教材、学时分配、教学计划等)。专业模块又分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分成若干子课题,配以具体的理论和技能要求。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课题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4]。

  4、“双师型”一体化教师

  教学实验班由“双师型”一体化教学团队共同讨论选定每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确定恰当时教学方法,共同授课。利用寒暑各假期集体备课对试点班级每阶段的课程教改内容、授课计划、评价标准等多次进行研究探讨。比如试点班级数控1121班配备的一体化专业教学团队是由3名“双师型”教师组成,其中2名教师承担主要的一体化课程讲述,另1名教师兼任班主任进行常规班级管理及校内实训、企业“顶岗”阶段的“企业化班级”管理。实践证明,要实施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有工学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尤其是实训指导教师的企业“回炉”顶岗锻炼。这样会使受教育者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效结合,使知识及时消化吸收,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5、教学资源环境、方法与手段

  我校试点模式的教学是在教室、一体化教学工作站、先进测量室及实训中心进行的。教学资源有自己开发的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资料、工作任务书、指导书或工作页、电子教案、习题库相关行业标准、期刊、先进的检测检验设备等,颠覆了传统的教室与车间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一体化的模式,大大减少了厌学现象,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专业技能模块课程和某些单技能专业知识模块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其他课程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以实际加工案例为教材的案例教学法,为学生仿真实践环境的情景模拟现场教学法,使学生在生产组织、工艺程序、现场技术等方面得到训练,让学生在模拟工作岗位上扮演职业角色,从而达到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零适应期”目标。

  综上所述,采用工学结合“2--3”一体化教学模式,产教学融合,旨在在缩短学制下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就目前试验结果与其他班级比较看确确实实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当然对于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如何进一步提高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工学转化教学能力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媛媛,杨娜丽.浅析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2(2) .

  [2]刘家枢,徐涵.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17) .

  [3]涂清林.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2001(6).

  [4]钟启泉,汪霞,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技工院校“2――3”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混合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探究论文05-03

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05-16

导学案教学模式开题报告08-13

高校反思型钢琴教学模式初探论文04-30

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论文11-06

高等院校舞蹈教学论文(精选13篇)02-02

关于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以完善教育体制08-09

数学教学中“点-线-网”的思维模式构建05-22

试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斜学化05-29

试论电大院校物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法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