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分析论文

时间:2020-12-12 09:17:48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有关国内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分析论文

  1998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新专业目录修订后,原“铁道运输专业”更名为“交通运输专业”,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要求,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传统铁路高校不同程度地拓展了交通运输专业的内涵,对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了修订和调整。经过近几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总结,各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在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定位与要求、课程体系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均形成了各自特色。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和构建智能型综合运输体系目标的提出,特别是铁路客运专线的大规模建设、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起,对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和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认为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需要进一步加强运输新技术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本文通过对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四所传统铁路高校的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研究,结合西南交通大学“宽口径、高素质、厚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我校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

有关国内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分析论文

  一、专业方向的设置

  1998年按交通运输大类专业招生后,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均在大类专业下设置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北京交通大学设置了铁路运输、道路与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市场营销、运输物流共五个专业方向;中南大学设置了交通运输、物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兰州交通大学没有在交通运输专业下设置专业方向。西南交通大学则采用了2.5+1.5的培养模式,即交通运输专业与交通工程专业按交通运输大类招生,前2.5年学习相同的基础课程,后1.5年分专业学习专业课程。2007年,西南交通大学改革培养模式,按交通运输专业(分铁路运输、国际运输方向)和交通工程专业分别招生。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1.培养目标比较

  四所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均致力于培养交通运输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运营组织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交通运输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相一致。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的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中涵盖了可进一步从事科研工作的要求,兰州交通大学则强调部分优秀学生可从事科研与开发工作,这与各高校的办学定位基本相符。另外,兰州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专业毕业学生的服务领域除“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之外,明确强调了还可以是“在铁路和大型厂矿企业从事运输规划、总体设计、生产指挥、决策和运输组织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铁路”的特色比较鲜明。

  2.培养要求比较

  四所高校在对交通运输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上比较相近,均强调学生应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交通运输工程、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等基础知识,“软”、“硬”结合,培养具有规划设计、运营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交通运输人才。

  因此,四所高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与知识能力结构要求均体现了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3.毕业生就业去向比较

  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能够准确地反映各高校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特点。可以看出,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铁路特色与2004年以前相比明显弱化,面向铁路部门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不到30%,录研比例达30%左右,宽口径人才培养的效果凸现。可以看出,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铁路特色较为突出,有2/3的毕业生选择铁路部门就业,而录研比例偏低,尚未超过20%,这与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不考虑地域因素和专业方向的设置,毕业生就业去向基本反映了两所高校的交通运输专业办学特点。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除录研以外,面向铁路部门就业的比例超过90%,其铁路特色最为突出。中南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面向铁路部门就业的比例介于西南交通大学与兰州交通大学之间。

  三、课程体系结构比较

  1.课程总体结构分析

  四所高校交通运输专业要求学生的最低学分在184~206学分之间,平均为194学分。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两校均设置了大学生自主教育模块,自主教育学分为:西南交通大学12学分(课内教学),北京交通大学10学分(理论与实践教学通选)。这两所高校的个性化培养特点突出。

  在理论与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上,兰州交通大学与中南大学分别为158:48和151.5:37.5,比例约为80:20左右;北京交通大学的理论教学比例为61.1%(仅包含专业理论教学)~79%(包含专业理论教学和通选课程),近似在60%~80%之间,实践教学比例为21%~38.9%,近似在20%~40%之间;西南交通大学的培养计划采用的理论教学学分比例为89.1%,实践教学学分换算标准为2周(32学时)/学分,实际学时数与其他三所学校基本相当。

  在必修课与选修课学分比例上,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致为75:25,中南大学为80:20,兰州交通大学为85:15,反映出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更重视“宽口径”和“个性化”培养。

  2.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结构分析

  比较四所高校交通运输专业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可以看出:四所高校通识教育学分大致相当,都在75~87学分之间,占理论教学课总学分的50%左右。学科与专业基础课学分相差较大,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两校学分超过50学分,占总学分的35%左右,且西南交通大学主要按必修课程设置;兰州交通大学为44学分;北京交通大学最少,为33学分。而专业课的设置则与专业基础课相反,北京交通大学学分最多,为37学分,超过专业基础课的学分数;兰州交通大学次之,为29学分;西南交通大学最少,仅为13~15学分,且基本上按选修课(限选)设置。

  进一步比较四所高校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计划,学科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门类和课程名称都比较接近,均按工程基础类、信息类、经济管理类、运输设备类核心专业课设置,主要区别在于学时的分配及课程性质的归属上。

  在四所高校中,西南交通大学的四门核心专业课学分最少,仅为北京交通大学的一半。

  3.实践教学环节比较

  四所高校交通运输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尽管各环节对应的学分数不尽相同、各有侧重,但是在实践教学项目上结构相近,均包含军事训练、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我校重视课程设计,但毕业设计学分比其他三所高校少。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四所传统铁路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大类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培养计划的比较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四所高校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分化明显,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模式。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方向多元化,注重研究型人才培养,铁路特色弱化明显;西南交通大学和中南大学的交通运输专业立足轨道交通,面向综合运输,保持了铁路特色;兰州交通大学强调“服务铁路”的传统办学思路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2.四所高校在宽口径人才培养上的主要做法是:设置不同专业方向,面向“大交通”扩大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覆盖范围,但个性化培养差异较大,专业平台课程体系不完善。

  3.各高校在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结构、学分比例、必修与选修课程比例等方面差异较大,各具特点。

  4.交通运输专业(铁路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随着铁路运输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完善并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为此,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应作进一步优化调整。建议如下:

  (1)在培养目标与要求上应进一步体现轨道交通特色,培养“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上手快、后劲足”的专业人才;

  (2)修订“茅以升班”培养方案,通过分类、分级教学加强“研究型”人才培养;

  (3)进一步优化专业平台课程体系,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结构,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

  (4)整合核心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专业课学时;

  (5)完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采用课内设置实验项目、单独开设综合实验课、增加个性化实验项目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有关国内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能力培养下的高校美术专业实践论文07-25

高校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结构分析论文12-12

高校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07-24

国内高校部分主流小语种专业介绍08-23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名称的分析论文07-30

有关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的分析03-29

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07-10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析论文06-17

《诗经》英译的国际复译与国内复译的比较分析09-14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素质的培养论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