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对策论文

时间:2022-04-01 11:14:11 建筑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对策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对策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对策论文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愈来愈成熟。与此同时,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管理也成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因此,文章就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进行研究,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1.1混凝土的拌制材料控制技术

  (1)混凝土拌合的水泥控制

  首先混凝土的拌合水泥必须严格按照配比的要求进行选择,一般而言混凝土的拌合水泥包括了普通的水泥以及专用水泥和特种水泥等。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会采用普通的混凝土,主要包括了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等等,采用时必须注意每种水泥不同的特性,包括其强度等级、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水化热以及抗冻性能等,只有根据相关的施工要求进行水泥的选择,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如严寒地区采用抗冻性能好的水泥,而在需要采用单面你的混凝土浇注时,则需要采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早起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以及水化热较小的水泥。水泥的现场堆放必须注意防潮,对存储水泥的仓库进行防潮处理。同时将不同型号、不同批次以及不同厂商的水泥进行标号并分类存放,以便取用时能够更加方便。

  (2)混凝土拌合的骨料控制

  骨料对于混凝土的强度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混凝土的拌合一大部分都是由骨料进行填充。一般而言混凝土的骨料包括了天然骨料、人工骨料以及混合性骨料。骨料的拌制数量以及质量直接影响到了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采用的骨料里面大部分都是砂石和碎石等,粒径较小的为细骨料,粒径为五毫米以上的为粗骨料。在进行骨料的选择时,应注意对骨料的粒径、强度以及粗细程度的要求,并尽量减少骨料中各类杂质的存在,较大粒径的骨料多用于少筋、无筋的混凝土结构。细骨料质地应坚硬、清洁,含水比重应保持相对稳定。最后混凝土的拌合一定要注意拌合材料的比例,水、骨料和水泥的添加比例不同混凝土的强度和特性都不同,同时搅拌的时间也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来进行。

  1.2拌制与运输

  研究发现,混凝土的拌合与运输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与运输过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由于现代混凝土多采用商用混凝土,混凝土拌合在拌合站进行集中拌合,这就要求对拌合站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施工单位将混凝土配合比交予拌合站,并在混凝土拌合好后,检验混合料的配合比、坍落度,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第二,适宜的拌合时间。在拌合站拌合过程中,搅拌时间是以全部混合料倒入拌合仓内开始计时,确保混凝土拌合的均匀性;第三,在运输前,需要对其运输路线进行检验,确保路线的畅通,并保障在运输过程中不得随意停车,且运输过程、浇筑过程、施工等待三者之和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第四,在混凝土进入现场后,需要复验其坍落度。若混凝土拌合地与浇筑地较近,可以在进场后不检测其坍落度,以拌合站坍落度为准。

  1.3严控浇筑与振捣施工

  (1)普通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在普通构件的混凝土浇筑前,检查钢筋的位置、数量、规格等满足设计要求,并检查模板搭设是否密实。浇筑时需要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振捣的密实性,保证混凝土不浮浆。

  (2)大体积结构的混凝土浇筑。为了减少混凝土浇筑后硬化过程产生大量水化热,需要根据建筑结构尺寸,合理分层浇筑混凝土,即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后层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根据笔者多年施工经验可知,混凝土分层浇筑常采用的方法有: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

  1.4混凝土的养护施工技术

  混凝土的养护是在混凝土的浇注完成后,对其进行一定的养护,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的要求。对于墙和板结构而言,其拆模的时间必须在其浇注后的七天以后进行。在拆模后,也仍需通过麻袋等包裹措施,来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同时通过洒水的方式继续养护一直到第十四天。对于顶板的混凝土而言,则再其终凝后的六小时内,都不可做出洒水的养护措施,方式顶板的表面有所破坏,出现起皮现象。直到第三天或第四天之后,等待混凝土的核心温度有所下降之后,才可以采取洒水养护的措施,直至第十四天。

  2、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分析以及有关建议

  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对质量控制,首先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达到一定的设计和标准要求,其次,应降低施工的成本,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施工作业。在各个控制节点上,要加强质量控制,这是工作中的重点。

  2.1对混凝土的配合比确定好强度等级

  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上,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确定好强度等级。施工单位要在施工的前期就对混凝土的有关技术指标进行确定,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添加一定的缓凝剂,保证在初凝的时间大于8h。此外,还要控制混凝土在满足一定强度等级的条件下,加上具有可泵性,要减少一些坍落度以及水灰比,同时还要减少水泥的用量,对含砂量也要相应的减少。另外,还要对添加剂以及粉煤灰做出一定的调整。

  2.2坍落度要按照具体情况选择

  在现场施工中,要对不同的混凝土做出不同强度的施工,尤其是对于混凝土输送以及调度等作业。在混凝土浇筑面积的不同,应选择不同强度等级、不同坍落度的混凝土。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在浇筑时的进度,对于不同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初凝的时间上也不同,但要保证须在初凝前完成浇筑施工。施工人员应在现场对输送混凝土做坍落度的检测工作。

  2.3严格规定施工操作程序

  不可因赶进度而牺牲工程的质量,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同时应建立系统的操作章程。在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准任何人和钢筋等重物摆放在混凝土结构之上;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之后,方可在混凝土结构上堆放重物,但为了避免对建筑结构造成不必要损毁,可在两根梁之间放上方木,以达到分担重量,减轻冲击的作用。

  2.4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监察管理

  工程施工人员是直接接触工程的人,要想严格保证工程质量,必须进行规范施工、安全施工的教育工作,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并制定出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除此之外,在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应对所使用的混凝土半成品逐车逐罐地进行坍落度试验,并详细做好相关试验结果的记录备案,现场监理人员在坍落度检验过程中必须时刻在现场保证检验的真实可信度。对于坍落度超出规定的劣质混凝土一律弃用。总而言之,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施工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落实混凝土施工步骤,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时敏.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城市建筑,2014,01:172

  【拓展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论文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建筑行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建筑行业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混凝土材料,所以混凝土材料的合格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从而会给整体建筑物带来质量上的影响。本文针对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建筑工地;混凝土材料;防治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伴随着房地产等项目的开发,许多工程建设迫在眉睫。但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混凝土质量的把握是确保整体工程质量的关键,许多施工工程都会出现混凝土材料出现裂缝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建筑的质量,所以必须重视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中出现裂缝的现象,如果不能科学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整体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周期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一、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产生裂缝的原因

  存在许多施工承包方只重视自身和公司所得到的利润,从而忽视了整个施工中混凝土等材料是否科学合理的进行使用,不能保证整体的工程质量。在一些施工现场出现混凝土等施工材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并且施工队伍的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了因为质量或者施工水平不足而产生的墙体开裂。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建筑的规划师在设计图纸时没有将建筑的内部构造做一个详细的描述,比如:建筑外墙的排水道孔和空调排水口,导致施工过程忽视了这些细节内容。让住户在需要使用这些家电时发现没有预留口,再次对墙体进行打孔作业,直接导致了墙体受到第二次破坏,致使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施工人员的水平问题,导致墙体的工程质量不能达到统一的水准,使得部分混凝土墙体硬度较差。

  (一)设计不合理导致混凝土材料墙体出现裂痕

  在施工过程中,会因为如下几个方面导致墙体出现裂痕:第一,由于设计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墙面或者受力面受力不均衡,进一步导致了墙面或者受力面产生裂痕。第二,由于墙体结构框架受力设置不科学,导致框架结构出现裂痕。第三,设计时忽略了混凝土材料热胀冷缩的特性,致使建筑墙面出现裂痕。第四,没有明确采用第几等级的混凝土材料,没有控制好混凝土和用灰量的比例,致使混凝土收缩阶段难以凝固。第五,在混凝土材料最后硬化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使得混凝土材料所占的面积越来越小,受到整个板底支座的影响,会在超出受力范围后出现浇板底的开裂。

  (二)混凝土材料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

  在混凝土材料的运输过程中没能使混凝土拌合均匀并且运输时间过长,致使混凝土中原材料不能按照原配合比进行搅拌。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没有科学的把握浇灌速度,并且整体浇灌的顺序不合理,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不到最佳水准,在浇灌完成后墙体或者框架结构上出现裂痕。

  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振鼓不当或者插入不当,使得整个振鼓过程不均匀,最终使混凝土材料的凝结性和均匀性达不到最佳的效果,从而导致裂痕的产生。并且在最终的养护阶段,不合理的养护手段会使混凝土发生不同的水化反应,使得混凝土的强度受到负面的影响。

  (三)间断级层不合理或者水泥强度使用不合理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的间断级层不合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材料的收缩程度,从而容易使混凝土材料产生裂缝。同时由于间断级层所导致的混凝土水灰比例不协调,同样会致使墙面或者结构框架产生裂痕。在混凝土水灰比例不协调后,混凝土材料中会出现水分的蒸发,在蒸发过程中出现水泡,最终在表面产生气泡。同时由于水泥强度的使用不合理,致使混凝土面的有效抵抗断层减少,使得混泥土空隙中受力过于集中,达不到预期能够抵挡的受力强度,导致了裂痕出现在板层当中,将会给建筑质量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

  二、解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产生裂缝的对策

  上文已经大致对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产生裂缝的原因做出了分析,可以看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设计不合理导致混凝土材料墙体出现裂痕、混凝土材料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间断级层不合理或者水泥强度使用不合理。根据上文阐述的问题以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措施。

  (一)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的质量,所以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一个全面考察,确保能够满足整体工程的施工要求。同时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机会,并且完善施工队伍的管理制度,对队伍内的每一个职工都应该严格要求。只有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达到标准,建筑工程的质量才能从本质上得到保障。对于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问题,要有科学的管理体制的制约,只有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避免由于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问题使得工程质量打折扣。最后还应对建筑原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因为材料不合格导致墙体或者结构框架产生裂痕。

  (二)重视混凝土原材料的验收工作

  在施工中对原材料的验收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材料数量、材料质量、材料种类和材料是够合格。混凝土中的水泥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并且混凝土中的含水量和含灰量都要有科学的比例,如果超出这个比例要进行及时的调整。

  (三)科学控制配合比例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科学合理控制混凝土中的原材料配比,经过实验室的精准测量配比后,才能将混凝土按照配比使用。各类材料都要精准测量,及时纠正产生的误差,避免因为配合比例产生的计量差而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是一项相当庞大复杂的工作。混凝土材料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占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不要认为墙体和框架结构出现裂痕是小问题,轻则会给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隐患,重则会引发严重威胁人们生命财产的事故。所以保证工程建筑的质量,建造一个能够使人们安全放心的建筑是建筑行业的初心所在。

  参考文献:

  [1]汤旭。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探讨[J]。2017,(15):68。

  [2]陆辉。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2015,(35):2346—2346。

  [3]吕晓惠。刍议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2014,(3):54—54。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改进对策研究论文10-25

施工质量管理建筑工程论文09-22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浅析论文10-2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问题与优化对策论文10-14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具体施工程序的论文11-02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思考的论文10-30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浅谈建筑工程论文10-26

建筑工程混凝土检测技术论文09-22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论文10-31

2017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合同范本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