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堂管理管理心理学方面的运用建议论文

时间:2021-08-20 08:01:53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小学课堂管理管理心理学方面的运用建议论文

  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有严密的逻辑性的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如何写议论文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小学课堂管理管理心理学方面的运用建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小学课堂管理管理心理学方面的运用建议论文

  摘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课堂管理既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又要避免管理僵化、死板,本文将基于目前中小学课堂管理的状况,结合管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改课堂管理方面提出若干点建议,意在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关键词

  激励机制;中小学生;课堂管理;

  一、中小学课堂管理的现状

  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小学课堂的教学形式也向多样化的趋势发展,例如多媒体技术的提高,带动了课堂的活跃性,但是管理课堂的主体仍为教师。从目前形式来看,由于中小学课堂的参与者多为未成年人,因此缺乏一套完整的思维体系,虽然思维活跃,但主动表达的频率较低,这也反映出了目前课堂管理较为僵化,作为课堂管理者的教师仍以较为刻板的态度管理课堂,忽略了学生当前年龄阶段的内心想法与心理状态。其次,目前的中小学课堂主体仍为教师,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去管理学生的学习路线,甚至提出一套学习方法促使学生按其方法学习,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学习方式也会出现差异,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教学管理模式,必定会产生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

  二、关于课堂管理的建议

  在教育深化改革的文件中已经提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因为中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而将其置于次要地位。

  1.设置激励机制

  首先来说,教师应明确自身课堂管理者的位置。中小学阶段课堂主要的问题就是纪律问题,个人认为,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可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设制正激励机制能够从某种角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从侧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中小学课堂的参与者为未成年人,而小学课堂中的学生表现出的更多是人的天性,对于这点,作为课堂的管理者要避免通过抑制这种天性来达到维护课堂秩序的目的。教师可以设立正激励机制来合理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授课、管理课堂秩序。相对的,负激励机制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设立,但是要注意尺度。

  2.换位思考方式管理课堂

  在进行课堂管理时,教师可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其意在与学生达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结合学生想法来制定课堂管理计划。长期的沟通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条件下,教师课堂管理者的身份没有发生改变,而长期的沟通能够是学生内心不具备较强的抵抗情绪。相比传统的只强调管理者一方的管理方式,这样的课堂管理方式更加有效,且不易使学生产生抵抗情绪。

  3.精简授课内容,实现高效课堂管理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到,要使其他方面的管理效率提高,首先要有较强的自我管理与规划能力,将自身的事由合理安排,分清主次。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可以精简自身的授课内容,核心的、最主要的内容由教师来进行讲述,抽出时间,可以用无领导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讨论当节课的延伸内容,讨论以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表述出来。由于中小学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这种方式能够给予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也能带动课堂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相较传统,这种方式下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要更加深刻,同时还可以缩减老师的备课时间,减少其负担,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在课堂上能够更好的将其精髓讲述出来。

  4.注重差异,因材施教

  在进行课堂管理时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多样性必然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因此不能将学习方法强加与学生。这种差异的应用具体体现在课后布置的任务中。在进行课后任务布置时,应偏向开放性试题,以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让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其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在对布置的作业进行回收反馈并进行批改时,可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将学生的共性与自身的授课方式结合起来,改进课堂管理的方法。通过这种途径,由于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其个人情况相结合,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结

  目前中小学课堂管理已经呈现出开放性等特征,并且管理形式有所提升,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产生这些偏差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在部分地区的课堂中,教师仍占据主要地位而不是将自身置于课堂管理者与知识讲述者,也就是说,这种状况下,教师(有意无意的)以自身为主导,忽略其他因素,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接受知识,从某种程度讲教师也充当了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情况。应该注意的是,管理者不能迁怒于这中表象行为,而是要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要想提高管理效率,首要的不是盲目改变管理方法、制定奖惩机制,而是先要理解并弄清学生的心理活动,再结合其心理,合理的制定管理计划,再制定激励措施。这样可以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壁垒,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管理者进行课堂管理,被管理者应是课堂而不是学生。其目标在于如何使课堂变得活跃且有秩序,教学内容达到效用最大化,而不是如何板住学生,让其保持安静。如果混淆了这两点,其结果就会与初衷背道而驰。要想提高其管理效率,本质上来讲,还要换位思考,要求管理者将"思维"与"方式"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白丽.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

  [2]丁红英.正面管教在中小学课堂管理中的应用[J].西藏教育,2019(04).

【中小学课堂管理管理心理学方面的运用建议论文】相关文章:

管理心理学论文心得10-28

探讨管理心理学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措施论文08-19

管理心理学硕士论文10-06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与运用论文05-11

管理心理学的论文格式10-09

中小学管理工作中人本管理思想的运用论文06-30

电力营销管理运用论文06-24

管理学方面的论文09-15

行政管理方面的论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