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性假设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22-04-15 08:29:50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人性假设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人性假设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浅谈人性假设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人性假设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1 人性假设理论的内涵

  所谓“人性假设”是指管理者对人性的基本看法,实际上主要涉及到的是被管理者需要和动机判断的问题。从麦格里格提出人性假设理论至今,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研究就一直就不曾间断。但是从主流归纳来看,大概是以下四类:“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1.1 “经济人”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人天生是懒惰的,是不喜欢并且逃避工作的,大多数人是需要加以强迫,控制,指挥,才会迫使他们进入一种为实现组织的目标的工作状态。能刺激到他们的只有金钱与其它的物质利益。因此在这种人性假设下,管理上主张采用严明的奖惩机制,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对于表现怠慢的员工给予严厉的惩罚。

  这种假设认为人因为必然生存于社会之中,人的社会性于人而言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于人们是否能积极投身于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驱使人们去积极努力工作的不再是金钱物质方面的利益,更多的是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这种人性假设下,管理上主张由“以人适应物”转向“以人为中心”,重视满足职工的社会性需要,注重职工参与到决策的积极性。

  1.3 “自我实现人”假设

  这里的自我实现是指人们只有发挥自己的才能才干才能得以满足。人的需要是有层次性的,而自我实现就是在这个金字塔的顶端,工作方面的追求可以使人越来越成熟,人也可以自己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因此在这种人性假设下,管理上主张为职工提供一种富有挑战性并且能够有利于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环境。

  1.4 “复杂人”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人的需要和潜在的愿望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的模式随着年龄,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所处的境遇和人际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这种人性假设下,管理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的,只能采取灵活,多元的管理方式根据具体人的不同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2 人性假设理论的价值

  因为人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是靠人的活动以及行为来实现,所以在教育管理研究中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也就无法避免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然而人的行为并不是无章可循,它主要是在特定的需要以及观念的驱动下的具有目的性的活动。所以要研究教育管理中人的行为就应当先对这些个特定的需要及观念展开研究。而人性假设正好就是这样一种管理者关于被管理者需要的观念,它是管理者行为的重要依据。所以教育管理中人性假设的讨论,是研究人的行为的前提。所以如果想要建立一个合理且完整的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就必须把人性假设作为它的人性论前提来看待,从理论层次上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

  3 人性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3.1 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而不同的学生在面对同一问题或处在同一发展阶段所呈现的处事方法和风格也是各有不同。而“复杂人”假设理论中所指出的需要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就要求我们的学校管理需要去树立一种“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在这种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需要去尊重每个学生个性上的发展,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作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指导。除此之外还应该尽可能为每个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尽可能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服务。

  3.2 形成有法可依的管理制度

  在“经济人”假设中,有法可依,依法管理是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而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也需要明确,合理的章法。针对那些积极性不够,自律性不强的学生就必须靠严明的惩罚制度去将他们约束,对于那些学习态度端正,自身严格要求的学生就可以予以奖励来激励他们朝更加优异的表现努力。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完善的规章制度,这样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采取有效的管理。并且这些制度应该做到可操作性强,不能脱离实际,具体的程序,要求也应该做到清晰明了,这样便于执行。而且随着社会和学校的发展,这些制度还应该予以适时的更新,这样才不会出现滞后的现象。并且“社会人”假设中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也应该予以重视。如何保障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的权利也应得到应有的重视。比如建立一些为学生服务的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申诉制度,事物咨询机构等。在整个学校管理的过程中,这些法规应该既规范被管理者的行为,也应该约束和监督管理者的行为。使管理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职责分工明确,制度规范到位,实行措施得力。

  3.3 营造民主氛围,促进学生自治

  根据“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理论,每个人唯有在自己的才干得以发挥后才能得以满足,并且该理论还强调这一种才干的发挥来自每个人自身的主观努力与追求。所以就这一点而言,它要求现在的高校中的学生能够具备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自治力。而一种民主开放的氛围是更利于这样一种能力的实现的。学生在学校一定程度下的指导,把自己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根据社会和自身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自律地去获得知识,形成实践能力,培养自身的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并且根据“社会人”假设的理论,学校更应该加强民主,鼓励全体师生及行政管理人员参加到学校的管理中来,让学校的`管理系统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

  拓展:高校管理中人性假设思考

  一、不同人性假设及在高校管理中的借鉴

  人性假设是对人性提出一种预设,即对人的本性做出理论上的分类和认定之后,有针对性地建立一种管理模型,从而有效地提高行动效率完成预期的目标。西方管理学者对人性的假设认识大致经历了“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的人”等阶段。现将四种人性假设及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进行简介。前泰勒时代所遵循的工具人假设认为管理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将被管理者视为达到目标的一个工具。后来麦格雷戈用理论来描述这种人性假设:人天生就懒惰成性,他们总是尽量逃避工作;人是没有进取心的,他们从不愿意承担责任,宁愿听从别人指挥;人是有感情的,往往缺乏理智。基于此人性假设高校管理中就会对教师与学生进行严格的监控与管理,还常采取必要的惩处方法鞭策懒惰的“工具人”。泰勒、法约尔、韦伯是经纪人假设代表人物,他们认为人不是完全被动的,人的活动是有经济动机的。管理的特点为了提高效率而强调科学、理性、精密性和纪律性;强调标准化的作业方式、理性化的组织结构、集权化的领导方式。高校运用此假设主要体现在用经济手段诱使教师与学生发挥个人潜能,因此学校会格外注重师生基本物质需求的满足,学生奖助学金制度的制定。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并不完全是理性的,而更多受非理性的欲望、情绪等因素的支配;其二人是社会人,社会需要、团体归属感往往是人们更重要的行为动机,人只有有了社会需要,才会对管理有反应;其三是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组织的效率。基于此假设高校管理会重视师生关系、学生团体、师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学校注重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提升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使其产生归属感。自我实现人假设,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按优势出现的先后区分成五个层次需求,他提出了“自我实现人”的人性观,认为人性具有充分发挥潜力的特征,每个人都渴望成为自己所希望的那种人。“自我实现人”观点,强调人的价值和发挥人的潜能。借鉴此人性假设高校会努力创造适宜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减少师生自我实现过程中障碍。

  二、不同人性假设下的高校管理活动中的问题

  不同的人性假设对应不同的高校管理形态,然而一般学校管理中,人性假设的基础看上去是混合交织的,各种问题又是重复出现的。对人性的充分展现和挖掘,决定着学校管理的实践方式和最终效果。因此本文将在此整理总结基于不同人性假设下当前高校管理中的一般问题。

  (1)工具人假设下的功利化高校管理。工具人假设下高校的管理把人当成工具人,人成为管理者或学校达到功利性目的的工具。有些学校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和短期效益而出现功利性行为,如学校管理者为追求快速打造学校品牌,变校名,编校歌,一味走形式主义路线,并未用心建设校园文化,此类学校中的学生、教师、管理人员都成了学校追求虚名的工具。高校担负着为经济、政治培养高素质发展人才,为经济、政治建设提供直接有效服务的任务,但是比高校追求就业率路这一重要任务之上高校还承担着促进入的发展的非功利性使命。对学历、文凭的追求使高校堕落为经济的工具,一个功利化有才无德的高校毕业生即使有能力进行经济、政治建设,但自私的本性最终会以社会的资源损失,他人的利益为代价。

  (2)经济人假设下的产业化学校管理。产业化的高校管理把人当成经济人,把人性基础建立在经济管理的基础之上。教育是一个不具有产业特征的事业,但如果高校太关注投入产出、生产效率而会忽略人性,这将背弃教育的本质。但目前高校有一类所谓“产学研”结合,实质是将教育市场化,学校企业化。此时育人将成为手段,利润将成为教育的目的,学校也将成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营利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就倾向于简单地将学校学校管理视同为一般的企业管理,执行企业管理中的标准化、定量化、程式化、模式化管理,形成了学校管理的门面化倾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将缺乏人格引导、仪表示范、感情交流、价值观念提升等教育意识和精神;教学方法上,教师缺乏焕发学生潜能的主体性,而是采用权威式的接受式教学,教师使教育过程缺乏教育本质上应该具备的科学意义、人文意义,成为只重视单纯技术能力培养的过程。

  (3)社会人假设下关系中的学校管理.社会人假设促使高校管理工作从以任务为导向转为以人为中心,但部分高校会存在对以往制度化管理矫枉过正过分注重管理中人际关系,当人与事出现冲突时,管理者往往不能人与事区分对待。因此高校中会存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内容的分离,因过分注重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制度与管理原则会因不同群体的利益与“关系”进行合理化“调整”。

  (4)自我实现人假设下的“自由”学校管理。学校管理的目的是保证教育活动有序正常的进行。在自我实现人假设下,学校管理活动应该帮助师生共同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在人格,能力上日趋完善。然而有些高校管理者却过分强调教师及学生的“自我管理”缺乏一定的引导和干预。人性都是有弱点的,人是容易犯错误的,因此高校管理也要针对人容易犯错误的特点,通过道德与制度约束,尽量限制人性弱点的暴露减少错误的发生。

  三、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

  管理史中不同的人性假设逐渐发展显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但这些人性假设中的人依旧是劳动中的人,被管理中的人,纵使是为自我实现奋斗中的人也是人性假设中对人片段式的解读。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高校管理的价值追求,学校管理是促进各种类型与层面关系总和互动的一项活动,学校中的诸多主体是学校改革的策划者、参与者与实施者,他们的互相影响对变革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以人为本是将诸多主体视为管理的核心,一切高校管理工作都将围绕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人为本是不同人性假设发展后对人性的回归,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才符合当今高校管理的目的与本质。在信息化的今天,高校师生的终身学习,校外学习成为可能。第一,高校应该以师生需求出发,要满足师生发展的需要、成就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尤其是要为教师提供比较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注重教师培训与进修;为学生提供有现实意义与价值的课程,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多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第二,在完善高校科学管理体系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管理因人而异,因时制宜。高校中的人是最喜创新之人,因此管理方法与措施一定要灵活且不断更新,新问题需要用新办法应对。第三让师生充分参与学校管理,使他们有机会参与学校目标的制定与决策过程。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提出了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利与义务,而教授治校的口号也已经提出了很多年。当做到管理以教师文本,教学以学生为本时,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民主管理增强了高校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师生的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相结合了,高校的管理就完成了减负,变成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

【浅谈人性假设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浅谈质量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11-08

浅谈风险管理理论在质监执法工作中的运用09-13

浅谈教育博客在常规管理中的运用10-30

浅谈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10-11

谈谈内部营销理论在酒店管理中的运用10-10

浅谈管理审计在企业物资采购中的运用10-14

浅谈责任会计管理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10-14

浅谈建构主义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运用10-18

浅谈情感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