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预算管理下的内部会计控制

时间:2020-10-16 12:49:49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探析预算管理下的内部会计控制

  [摘 要]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预算管理,必须加强内部会计控制。这要求建立统一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一种具备分工控制、授权控制、预算控制、风险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和电子技术控制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多重会计控制防线。在会计实务中,要加强资金资产控制、购销业务控制和会计记录控制。  [关键词] 预算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方式

探析预算管理下的内部会计控制

  预算管理是单位为实现既定目标,通过编制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等预算,并以单位内部控制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内部会计控制又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预算管理,发挥企业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一、建立统一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是企业加强管理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社会各界对此极为关注,因此,我们应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建立约束管理者的制衡机制

  强化单位内控,关键在于单位管理者制度是否与单位控制制度统一起来。

  (二)建立以“防”为主的控制体系

  对单位有关人员的业务活动,必须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

  (三)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

  单位的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各项业务除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外,还必须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检查,及时发现漏洞和处理问题。

  (四)建立以“查”为主的治理机制

  以现有的单位核算中心为基础,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

  (五)加强资金管理,以严理财

  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单位资金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结算中心及财务管理制度。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方式

  内部会计控制应该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多重会计控制防线,主要包括:

  (一)分工控制

  单位应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会计与出纳分离;授权进行与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与审核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与记录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分离;保管与记录某项财产的职务分离。

  (二)授权控制

  单位内部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未经授权和批准,就不能接触这些经济业务。既规定了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也明确了他们应承担的责任。使经济业务在发生时就得到了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权。授权控制有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两种形式。一般授权是对办理一般经济业务权力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特殊授权是当某项经济业务超出一般授权范围时,所给予的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

  (三)会计系统控制

  要求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主要包括: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经专人复核后,经过规范的凭证传递程序,登记明细分类账和总账。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作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

  (四)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对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或用款计划,井通过一般授权或特殊授权,由相关部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预算的编制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执行过程中,允许经过授权对预算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切合实际;应当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严格控制无预算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