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治理结构演进路径研究

时间:2020-10-08 10:37:37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私营企业治理结构演进路径研究

[摘要] 本文以私营企业内部所有权与控制权演变为依据,结合人力资本地位的变化及其对企业制度安排的影响,将私营企业治理结构的演进路径概括为:“两权集中对称→两权分离→两权分散对称”。本文认为,人力资本博弈地位的提高将导致私营企业制度安排最终向两权分散对称演进,这也是私营企业长期发展和成长的优化选择。
  [关键词] 私营企业;治理结构;演进;人力资本
 
  
  企业治理本质上表现为一个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契约,其核心命题是如何通过一个财产(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权利的契约安排实现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应安排以提高组织效率。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逻辑主张企业治理结构的单边性,并认为“资本雇佣劳动”是最优所有权安排。但“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过分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了员工的利益,导致企业内部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严重不对称,不利于充分调动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阻碍企业绩效的提高。
  纵观企业制度的一般历史过程,一个基本趋势就是人力资本及其所有权在企业契约中具有越来越大的竞争优势,并在与非人力资本及其产权的博弈过程中不断演化出多样化的企业制度安排。根据现代产权经济学关于企业的契约理论,企业所有权制度安排并不存在唯一或单一的不变定式,而是随不同的契约条件在企业成员(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互动博弈过程中不断变迁。在人力资本非常稀缺和重要的情况下,私营企业极有可能突破家族控制,向其他治理结构演进。
  
  一、私营企业治理结构形态之一 ——两权集中对称(业主制)
  
  私营企业创立之初,企业规模很小,多为个人或家族所有。企业主既是创业者,又是实际经营者;企业管理人员也主要以家族成员为主,表现为家族企业的典型特征。这一时期,所有权和控制权高度集中,其产权结构基本属于剩余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直接统一集中于业主或其家族,是一种高度集权的企业治理结构——业主制。这种结构安排,在处于市场体制发育时期的企业小规模、单品种经营阶段,表现出私有产权显著的绩效,显示出了这种“原子型”的单一结构的高效率优势。首先,剩余索取权的独享使得所有权主体具有充分的经营动力,给企业主以充分的激励,并且这一时期物质资本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加上企业规模很小,企业主或其家族有充足的人力资本来实施对企业的控制和进行有效的决策;其次,单一的产权结构和单层次的治理结构保证了经营主体具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这时让渡控制权和所有权反而会带来低效率,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再者,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高度统一,所以,在剩余索取权与经营控制权之间基本不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和“代理成本”等。
  在这一阶段,家族企业多采用“关系式治理”模式。企业内部家族成员的关系主要靠血缘、亲情来维系,对自己人多以人治进行管理,正式的制度往往失去效力。这种治理模式在企业创立之初,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但家族内外部所面临的利益冲突一旦冲破家族成员的“心理契约”,这种缺乏正式的契约联结的治理结构将会使企业面临危机。一方面,家族内部的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企业内家族成员在传统的分家之后不满足于现有股份,自己想成为企业的老板,导致了家族企业的不稳定;另一方面,外部的利益冲突则集中表现为私营企业的非家族成员,在企业发展中逐步要求提高自己的地位,甚至以离开企业相威胁,动摇着家族式的企业模式。如果企业的外部竞争力不足以阻止企业分裂的上述趋势,家族式企业便再难以维持下去。这也就意味着,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张、经营品种的多样化和市场范围的拓展,人力资本的作用随之日益突出,其谈判力日益加强,表现为两权集中对称的业主制单层治理结构将面临着或正接受着严峻的挑战。企业内部的管理分工、分权、层级化和制度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必然的演进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