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的发展回顾及其改进

时间:2020-10-15 16:41:08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财务报告的发展回顾及其改进

著名的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曾说过:"会计的是反映性的……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贸易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与技术奔腾发展的新,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作为立足、面向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当然也要迎接并适应经济和市场的变革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和表述形式。现在的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最初只是财务报表)原是经济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才在传统的会计与报表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资本市场产生并成熟之后,财务报告对市场所起的财务信息传递,帮助投资人进行投资决策和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的作用,是很独特的,也是不可替换的。但是,今天人类已跨进新经济社会,财务报告在很多方面已经滞后于整个经济环境的要求。因此,对其进行重大的改进及发展势在必行。
  一、财务报告过往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一)财务报告上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1、关于计量。财务报表是以传统会计的三个特征为支柱的。那就是:记录按复式簿记系统;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量采用本钱属性。因此,人们把传统的财务会计分别称为复式簿记会计、权责发生制(即应计制)会计和历史本钱会计。在财务会计的上述三个特征中,对会计信息特别是盈利信息最有作用的,是确认和计量。传统财务报表受到的冲击最早也是针对计量。所以,报表的使用者莫不关注计量。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出现的通货膨胀以及90年代以后衍生工具的发展,在传统的历史本钱计量模式之外,先后创造了现行本钱、现行市价、可实现(清算)净值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正如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所说:"当前,在财务报表中报告的各种项目,是用不同属性来计量的。这要由项目的性质和计量属性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来定。"因此,到为止,我们对财务报告中的计量可以看到下列变化:由早期以历史本钱为主(甚至占完全统治地位)到几种计量属性同时并用,再到当前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这种种变化明显地说明,计量属性的采用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即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各种不同计量属性所带来的不同经济后果及其的不同远景。
  2、关于确认。早期财务报表的确认仅收进的决定和用度的分配。在股份企业出现以前,往往采用收付实现制来确认收进和用度。那时确认的唯一标准是看有无现金流进(收进)和流出(用度)。后来,由于出现委托和代理关系,为了正确反映和评估在某一期间的受托责任,就产生并广泛运用了权责发生制。然而权责发生制仍然是针对收进的实现和用度的发生来说的。它提出了确认收进和确认用度的新标准。这个新标准不再是看有无现金收付,而是看权利与责任是否发生。为了实现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又形成了应计、递延、分配和摊销等四个特殊的会计程序。权责发生制使财务会计处理和报表的编制较前复杂,当然所获得的收益数据也较前更为相关与可靠。人们主要关注收进和用度确认的另一解说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左右,财务报表中的收益表被普遍认可为第一报表。财务报表使用者所共同关心的主要信息是一家公司的收益(盈利)。收益是怎样决定的呢?从收益表的构成可以看到:通过收进与用度的配比,决定收益。这就是流行于当年的收进/用度观。然而收益也还可以由净资产(不包括业主权益的变动)的期末与期初的余额对比来求得。后一决定收益的称为资产/负债观,由于这可不依靠收进与用度而单独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直接进行确认。若根据资产/负债观,权责发生制就不能构玉成部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基础。于是FASB发展了会计确认的理论。在1984年12月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中第一次提出确认的完整定义,确认的四项基本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并根据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报表要素正式记进或列进某一企业财务报表的过程"的定义,而把确认的过程分为"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三种类型。FASB第5号概念公告关于会计确认的见解如同它夸大现值技术的运用和大力提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样,为把各种创新经济业务(典型的是衍生金融工具,可确认而尚未实现的有关收进项目等)在表内予以确认、计量或者在表外进行表露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新思路。由此可见,财务报告理论与实践的这一发展,不是凭空而来。它们同样是竞争技术与全球化等环境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