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原理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3-03-02 00:44:08 MBA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基于系统原理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目前,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已成为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改革难点。文章针对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依据系统原理,从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状况出发,对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构建能力主导型的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
  
  关健词:工商管理 培养模式 系统原理
  
  目前,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已成为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改革的难点。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根据系统原理,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进行系统思考。
  
  一、现行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一)培养目标定位问题的系统分析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1.培养目标趋同。国内对不同层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性缺乏明确的认识,造成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甚至中专生的培养目标没有多大区别,从而导致各类毕业生层次不分明,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类型单。
  2.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各高校没有根据学校的层次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加以修订,专业服务面向不明显,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含混、笼统,缺少个性和专业特色,难以满足市场层次化、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
  3.培养目标定位偏高。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没有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 本科毕业生更多地转向了公司、企业的基层管理工作,“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定位显然偏高。
  
  (二)课程设置问题的系统分析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国外同类院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
  1.课程总量和课时总量偏高。课程设置总量偏高势必使学校重视第一课堂而忽视第二课堂,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通识教育课中必修课比例大,选修课的比例小。而且我国的“两课”、计算机和外语占了较大的必修学分,人文历史、语言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以课程模块的形式供学生选修,所占学分较少。
  3.专业课选修课比例偏小。在强调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的情况下,专业特色只有通过专业课来体现。我国课程要求一般为必修、选修,但选修多为限定选修,不设选修模块。这说明我国的专业课必修多、专业分流少,结果是学生专业志向趋同。
  4.课程设置缺乏特色。我国教育行政部¨对高校的行政管弹还较强,对许多课程的设置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比如“两课”、体育、外语等,即使专业课也有一些具体的要求,这就势必造成这些课程的雷同。此外,一些重点大学的课程设置被广泛效仿,导致个性化的缺乏。
  
  (三)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系统分析
  1.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教学计划,只是作为理论课程教学的补充而存在;在许多课程教学及其他培养环节中,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介绍,而对于实践内容的要求因为不便操作、不便考核往往被忽视;实践教学一般都被平均分配到四个学年中,内容上因其时间跨度而缺乏内在联系,显得零散,敷衍了事,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无帮助。
  2.实验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实验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多为灌输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实验方法和技能;实验内容陈旧,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按课程分类,实验各自独立,缺乏层次性、目标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实验项目多为验证性、演示性,缺乏综合性和创造性;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依据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缺乏对学生综合知识、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主动性、钻研精神等)的考察。
  3.实训内容和形式单调。实训没有真正落实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标,重理论的探讨,轻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轻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重模拟环境的演练,轻实际问题的探索;重训练方法的掌握,轻人际沟通能力和思维方式的磨练。
  4.缺乏校外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因为缺乏校外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学生难以真正介入管理工作,往往只是作为旁观者或者仅仅在个别部门从事简单工作而缺乏对于企业管理全过程的认识和了解。
  
  二、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思考
  
  (一)重新定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培养目标是办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它规定了堵养的方向、层次,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设计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进行评价的依据。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应体现社会需求、自身办学实力和本校工商管理特点的要求:一是要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二是应结合本校专业优势,突出专业特色;三是体现地方高校的学校层次。所以本文认为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为:
  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等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具备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再学习能力,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基层应用型人才。
  
  (二)系统构建能力主导型的课程体系
  1.系统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应依据整体性原理,在个人取向基础上,充分考虑社会取向和学科取向,构建能力主导型的课程体系。在以强化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为基础的专业培养目标指导下,在特色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整合,建立符合工商管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一是课程总量与课时总量适当减少。借鉴国外的做法,减少课程总量与课时总量,做到少而精,给学生充分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二是系统调整通识教育课的比例。借鉴美国的“根底厚,树干精,枝叶多的树状型””课程结构,增加人文历史、语言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模块形式的选修课程,适应人才成长的生物学原理,使工商管理类的学生知识通融面宽,具有个性特色,富有创新活力。三是系统调整专业课比例。专业课占总学分的2O%左右,专业课中选修课与专业课的比例一般在50%左右。以解决我国课程结构呈“圆柱型”比例,上下比例几乎接近,底部结构不合理、选修少、专业技能趋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2.优化课程设置。应用型本科教育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课程设置应突破学科中心主义课程,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应用能力这~主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性、应用性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1)“模块式”的课程设置。一是通识教育课程模块,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二是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目的就是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以便为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三是专业必修课模块,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某一类职业生涯所需的专门知识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四是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即“兴趣模块”,这是为了拓宽学生就业适应面,配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而设置的。(2)课程结构的系统化。一是整合课程内容。根据整分合的原则确定各门课程需要讲授的内容,并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以指导、监督教学过程。二是优化课程设计。在专业必修课模块和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的学习中,通过开设管理综合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把握各门课程在整体课程体系中的相互间的关系,对应具备的知识、素质、能力有一个总体认识,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对真实管理世界的一体化认识与理解。
  
  (三)系统构建能力主导型的实践教学体系
  1.系统构建“平台+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平台+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指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使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现实与虚拟、理论与实践密切配合,相互融合,相互推进。一是在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深入研讨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设置,构建和完善由课程实验、企业实习、综合实训等一系列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深入社会或企业开展科研立项、管理咨询等活动。二足聘请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中级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吏践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实习活动,建立一支“校内兼职教师+企业管理专家”的外聘师资队伍。
  2.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一是完善基础实验体系,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工商管理技能,教学重点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二是完善专业课程实验体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实习模式。一是采用企业参观、岗位实习、企业人员授课等认识实习做法。二是采用校内模拟集中实习和企业顶岗实习等生产实习做法。三是采用创新的毕业实习模式,如:直接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工商业组织机构;实行“学徒制”;实行不间断的课程实习制度,每门专业课程校内教学完成后,安排一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
  4.实行开放性实训体系。一是 :商管理模拟训练应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企业的组织、市场、会计、财务、运作、计划和信息等内容进行模拟。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训练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主干课程,对企业的人员招聘、选拔、培养、使用、考评、解聘以及其他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等内容进行模拟。三是ERP沙盘实战模拟训练,使学生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四是鼓励学生将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形成毕业设计选题,使学生真正从毕业设计中得到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五是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余专业实践活动,多层次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的支持,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六是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来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5.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一是要联系校外资源,建立实践基地。二是实践教学内容职业化,谋求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资格证书”认定的要求对接。三是通过建设专门网站,为在校学生与毕业生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也为毕业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了沟通的平台。

基于系统原理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硕士论文网提供大量免费工商管理硕士论文,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参考文献:
  1赵艳丽,陈彦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外比较研究.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2)
  2周萍.从课程体系建设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国高等教育,2012(1)
  3何德华.工商管理本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讨.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似 文社会科学版),2007(7)
  4叶素文,孟祥霞,钱国英.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三中模式”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5)

【基于系统原理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相关文章:

基于web的异地并行设计与制造系统研究06-02

基于价值网的企业集群式供给链治理模式研究04-28

基于J2EE的远动系统Web实时曲线的研究05-11

基于价值网理论的铁路多元经营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研究06-04

试析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构建01-03

浅谈地方合并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研究05-29

基于战略治理的企业环境风险研究08-28

基于价值工程的重庆生态旅游资源系统性研究论文04-23

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论文11-06

基于BP网遥感影像分类研究与应用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