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信阳诗人方阵”: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

时间:2020-10-06 13:53:2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析“信阳诗人方阵”: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

  论文关键词:楚声豫韵 淮上文化 乡情意识 现实意识 人性意识

  论文摘要:经济浪潮和世俗世界观的冲击,为什么没有影响到信阳诗歌的发展?关于信阳诗人方阵的形成,作者追溯了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现实精神三方面的原因,并从乡情意识、现实意识、人性意识中找到了信阳诗歌发展的必然性。

  河南省信阳市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1年这20年间,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诗人,并形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诗歌创作群体,创作出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在全省和全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前不久.士生土长于信阳的12位诗人精心奉献的12部诗集,襄陀欠集体亮相。一个地级市一次出版12部诗歌集。这在河南乃至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一大批诗人如繁星一样在大别山区熠熠生辉。据不完全统计:经常在省以上诗刊发表作品的信阳诗人有 200多位,发表诗歌数万首。近些年,平均每年就有六七部诗集问世。其诗歌作品除在全国屡屡获奖外,在河南省较有影响的所有诗歌竞赛活动中.都有信阳的诗人获奖。与此同时,除了从信阳这片土地上写出去、闯出去和现在仍在外工作的诗人外。信阳市还有无数喜爱诗歌,关心诗歌的人们。

在近20年纷纷攘攘的中国诗坛上,在起起落落的经济大潮中,信阳诗人高扬主旋律、同谱奋进曲,走出了一条健康发展之路和执著的写作之路。终于确立了自己的'特色和地位。

为揭开信阳诗人集体亮相表象下蕴藏的内涵,我们采访、咨询了信阳市文联、作协以及省内外很多知名诗人和诗歌评论家,在他们中间正在达成一种共识,那就是信阳正在形成一个“诗人方阵”,信阳诗歌已经成为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文学现象,。然而,任何一种文学现象形成和产生的背后,必然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让我们还是从四个方面试解“信阳诗人方阵”现象的成因。

一、神奇的大地.信阳诗歌的沃土

信阳位于河南南部的大别山麓。地处淮河中上游,东连安徽,南接湖北,扼控江淮,屏蔽中原,素有豫鄂皖“金三角”之称。大自然像一个精妙绝伦的美容师,把这片方圆平方公里的土地打扮得妖烧多姿。大别山秀峰万座,叠嶂千层;淮河水清波奔流,舟船穿梭;避暑胜地鸡公山吞云吐雾,青分楚豫,气压禽衡;水上乐园南湾湖碧水激湘,波平浪细,沉天浮云;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就出产在这里。山韵、水韵、绿韵、茶韵、诗韵相映生辉。

此情此境,你不能不歌、不能不诗。信阳,还是我国东西南北的经络、兵家必争之地、经济流通的释站、文化的交汇区域,因而形成了既具有北国粗犷豪放、又具有江南婉约细腻的特殊的淮上文化。在信阳,我们察视仰韶期、屈家岭期和龙山期文化遗址,会为人们“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足,地效饶食,无饥懂之患史记·货殖列传”的生活而欣慰。那个时期,似乎就孕育了信阳人的能歌善舞。历经楚并淮上诸侯,楚并人秦,秦灭于汉,北方文明渐渐撒播在南蛮,而信阳处于淮河流域,对于楚辞汉赋的吸纳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经三国争战、唐末农民起义、大宋抗金等代代的硝烟,淮河作为军事要地,不论是北方之军还是南方之旅,必会在信阳屯居抗敌,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客观的条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有感于战争的苦难?还是有感于生活的艰辛或幸福?攀山的喊出山歌,浮水者唱出淮河民谣。

  太阳哎西沉(来)红(哎)形彤哎,麻雀(那个)单钻 (来)(咳)刺蓬笼哎!画眉叫唤天不早,田鸡子打鼓哎 要收工哎,掌柜的假装耳朵聋哎(《薄秧歌》)就是这些千百年传唱的民间小调,孕育了信阳的五句山歌,孕育了信阳的一代代诗人。

  在信阳,先后产生了无数文学艺术巨匠,可以说“江山代有才人出”。汉有邓艾,晋有王珊,唐有王建,宋有司马光,元有马祖常,明有何景明,清有蒋湘南等,特别是到了近当代,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名人,像尚俄.翟永坤、蒋光慈、白桦、叶楠、杨纤如、赵清阁、王昌定等。也正是因了这些无比丰厚的文化积淀,加上大别山的草木山水,信阳诗歌才有了取之不尽的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