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母和解其实是和自己的过去和解

时间:2024-05-13 17:41:07 炜亮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与父母和解其实是和自己的过去和解

  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因此在人成长以后还是没有办法忘记与父母的关系,下面与父母和解其实是和自己的过去和解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与父母和解其实是和自己的过去和解

  在我的咨询案例中,有过太多的来访者,念念不忘自己和父母过去的关系。

  有的记恨父母曾经对自己照顾不周;或是过于溺爱;要不就是严厉得近于苛刻,放任其自生自灭——无论哪样,都会成为他们长大后记恨父母的缘由。

  他们有的跑的远远的,认为地域隔离造成情感阻隔,会让他们彻底和父母说再见。岂不知越不见,内心的愤恨就越多;时间越久,越会积郁成愤怒蔓生于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日常生活人际退缩,或者对上级、同事怀有深深的敌意。

  还有的表现为在父母面前,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总是感觉到是别人不够爱自己。向父母要关心,仇恨父母,蔑视兄弟姐妹。

  过度纠缠是一种自恋

  其实恨,也是一种和父母的过度纠缠。

  和父母过度纠缠的人都是自恋的。自恋和自爱的区别是,自恋心理没有别人,自爱的人心里装着世界。

  那些从童年的自恋中没有走出来的人,其实是停留在童年某一时点上和父母关系的感觉中。他们的父母曾经因为各种各样的现实的和情绪的原因,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不被爱,缺乏安全感;他们深深地记住了这种感觉,然后时时去回味,并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去印证、加强这种感觉;不断的回味使他们忽略了世界和父母的变化,放弃了自己成长的力量,也就完全放弃了成长的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力量。

  在他们的嘴里,自己永远是那个受气挨打的孩子,父母一直是力大无穷、生杀予夺的大力士。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应该承担家庭重任的成年人,而父母早已经垂垂老矣,倒过来需要他们的照顾。

  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记得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女士从小听从父母的意见,放弃了自己的恋人,和一个父母相中的人结婚,最后以离异告终。形单影只之后,她问妈妈,当初为什么不同意她曾经的恋情?她妈妈用一种迷茫的眼光看着她说:“有这事儿吗?如果当初你再坚持一点儿,我们就同意了。”她听了之后大哭一场,原来父母的反对是那么弱不禁风,幸福的失去只是自己未能够坚持内心的安排。

  我曾经对一个多年沉溺于对父母愤愤不平的持续性心境障碍来访者说:“这么多年,你完全没有现实,也没有未来,你把自己锁在你曾经的自我感觉里;那不是别人给你造成了问题,是你自己有一把心锁。”自恋有时候就是一把心锁,锁住的是自己的苦难,困住的是自己未来。

  打开这把心锁的钥匙,就是放下和父母的纠缠,这样你才能成为你自己。

  放下和父母的纠缠

  那么,如何放下和父母的纠缠?

  学会不用恨去解释生活。爱比恨更自由,会让你活得容易。尤其是爱父母,会让你产生更多的收获。当你放下恨,你才能听见亲人之间不同的声音。

  果能如此,你会发现自己的世界竟然有这么多的空白,需要去用其他的东西去填补。你会和别人产生更多的互动,你就能学会爱,也能教会你身边的人去爱。

  承担起自己的人生责任。曾经的恨也许成为你不履行人生责任的缘由。有时候借口也是一种负担,放下负担,会让你能轻松地面对未来。

  学会与人为善。恨肯定不是善的源泉,与人为善不是一种要求,而是一种境界。达到了,你的心路会被拓宽;不为别人,是为了让你自己走过去。

  有时候,我们和父母和解,其实是和自己的过去和解。

  放下与父母的纠缠,其实无关乎父母,而是为了让你走好自己的路。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的父母

  几乎每个人都能列出一张曾经被父母伤害过的清单。比如偏向、忽视、过度的责备、不切实际的期许,或者是,在我们的好朋友面前的一记耳光。小时候被父母当众打在他们眼里是件很平常的事,但是却深深地伤害了我们那幼小的心。父母总是希望我们按照他们的方式做事,比如我的父亲就想让我好好读书,专心做一门事,每当我有空去画画或写书法时就免不了被他一顿训斥。虽然我知道,他这样做也是希望我多看点书,但是他却忽视了我内心的需求,他的训斥不但没有让我按照他的方式做,反而让我心生厌恶,更加痴迷于自己的兴趣上。结果可想而知,父子之间不免要一场“恶斗”。其实现实生活,像我父亲这样的父母实在太多了。

  就是这样,我们可以抱怨父母的事情实在是说也说不完,如今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也很可能就是由于父母不够科学的教养方式造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可以轻易原谅其他伤害过我们的同学、同事、朋友甚至陌生人,却唯独不肯原谅父母呢?这也许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摆脱掉“父母就应该无微不至地爱护我们”的想法。

  我们经常会忘记,父母都是有缺陷的父母。他们不过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身上具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与不足。他们在当子女的时候也体验过痛苦和埋怨,在为人父母之后也已经尽其所能。实际上,他们做到了能够做到的最好。为人父母,不可避免地会在孩子面前犯错误,甚至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要知道,即使是提出“幼年经验影响一生”的弗洛伊德本人,也是一个被自己的孩子责难批评的父亲。

  父母就像我们自己一样应该被原谅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妈妈没收了自己的漫画,或者爸爸逼着自己抄写100遍考试出错的生字时,就暗下决心——将来等我当了爸爸(妈妈),我一定不会怎样怎样,一定要做一个让孩子快乐的父母。

  等到我们有一天也成了一个小生命的父母,我们才会明白,原来每个孩子的成长都要感谢父母竭尽心力付出的照料和关心。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我们曾经怀抱过多么美好的憧憬,我们还是会犯错误,会疲惫、慌乱、不知所措,甚至发脾气、大吼大叫,一时间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这种时刻,我们很容易自我原谅,因为我们都知道自己不是超人,都有无法承受的那一刻。而对于父母,我们却常常忘了这一点。在孩子看来,整个世界似乎就由自己和父母双方构成,除了父母与自己之间的单线关系,一切都不存在。

  其实,如果我们能从与父母的关系中跳出来,站在这层关系之外,从头到脚,上上下下把父母当做一个完整的人360度看一遍,就会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应该被原谅。

  原谅父母是走向成熟与独立的必经之路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原谅父母,并不是父母需要我们这样做,而是我们自己需要。如果一个成年人总是埋怨父母当初的问题,说明他还没有成熟到可以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负责。的确,责备父母可以让自己感到比较舒服,因为这些责备和埋怨可以把我们的问题合理化,把责任轻而易举地算到父母头上。

  有一些人坚持不肯原谅父母,只是为了可以让自己继续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不幸全都是父母的责任,正是因为你们当年做了什么,或者没做到什么,所以我今天才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家庭、没有好生活。这种思维模式,与一个没有成年的孩子又有什么不同?只有小孩子才会把自己的一切寄托在父母身上。实际上,这些人的心理仍然被束缚在幼年时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并且坚持用不原谅的方式维护这一关系。

  一旦我们明白,原谅父母是自己走向成熟和心理独立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迈出了接受父母的第一步。当然,这并不需要你专程跑到父母面前,大喊一声“我原谅你们了”,相反,你甚至都不用提及这一切。你只是放弃了试图改变过去的想法,放弃了“我应该拥有一个完美父母”的假设,从而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父母和自己。

  幸知:学会和原生家庭和解

  有个姑娘非常难过地给我发了一封邮件,主题是“如何与我那强势的母亲相处”。父亲过世,她跟母亲相处在一起。母亲总是要指点她这里做的不好,那里不对。不仅指点她,还指点她的丈夫。这让她非常难过。后来母亲生病了,还是那个坏脾气。她觉得作为受害者的自己,已经无法再压抑了,已经快奔溃了。

  我们能理解她母亲的痛苦,在失去爱人之后,她的“吵架”失去了对象。她需要通过吵架这样的方式来宣泄寂寞,她需要用大嗓门的强势,来展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她需要“主动替孩子做事甚至替孩子生活”来成就个人价值。而作为女儿的她,不仅要学会成为母亲和丈夫关系中的调解者,并且,最重要的,成为“妈妈贴身小棉袄”,而不是因为痛苦而不停的反驳她,抗拒她。如果是这样,两个人的亲密关系会愈加疏离,她会更加痛苦。

  在一个家庭中,我会发现有些女儿无法理解母亲。有个女孩子,从一所很好的大学毕业后,也找到了很有潜力的丈夫,两人有事业有家庭,这时候她的母亲,却依然要在女儿家附近的餐厅打工,回来累得腰酸背痛。女儿说,我给她钱花她不花,给她新衣服她不穿,要不她别抱怨啊,自己去打工回来喊累不是自己找的麽。事实上,这个母亲是通过工作找到踏实感,她可以很骄傲的跟其它餐厅的打工者说,我家就在这旁边的小区!她很累,她却希望,女儿能够理解并认同在这个陌生的北京、这个高档小区、没有朋友、曾经贫穷的母亲,所想要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虽然,这个母亲没有办法去和她描述这种情感。

  我告诉她们,希望已经离开过去生活模式的她们,学会和原生家庭和解并和谐相处。

  德芬:追本溯源,尊重自己的源头

  世上确实有很多不称职的父母,那我们无疑就是受害者了。但是抱怨是没有用的,想要快乐,必须改变自己,放弃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这是唯一的路。内在的平安喜悦要由自己负责,你还是可以在内心平静理解的情况下,与父母互动,你越是能与自己的源头和睦相处,就越能爱他们,人生就越顺遂。

  你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必须在父母呵护下成长的孩子,而是个成熟的大人了,但你内心深处还住着一个缺乏关爱、非常不满足、不快乐的内在小孩。请你在每次觉察到他的时候安抚他——你可以成为自己想要的那种父母,关爱、接纳并包容你的内在小孩。

  而面对父母,你要知道,他们怎么对待你是他们的事,但你如何对待他们则取决于你。孝顺父母天经地义,因为是他们把你带着这个世界,光是为了这一点,你就该感激他们。追本溯源,尊重自己的源头,会为你的生命带来意想不到的丰富。

  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详细解释:

  1. 家庭影响:家庭是我们最早接触并长期生活其中的环境,父母的行为、态度和言语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的性格、价值观、行为模式等很多方面都受到家庭环境的塑造。因此,与父母的关系往往与我们的过去紧密相连。

  2. 情感纠葛: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感纠葛,包括爱、恨、失望、期望等。这些情感可能源于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对我们的期望、对我们行为的反应等。这些情感纠葛可能会伴随我们很长时间,甚至影响我们的成年生活。

  3. 自我认知:当我们努力与父母和解时,我们实际上也在重新审视和评估自己的过去。我们会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与父母的关系、自己的情感反应等。这个过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认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见、误解或情感包袱。

  4. 放下包袱:与父母和解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接受他们的一切行为或放弃自己的感受。而是要学会放下过去的包袱,不再让过去的经历阻碍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当我们能够放下这些包袱时,我们就能够更轻松地面对未来,更自信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5. 建立健康关系:与父母和解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健康、更和谐的家庭关系。当我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父母的行为和感受时,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与他们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健康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整个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总之,与父母和解确实是与自己的过去和解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放下过去的包袱、建立更健康的家庭关系,并更自信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与父母和解其实是和自己的过去和解】相关文章:

和过去和解的正能量短句子收藏11-05

论诉讼和解03-06

患者和医院的和解协议书10-27

和解的协议04-24

国学经典名句和解读09-27

odd的用法和解析04-26

刑事和解制度研究03-24

和解协议范本12-27

和解协议范本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