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逾七成上海市民年收入超过5万元!

时间:2021-03-11 15:08:37 工资待遇 我要投稿

2016逾七成上海市民年收入超过5万元!

  数据统计显示,上海男性劳动力的个人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女性。下面小编为你详细的介绍最新相关情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据《劳动报》报道,申城市民收入水平如何?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上海民生民意民情系列报告之收入消费篇”,逾七成人年收入超过5万元,不过大多数人的家庭总消费比例也较高,超过了收入来源的40%以上。

  中等收入占多数

  数据显示,个人年收入在“5万元及以下”的占29.7%,“5.1万-7万”的30.6%,“7.1万-10万”的25.3%,“10万元以上”的14.4%。这意味着,个人年收入在“5.1万-10万”之间的市民占55.9%,说明中等收入水平的居民已占多数。

  从家庭年收入来看,家庭年收入在“10万及以下”的占23.2%,“10.1万-15万”的占37.5%,“15.1万-20万”的占24%,“20.1万及以上”的占15.3%。由此可见,家庭年收入在10万-20万之间的比例合计已达到61.50%。结合个人年收入与家庭年收入的统计数据,可以认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结构已经初步显现。

  男性收入明显高于女性

  统计显示,男性劳动力的个人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女性。

  据了解,女性劳动力的个人年收入在“5万元及以下”和“5.1万-7万”的分别占38.8%和34.2%,男性劳动力的对应百分比仅分别为19%和26.2%。但是,男性劳动力的个人年收入在“7.1万-10万”和“10万元以上”的占比分别达到29.7%和25.1%,而女性的对应比例则分别只有21.5%和5.4%。

  此外,不同学历水平的劳动力的收入报酬也具有悬殊差异。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而言,年收入在“10万元及以上”的占21.5%,“7.1万-10万”的占30.1%,“5.1万-7万”的占32.4%,“5万及以下”的占16%。而对于大专以下学历的劳动者而言,年收入在“5万及以下”的比例就占到52.5%,而年收入在“10万元及以上”的'则仅占2.5%。

  另外,“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年收入均值最高,达到11.09万元/年;其次是“企业管理人员”,为10.75万元/年。紧随其后的依次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负责人”(9.15万元/年),“小业主、自雇者”(8.76万元/年),“一般专业技术人员”(8.56万元/年),“技术工人”(8.24万元/年)。“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年收入均值为6.85万元/年,“一般工人”、“退休人员”、“农民”和“失业/无业”人员的对应数据分别是5.66万元/年、4.38万元/年、3.5万元/年和2.05万元/年。

  家庭总消费开支高

  与去年相比,9.2%的居民的个人年收入有明显增长,比2015年的4.7%增长了近一倍。52.6%的居民的个人年收入略有增长,而表示个人年收入没有变化的居民占比是36.3%,另分别有1.7%和0.3%的居民表示收入“略有下降”或“有明显下降”。

  过去一年,大部分居民家庭总消费占总收入的比例在40%以上。其中,29%的居民家庭总消费占总收入的比例居于51%-60%之间,23.8%的居民家庭总消费占总收入的比例居于41%-50%之间,另有19.3%的家庭的这一比例“大于60%”。而家庭总消费占总收入比例在“21%-30%”和“20%及以下”的家庭仅分别占8.9%、1.9%。由此可见,超过七成家庭将40%以上的收入用于日常消费,说明多数家庭的消费水平较高。

  相关阅读

  部分省事业单位年终奖入社保 岂不变成降收入?

  最近,部分省份将年终奖计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引发争议。

  心疼当期收入减少的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者不满意:本来工资就不高,再从年终奖里划掉一笔,入社保岂不变成了降收入?为什么很多企业不把年终奖、股权、期权收益通通计入缴费基数?

  参加企业养老的人也不满意: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待遇原本就比企业高一截,年终奖纳入后,未来差距可能更大,改革真的是要缩小差距吗?

  不同地方的参保者更免不了做比较:为什么有的省份没提年终奖的事儿,是不是自己所在的地方养老基金不够用了?

  年终奖计入缴费基数,影响并不复杂:当期收入降低、未来养老待遇提高,对参保者总体上不构成利益的减少。小细节引来大动静,背后指向不同人群对养老保险的公平焦虑。

  促进公平,是养老并轨的最大意义所在。此前养老“双轨制”屡遭诟病,主要是由于“制度轨道”不统一。并轨后,人人要缴费,缴费比例一致,退休待遇计发办法一致。有了统一的制度安排,养老公平就有了制度基础,改革因此赢得最大共识。

  此次部分省份年终奖计入缴费基数,恰恰触动了人们对制度不一致的担心。这一风波提醒政策制定者,在大的制度并轨后,还要力争在操作中尺度一致,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平。一方面,操作办法要立足“全国一盘棋”,不同省份、大中小城市,在缴费基数、项目选择上应当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并做到公开透明。另一方面,要正视多年来企业参保员工缴费工资低于实际工资、最终影响养老金替代率的问题,完善实施细则,使缴费基数的确定更接近真实的缴费能力。

  一谈到缴费人们就紧张,也反映了对社保的纠结。多缴多得,这道理讲了这么多年,谁都明白。但现实生活中,那些日子过得不太宽裕的参保者,宁愿先管眼下。去年以来,为降低企业成本压力,我国两次下调企业缴纳的社保费率。实际上,类似的压力对参保者个人同样存在,年终奖计入缴费基数也由此引起不小的情绪反弹。化解这种纠结,有必要在明确缴费基数的同时适当控制基数、降低费率,增加公民的获得感,也让所有参保者愿意据实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