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冬至学生手抄报

发布时间:2017-12-19 编辑:yangjie

  冬至的由来特点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冬至传说之一

喜迎冬至学生手抄报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冬季一种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喜迎冬至学生手抄报

  冬至祝福语大全

  冬至到访,养生有道,静神少虑,快乐第一,不计琐事,豁达心里,头脚保暖,感冒远离,劳而勿过,注重休息,适当运动,慢跑太极,食宜多样,谷肉蔬配,温热当道,热粥为宜,起居有常,早睡晚起。关怀送上,安康伴你!

  冬至拉长了黑夜,变不了我对你的思念;冬至冷却了空气,冰冻不了我对你的牵挂;冬至点缀了四季,再美的日子也不能忘了给你问候。冬至到了,祝冬至快乐,合家欢乐,健健康康,幸福美满!

  冬至到了,团团圆圆一家子,热热闹闹吃饺子,开开心心馋嘴子,快快乐乐暖肚子,冬至节气好兆头,吉祥如意美日子,祝你健康好身子,平平安安一辈子。

  冬至祝福语 冬至节祝福语大全

喜迎冬至学生手抄报

  炎已退,寒未到,金秋时节好时光;夏至热,冬至冷,正值秋分多凉爽;日不长,夜不短,收获季节秋忙忙;身体壮,事业长,短信祝福送吉祥。祝快乐!

  立冬至,问候传,路途遥远,短信传思念,短信虽然小,价值就1毛,情谊却不小,含义有千万,祝福声声在里面,健康平安念一念,愿你幸福快乐能长远!

  立冬至,万物始收藏,收拾心情,将快乐藏在心上,收拾生活,将笑容藏在脸上,收拾工作,将努力藏在办公室,收拾短信,将我的祝福永远收藏!

  冬至时,祝福至:生活如画如诗,日子快乐滋滋;爱情如醉如痴,家庭温暖丝丝;烦恼夭夭逃之,心情舒舒适适;迎着初升旭日,尽展潇洒英姿!冬至快乐!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