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小学二年级新年手抄报

发布时间:2017-01-30 编辑:莲喜

  如果一句“新年快乐”不足以表达我深深的祝福,我打算再送一个省略号给你,内含所有字面不能表达的意思,一切尽在不言中。新年快乐。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猴年小学二年级新年手抄报吧,希望你会喜欢!

  少数民族过春节

  拉祜族

  拉祜族在正月初一至初四过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过小年。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的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

  满族

  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神"字。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恐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恐日子过得没有门路。

  畲族

猴年小学二年级新年手抄报
猴年小学二年级新年手抄报

  畲族过春节要舂糍粑,取其谐音,祝愿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糍(时)运,日日粘粘(年年)甜。畲族祀奉"盘瓠"祖先,大年初一,全家叩拜"盘古祖图"(根据盘瓠传说绘成的画像),讲述祖先创业的艰辛。

  土家族

  土家族过春节要跳"摆手"。过去跳摆手舞时,要先在"摆手堂"挂三笼帐子,帐内挂猪头、猪肉、香烛和野猪的头、蹄等,然后由身穿红色法衣头戴法冠的老土司手持法器,带关摇摆呐喊,男女老少都参加,拜了神后再跳舞。现在土家族除了跳摆手舞外,还要耍龙灯、耍狮子、表演戏剧和武术等。

  佤族

  佤族在大年初一互相祝贺,特别要向寨子里的长者拜年。拜年时,双方互赠芭蕉、糯米粑粑和甘蔗,象征团结和睦。沧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节日晚上聚在广场跳圆圈舞,老年妇女则穿长裙,几十个人为一队,手搭前人双肩,边唱古老的歌曲边轻移舞步。

  小结

猴年小学二年级新年手抄报
猴年小学二年级新年手抄报
 

  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年关”来历》

  每逢春节即将来临之际,社会都流行“年关”的说法。“年关”到底从何而来?在不同时期又有着怎样不同的意思呢?。

  关于“年关”的来历,社会上流传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最易被公众所接受。

猴年小学二年级新年手抄报
猴年小学二年级新年手抄报

  这一说法是个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散居在深山密林中。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来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诸如吃“年夜饭”、全家人守岁等过“年关”的办法。

  当然这只是传说。事实上,在古时,人们靠天吃饭,收成不好就要向地主借粮,年前得还,期限是年前,还不了就等于借两年。因而对于一些贫苦的群众来说,过年就象过关一样,过得了是万幸,过不了就得卖儿卖女或者逃荒。

  发展到今天,“年关”的意思丰富了许多,甚至有“年关综合征”的说法。对于职场人而言,本来规划好的目标在这一年却未能实现,或是在工作中并不如意,“年关”就成了他们跳槽的时节。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