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网>主页 > 手抄报 > 重阳手抄报 > 重阳手抄报内容:重阳的文化

重阳手抄报内容:重阳的文化

发布时间:2017-05-14来源:手抄报资料网

  史料记载,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曾到西峡登高赏菊,元好问等还在西峡留下了传世佳作。以“重阳”命名和与“重阳”相关的地理标识就有20多个,全国独一无二。重阳寺现存的“天子万年碑”和“李氏瓦”等都是重阳文化的有力佐证。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到这里登高、喊山、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戴茱萸囊等风俗习惯,已留传近两千年。 保卫重阳文化,是传统文化复兴、回归的必然趋势。最近三鹿奶粉事件说明,一些人的道德已经跌破了底线。所以要进行包括重阳文化在内的文化和道德重建。因为,传统文化如果不保护,中国人的文化归属感就会弱化。重阳文化和旅游联姻,增加了旅游产业的附加值。我建议在重阳乡搞一个古街乡、古村落,装载民俗文化,重现农耕时期的场景;搞民俗文化院,收集、保护老百姓的民俗用具、生活用品;要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以传统文化为内涵,以孝文化为灵魂,把西峡打造成中国的孝文化研究中心、展示中心,形成孝文化的胜地,为天下孝子找一块下跪的地方。

  重阳是全民族的节日,登高赏菊使其又多了一重现代的意义。西峡举办重阳文化节可谓功德无量。

  重阳节包含三层意义:一是敬老孝亲,通过关爱让老人心情舒畅;二是亲近自然,登高赏菊,戴茱萸,饮佳酿,既强身健体,又陶冶情操;三是重阳节是诗的节日,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重阳登高赋诗,赏菊吟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重阳诗,体现 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内心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三重意义。正因为重阳节有古今并重、时尚与传统契合的特征,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无论是郊游登山,还是广场体育活动;无论是菊花的评赏,还是水果药材的品鉴,都能纳入重阳的活动之中。西峡挟中原与荆楚文化的双重风采,是重阳节日文化集中的表现地,当地浓郁的节日气氛让人陶醉,更有无数可供今天展开活动的自然与人文上的便利,如能假以时日,一个集传统节日之美与当代活动之盛的西峡重阳文化节必然令国人瞩目。

栏目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