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的跳槽与坚守

时间:2021-03-06 17:12:36 职业生涯规划 我要投稿

职业经理人的跳槽与坚守

     在中国做职业经理人也许是最幸运的。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机遇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但是,面对机遇背后的诱惑和风险,究竟是跳槽还是坚守?这是许多职业经理人常常需要面对的抉择。其实,不同的答案,都能带来一样的精彩。
  三位有着不同行业背景、不同经历,和不同性格的成功经理人,在帮助雇主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伊顿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高峰、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总经理董诚康(akram touma),以及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的ceo王戈,与我们分享了各自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的体会。

职业经理人的跳槽与坚守

   高峰:为自己创造机遇

  你的职业生涯看起来非常丰富多彩,跨越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也做过不同的职位。大概谈谈你的经历?

  高峰:从1985年我大学毕业到现在,一共换过5份工作,中间还在美国读了两个学位。我在中直机关、跨国公司还有本土创业企业都工作过。涉及的领域包括业务拓展、兼并收购、融资、战略规划等方方面面。最长的做了六年,那是在通用汽车;最短的不到一年,在ut斯达康。2002年开始,我加入了伊顿,现在负责公司在整个大中华区的经营管理。

  看起来你似乎是那一种不太“安分”的经理人?

  高峰:我先要给自己正名,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很爱跳槽的人。与其说不太安分,不如说我是很愿意接受挑战的。当然,在国外,为同一家公司工作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是很常见的。而在中国,二十年的时间,几乎浓缩了欧美将近一百年的发展,整个大市场充满了各种机遇。

  我比较擅长抓住机遇,或者说为自己创造机遇。举个例子,大学毕业以后我进了商业部,在那个时代,中直机关基本上是最理想的工作了。和我一起毕业的年轻同事里,很多都过着非常安逸的生活,下了班一起打打牌聊聊天。而我一直坚持学英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就是觉得时间不能这样浪费。后来美国巨人公司有一个领导力项目到商业部来招人,我很自然地就拿到了这个机会。

  如果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能够抓住那么几个重要的机遇,就会和他的同伴区别开来。而机遇不是你等来的,有时候靠自己去创造和发现,并且你要时刻准备好,要有能力去抓住它。

  你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换公司?

  高峰:每个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都有一个规划,而公司也会给你提供一条职业发展的道路。那么这两者是不是能吻合?如果是,长期做下去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不,就有两种选择,要么你自己调整自己,按照公司给你的那个方向做下去;要么你就坚持自己的选择,换一家能够符合你期望值的公司。这是一个互相调适的过程。

  比如我当时离开通用,就是因为公司把我从中国调回了美国。虽然那是一次升职,但是我觉得国内更适合我。我分析过自己的优势:既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市场,又对跨国公司的管理体系非常熟悉。回美国不是我想去的方向,那么我就决定离开。

  有些人不太愿意轻易离开自己熟悉的领域,认为“做熟不做生”,面对新环境总觉得有压力。你会有这种感觉吗?

  高峰:压力肯定是有的。说到这个我想起了1988年我刚到美国的时候,衣食住行所有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我连麦当劳是什么都不知道。开始那半年真是非常痛苦,但是我觉得自己一定能过这一关。我属于满外向的人,比较乐观、自信、愿意主动和别人沟通。

  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帮了很大的忙,包括刚到伊顿来做总裁的时候。你知道,员工对一位新老板,很容易因为不沟通而形成隔阂。我一来就跟大家说,直接称呼我的名字,而且只要我办公室的门开着,就可以随时进来找我,不用和秘书约时间。这些都帮助我融入新环境。

  面对新工作,也要保持自信,遇到问题不要逃避或者着急。当然自信不是盲目的,前提是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儿,有什么潜力,然后理清头绪,从细节入手去做。以前我的职业背景更多侧重在财务方面,但我也擅长做战略规划和业务扩张,所以有信心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经营一整盘生意。伊顿给我提供了一个从cfo转向ceo的挑战,这当然有压力,但更是一种吸引力。

  总是喜欢新挑战的这种性格,会不会影响你对一份工作的长期投入呢?

  高峰:人对环境的适应并不是无限的,当有些事情超出了你的原则,你就会想这里真的并不适合你。而且任何公司都不是靠一个人能够改变的。

  至于喜欢挑战,和长期投入,两者本身并不矛盾。挑战其实无处不在,只要公司和职业经理人的目标一致,双方就会保持长期的合作。

  以你的个性,为什么没有自己创业?

  高峰:创业并不是唯一实现理想的方式。我在伊顿的这五年,我们从5家工厂、1,000多名员工,发展到20家工厂、5,000多名员工,增长非常快。只要有创业精神,并且找到了适合的平台,即使是做职业经理人,也同样可以找到满足感。 董诚康:享受现在的工作

  你在酒店这一行工作了二十多年。还记得你的第一份工作吗?

  董诚康:当然。那是在我十八,九岁的时候,我在伦敦一家酒店的餐厅,做些洗盘子、削洋葱这类的杂事。

  过了多久后,你第一次成为一家酒店的总经理?

  董诚康:大约十八年。这些年充满了乐趣,我在世界上的三个大洲、五个不同国家的酒店工作过,酒店所有的基层岗位我几乎都曾做过,包括调酒师、行李员、前台接待等等。36岁时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加入了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集团(starwood hotels & resorts)。当时在桂林喜来登酒店,我成为那里的总经理。之后这十年,我一直为喜达屋集团工作。

  从酒店最基层的员工,到顶级豪华酒店的总经理,这种经历,对你现在的员工来说是很好的榜样。不过十八年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愿意等待那么久,他们总是希望尽快地获得提升。你对他们有些什么建议?

  董诚康:在酒店行业,不管你学的专业或者你的背景如何,第一份工作必须是很初级的,每个人都一样。侍应生、收银员,前台,所有岗位的人都有机会成为总经理。我把这些经历看作人生的财富。

  在中国,特别是在上海,酒店业的员工流失率很高。因为在这里,一年有十家左右的五星酒店开业,而在欧洲,有时两年才新开一家。所以机会的确非常多,我能够理解那些总是在酒店之间跳来跳去的年轻人,不过这对职业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他们需要更多的耐心。

  年轻人觉得跳槽能够获得更快的提升,更多的加薪。难道不是这样吗?

  董诚康:我也经历过那个阶段。但我慢慢发现,那样的简历是非常虚弱的。现在站在一个总经理的位置,我宁可雇用一个在四星级酒店工作了2年的人,也不愿选择一个每三个月就换一家豪华酒店的人。

  让我这么说吧,人生就像一场等待的游戏。每个人都在等待“正确”的工作,就像他们等待“正确”的房子、“正确”的车子、“正确”的爱人。人们总觉得下一个才是更好的,这些人往往错过了眼前的生活,眼前的机会。

  我的感受是,要活在现在,享受现在的工作。所以即使我做侍应生的时候,也是专心致志地去做。因为我知道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将影响我的未来。

  酒店就像一个金字塔,越到高层职位越少。你这十年一直在同一家酒店集团工作,是否会影响职业发展的速度呢?

  董诚康:喜达屋有一套很完善的培训和发展体系。随着集团的发展,作为酒店经理人,我也同样能够获得很多的机会。从桂林喜来登,到澳门威斯汀,以及现在的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我所管理的酒店规模越来越大,员工人数也越来越多,酒店的定位也各不相同,这对我的管理能力都是不同的挑战和提升。

  一个人成功与否,往往是由人脉决定的。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得越久,就会有更坚实的基础。同事成为了朋友,我们相互信任,了解彼此的工作风格,这对开展工作很有好处。另外,领导能力需要更长的时间去体现。每个人都可能在三个月里做得很好,但是怎么在五年、十年内保持酒店的增长就是完全不同的工作。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需要时间和耐心。

  那些没有耐心的人,常常是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然后就会想我不适合这里,换一份工作就能解决。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问题并不会走开,而是一直跟着他,所以他们只好不停地跳来跳去。

  你怎么培养自己的耐心?

  董诚康:我很喜欢一种日本的运动,“合气道”(aikido),类似于柔道。这项运动无关输赢,讲究以静制动,是最不具竞争性的项目,没有任何人能说自己是世界第一。这对我的性格影响很大,让我能安静下来,面对自己,耐心思考。

  在这一行做了这么久,还会有对工作的.激情吗?

  董诚康:很多人找到工作都是因为巧合,而不是因为爱好。如果你能够把自己真正爱做的事,变成职业,那么就永远不会失去激情。假如你不喜欢和人打交道,那么做酒店这行可能是个悲剧。

  我的余生都会继续管理酒店,这是我的“dna”。即使我明天中了几千万美金的彩票,我也不会辞职,我愿意继续工作,无偿的。因为我确实热爱它。  王戈:职业生涯要经营

  请谈谈你的工作经历?

  王戈:我1990年大学毕业,那个时候找工作有点难,说起找这份工作的经历还挺有意思:那天我去菜场买菜,回来的时候经过一个写字楼,看到上面写着“东方科学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当时正惦记着找工作的事,我忽然想:“这里是不是需要人呢?”于是我都没回家,拎着菜就闯进去了,说我是学电子工程的刚毕业的学生,想找一份工作。没想到对方说:行啊!我们需要学这个专业的,你明天就来吧。第二天我就穿得整整齐齐地去了。就这样我来到了这家公司。这十几年来我在这个集团公司下面的三个公司工作过,从技术支持做起,然后做销售,再到副经理、经理,一直到副总经理、总经理,从1998年开始,我开始担任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公司的负责人,一直到现在。

  当初来到这家公司的时候,想到过会在这里工作这么多年吗?

  王戈:说实话,我自己也没想到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多年,当初我来的时候,打算在这里最长就呆两年。

  那你为什么最终在这个公司工作了这么多年呢?

  王戈:关于“走”还是“留”的问题,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树挪死,人挪活”,换一个公司,可能会收入高一点,发展空间更大一些。但同时中国还有一句谚语,叫“滚动的石头不生苔”,每换一个公司,你都需要重新积累,你的能力需要重新被大家承认—来到一家新公司,头三个月,才算是和大家认识了,第一年如果还没有被赶走的话,那么算是大家接受你了,接着你还要再花时间融入这个集体,继续取得大家的信任和认可。如果你是真有点想法的人,到你能甩开膀子干的话,起码要到两年以后了。所以“走”有“走”的道理,“留”也有“留”的道理,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考虑。

  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王戈:我认为最主要有两个:第一,你所在的公司以及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这是决定你职业发展的很重要的因素。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实际上意味着你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高的职位、更多的收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的发展机会也会受到影响。

  第二,这个公司和我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是否匹配。你自己最大的优势和这家公司最需要的能力是否有很高的重叠度。我是学电子测试和电子工程的,但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踏踏实实搞科研的人,所以我要去研究所就不合适。这是一个在it行业做服务和流通的公司,我愿意和人打交道,也善于沟通,所以这家公司对我来说就很适合。我后来从技术支持转做销售,后来做管理,发挥出了我的优势。

  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一个人就不用考虑跳槽的问题,他要考虑的就是怎样努力地干,如果你努力地干了,那么成功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了。

  在这些年当中,一定也有很多其他的机会,你想到过离开吗?

  王戈:有过这样的时候。比如参加工作头一两年,就有这样的机会。当时做一个项目很成功,跟我们合作的一家英国公司就想挖我去,然后在中国设立一个办事处,我来做首代,当时确实有点动心,但最终还是没有去。

  还是从前面说的那两个因素考虑,那个公司的产品市场容量很小,前景很有限,所以虽然两边的收入很悬殊,我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留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决定还是很正确的,因为当年的那家公司已经不知道到那里去了,而今天我负责的这家公司已经是国内仪器仪表行业最大的产品经销商、系统集成商和综合服务商之一,发展前景非常好。

  很多人跳槽是因为失去了进入公司时的新鲜感,希望换一个环境去寻找新的挑战,你在一个公司工作了这么多年,是否新鲜感也在失去?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王戈:新鲜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想拿婚姻做比方来探讨这个话题:婚姻专家说了,爱情的保险期最多是18个月,婚姻不是“结”出来的,而是“经营”出来的。“经营”出来的婚姻才会长久。

  同样的道理,当你在一个公司的时候,你需要经营你的职业生涯、你的团队,你手头的事情。怎样经营呢,一个是不断地扩大(enlarge),获得提升就是一个典型—原来你管一摊事,现在要管三摊,不断地有新的面孔和新的挑战。另一个是不断地丰富(enrich),不断地学习新东西,不断成长,就会不断产生新鲜感。

【职业经理人的跳槽与坚守】相关文章:

关于经理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实务10-23

职场人跳槽的学问07-29

职业性格与职业生涯规划有关07-03

坚守承诺的高尚之美职场故事06-22

职业生涯规划 的步骤与方法11-21

职场人实用的跳槽原因04-02

职场人跳槽时必备的知识12-27

职场人应知道的跳槽因素07-29

关于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10-31

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总结与感想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