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强化思想教育介绍

时间:2022-08-14 22:31:03 综合指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强化思想教育介绍

  一、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所暴露出的就业思想问题

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强化思想教育介绍

  (一)思想状态低迷,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对职业前景的信心。

  随着近年来高校连续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高校毕业生思想压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表现为情绪低落,对职业前景缺乏信心。而现在又是“以市场为导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就业市场开始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移。在这种就业机制面前,高校毕业生感觉失去了依靠,于是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了及大的不适应,普遍认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身难以找到施展才能,实现理想的平台。因而他们开始荒废学业,错误的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与其四年后颠沛琉璃,不如好好享受四年美好时光,如此一来,在大学的校园里,谈恋爱、玩游戏成为了很多天之娇子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由于毕业生就业在结构性和地域性的“供大于求”及就业期望值过高等问题的存在,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人才竞争中,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和打击是不可避免的,其心理上和精神上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但毕业生缺乏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认识,必然导致心理上的失衡,产生心理误区,思想状态低迷,进而影响就业。

  (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缺乏主动性,自主意识不强。

  首先,我们应看到今天的高校毕业生,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其依赖思想在头脑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就业问题上,很多毕业生过度的依赖父母、老师,就业缺乏主动性.自主意识不强。在以市场为导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思想上的过度依赖已经成为他们就业的羁绊。然而以市场为导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环境要求毕业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融入就业市场,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分析用人需求的变化,掌握市场用人的理念、用人的标准,进而客观的评价自我,准确定位,瞄准职业目标。

  其次,在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上招聘,视频面试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招聘人才的重要手段,而恰恰相反的是有的毕业生宁愿将毕业前的宝贵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视频聊天上,也不愿花些工夫浏览一些人才招聘网上,更不用说投递一份象样的电子简历了,有的即便是投递了电子建立,而事后却不再关注,缺乏与用人单位的自主联系与沟通。于是,在就业问题上,等待成为了很多高校毕业生的“通痛’。

  (三)就业期望值过高,功利思想较重。

  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实现自我的职业理想本身无可厚非,倘若过分的追求高薪金、高回报必将导致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困难重重。高校毕业生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更多地是实践技能的欠缺,而实践技能恰恰是用人单位最为看中的部分。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有一段长时间的工作熟悉期,要在短时间内给用人单位创造较大的物质利益,能做到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在此前提下,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工资待遇,无疑是给自己在就业问题上设置一道门槛。

  其次,有的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过程中,心态浮躁,急功近利,不愿从事基层工作,片面追求管理岗位,向往轻松、安逸的工作环境;在工作地域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区,不愿服务西部,到贫困地区工作,也不愿考乡镇一级的公务员,包括不愿参加‘链调”,到乡镇政府机关工作。这些功利思想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不利于毕业生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职业道德意识、就业诚信意识缺失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伴随而来的也有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有些人的社会责任意识、道德意识逐渐淡化。在这种氛围下,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突出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轻集体,注重自我的发展,而忽视社会和整体的利益;频繁“跳槽”,不严肃对待签约行为,单方面毁约,不履行合同、协议,“一走了之”现象频频出现。这些行为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信用危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目前高校毕业生诚信意识较淡薄。这一方面损坏了学校的形象,不利于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挫伤了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毕业生个人的发展。"

  二、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

  (一)加大就业指导课教学力度,强化就业形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将“大学生就业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让其成为必修课或必选课,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就业信息收集与整理”、“就业政策”、“就业心态与调试”、“就业形势”、“就业与创业”等系列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正确、客观的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及适合的工作性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做好“人职匹配”。其次通过就业指导教育,当代大学生应该明白“就业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供过于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地域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大学生通过强化“内功”,加强自我修炼,提高就业能力是可以顺利实现就业的。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中,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是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前提条件,也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高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利用课堂教学、个体咨询、团体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自我调试能力,同时与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一道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的困难与挫折,强化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以良好的就业心态参与竞争,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理论认为。一个人在“能干”和‘愿干”的前提下,找到适合的岗位是切实可行的。就业就是要一个人能在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才干,同时服务于社会的岗位上工作。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要求毕业生能够变主动为主动,在就业问题上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激烈的竞争寻求理想的职业。

  其一,树立敢于面对挑战、勇于竞争的思想观念。市场经济显著的特征之一就业竞争,竞争使市场更具活力。同样,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竞争也不可避免,竞争能够体现公平、公正,体现个人的实力,符合自然生存法则,有利于优胜劣汰,有利于用人单位选好人才。其次,通过激烈的竞争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个人潜能。所以,毕业生要树立竞争意识,积极主动的做好就业前准备,坦然面对竞争。

  其二,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就业期望即是毕业生在工资待遇、工作地域、工作岗位上的一种期待。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如果毕业生把就业期望值定得过高,而又没有对自我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其次,当代大学生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就业思想教育,对当前的就业环境、就业政策应当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所以应该有“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思想观。另外,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因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到农村去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以此满足新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因此从一而终的职业已不复存在,所以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也符合“职业生涯规划理’。

  其三,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对大学生而言,自主创业是毕业生通过自己的合法劳动,以开办公司、从事技术开发、科技服务及其他经营活动来创造就业岗位,并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一种就业方式。它一方面能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能激励毕业生利用自己的文化专业知识创造自己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强化思想教育介绍】相关文章:

就业指导大学生自我介绍01-24

大学生就业指导自我介绍03-20

就业指导大学生自我介绍6篇01-25

就业指导大学生自我介绍(6篇)01-25

大学生就业指导自我介绍5篇03-20

大学生就业指导自我介绍(5篇)03-21

大学生就业指导自我介绍(通用14篇)03-31

大学生应掌握的实习技巧10-19

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能力10-29

面试自我介绍应包含哪些内容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