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30名北大才子参与绵阳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

时间:2021-03-19 09:06:55 自主创业 我要投稿

三年30名北大才子参与绵阳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

  回想两年前的见习经历,时任北大就业创业见习团团长的李韦还是一脸的热情洋溢。

三年30名北大才子参与绵阳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

  2010年11月,团市委与北大团委签署了《北京大学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作协议》,使绵阳成为北大在四川地区的第一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迄今为止,共有30余名北大优秀研究生、博士生等来绵参与见习或公益活动。在加强与北大校地合作的同时,也为绵阳引进优秀人才、建设西部人才集聚高地开辟了渠道。

  北大学子 回到家乡挂职锻炼

  今年25岁的李韦,如今已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方向2012级的博士研究生。

  2011年7月,带着“体验基层工作,了解家乡就业状况”的想法,李韦和其他9位北大的博士、硕士奔赴绵阳。因为是队里唯一的绵阳人,李韦被选为见习“先锋队”的队长。而没有工作经验的他,此行的工作岗位却是“团市委城乡青年部部长助理”。

  到了见习基地后,到底做些什么呢?首先最重要的还是岗位见习。于是,李韦便直接参与到团市委下属青少年活动中心大楼重建的一些工作。援建方、施工方、监理方,以前从未接触过建筑施工的李韦,在其中奔波穿梭。除此之外,李韦和队友们还到社区,研究社区创新管理的情况。

  一方面积极走访调研,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成了见习团队工作间隙的`主要工作。

  短短的半个月见习期结束,每一个参与者都各有感悟。“虽然我成长于基层,但直到真正参与这些工作后,才真正认识到基层问题的复杂和开展基层工作的困难。”李韦表示,对其个人来说是笔宝贵的人生经历。

  亦师亦友 高材生的新定位

  自2011年见习团的第一梯队来绵参加见习活动后,此后的每年暑假,绵阳的城区、乡镇都会迎来这样一批高材生。虽然名为“见习”,但在活动中,合作探讨、相互学习,见习团的成员们与见习单位的同事,也形成了一种亦师亦友的默契关系。

  乡镇土地规划构建、社区管理创新调研、政治思想交流、青少年活动阵地筹备……在2012年见习团的工作记录本上,每位同学的工作任务都分列清楚。从乡镇政府到社区街道,从龙头企业到学校机构,见习地点不尽相同,工作内容也分门别类。

  “虽然我们所做的贡献有限,但还是希望把无限的爱和关怀留在这里。”作为2012年见习团的团长,北大学生沈鑫对当时在涪城区三里社区开展的“集善之家”活动,记忆犹新。教弹电子琴、交流学习英语、辅导功课、开展户外素质拓展,虽然比不上专业课题的调研,但沈鑫和队友们用这种简单、真诚的方式,与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搭建起了一座友谊桥。直到现在,沈鑫还和当初的几位小朋友保持着联系。“一点点的关怀,对他们来说就是十分的鼓励。”对于见习活动的经历,沈鑫说收获的不仅是经历,还有一种精神。

  自2010年11月合作开展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工作达成协议以来,共有30余名北大优秀研究生、博士生、高年级本科生来绵参与就业创业见习和公益服务。见习地点分布涪城区、安县等多个县市区。

  校地合作 搭建人才引进新平台

  谈到博士毕业后的打算,李韦毫不避讳地说,将优先选择回家乡工作。“因为学术是我的优势,希望能结合优势,从政或者做一些学术。”

  参加完“青年就业创业见习”活动后,给双方都带来了直接而明确的影响。“见习活动其实在学校和地方单位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把地方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高校人才的培养输送结合起来。”绵阳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见习活动,帮助高校人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也为地方单位引进人才提供了参考和选择。

  据了解,今年8月5日,北京大学与绵阳团市委已签订了新一轮的校地合作协议。在此前合作的三年中,通过参与实际工作、岗位调研、志愿服务、主题会议等形式,使“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成为了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有力推手。虽然目前还没有留在绵阳就业创业的同学,但随着绵阳建设创新高地、打造人才洼地,全市支持就业创业的浓厚氛围必将成为高校学子们施展才华的绝佳平台。

【三年30名北大才子参与绵阳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相关文章:

就业见习简介03-31

湖北吸引台湾青年前来就业创业04-01

青年创业集市活动计划10-28

妇女创业就业调研情况08-14

就业创业指导效果分析03-27

2021年北京就业创业07-08

青年不就业的类型及点评04-01

关于青年就业情况的调查汇报11-18

青年就业情况调查报告04-11

就业创业安排情况报告范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