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面试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课稿

时间:2021-03-16 16:29:39 综合指导 我要投稿

教师资格面试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课稿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教师资格面试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课稿

  说课人:刘永敏 各位老师好,我的说课内容是《烛之武退秦师》,为了说明我的教学思路,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特点及反思等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地位

  《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人教版高中必修五本教材中共有文言文单元5个共17篇文言,内容涉及:古代记叙散文、山水游记散文、议论性散文、人物传记和古代抒情散文。本单元学习先秦历史散文,学习本单元,要重视反复诵读以提高对文言的语感;并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并能用现代观念加以审视;学生在反复朗诵中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特有的简洁美,在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叙事脉络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指导学生学好这篇文章,打好基础,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2.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扎实掌握1-3段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升文言文阅读及翻译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分析归纳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断方法,并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烛之武,晋文公,秦穆公等人物形象,并初步感知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并领略文言叙事所特有的简洁之美,提高对文言的审美技巧

  3.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目标设定,

  (1)理解并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法的意义和用法。

  (2)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3)分析烛之武的形象及烛之武的说话艺术技巧。

  4.教学难点:

  1

  一,

  二,烛之武的劝说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语言技巧高超,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层层递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不但体现了烛之武的性格,也表现出了先秦散文的语言艺术,是教学中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根据该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学习基础,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巩固文言语法知识,提高文言文语感及阅读能力。多数学生常常死抠字词句,把完整的文章纵向割裂,使完整文章变成零碎的文字材料,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应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从横向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语法知识及内容和思想,并联系历史背景将文章纵向联系,使学习活动变得充实,丰富,饱满。

  2、讨论法:通过自由讨论或小组讨论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型能力。让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该文内容,并向教师进行反馈,形成双向的教与学,达成教学的交流及反思。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扩充课堂容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烛之武退秦师连环画及课文音频朗读)。这也充分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三、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 :刚踏入高中的学生,古文学习的兴趣还有所缺乏,学习的方式单一并仍停留在初中阶段。针对这一现状,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进行学法指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本课的学法有自主预习法,反复诵读法,讨论探究法,延伸拓展法。这些方法关注的是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培养学习能力,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课时:2个课时(只说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1、布置预习

  ⑴ 通过网络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左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⑵ 熟读全文,参看提示、注释,疏通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结构及内容。

  如此预习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学习任务,课前预习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育的理念。 课前预习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为民主型新课堂的进行打下了基础。

  2

  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从某种角度看,人类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军事外交的发展史,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军事外交家,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既保国家人民安全,又为中国历史写下一篇篇瑰丽诗章。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即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这时提问学生:我们初中时还有谁是通过外交来战胜敌人的呢?(正确答案:唐雎。出自《战国策》)当大敌压境,当国家将亡,我们该怎么办?出色的郑国外交家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2)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所掌握的资料简介《左传》及人物。

  《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作者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它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有关春秋时期各诸候国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都有载述,具体而完整地显示了时代概貌。显然,传统“天命”、礼教思想时有流露,这是历史局限性,但又具有很高的'文字价值。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叙事委婉详尽,情节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描写人物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相关人物介绍:晋文公,秦穆公等。

  3、教学新课

  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再让学生朗读全文。而且把诵读课文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及文言文语感。整个教授新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文言语法知识

  整理文章中重点实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法

  实词:贰 军 师 若 说 辞 子 是 鄙 微 版 唯

  虚词:而 以 之 其

  一词多义:若 说 辞 鄙 微 之

  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领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特殊句式: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

  倒装句: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对于重点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理解,要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文言文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词存在一词多义现象,可以用总结归纳法把以前学的和现学的总结归纳起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梳理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3

  首先,梳理文章结构;然后,用ppt演示春秋时期形势图和秦晋围郑形势图,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整个战争的局势。并用相关连环画将文章内容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1)轻声朗读课文,思考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自主思考并回答)

  由此问题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两点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烛之武是怎样被委托大任?第二段对表现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

  此段为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荐,道出了烛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场时,就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

  3)全班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师的?(小组讨论,分析结构,理解内容。小组代表发言并补充。)

  在短短的百余字内,烛之武站在秦的立场上,替秦分析围郑的利弊,层层深入,句句击中要害,又句句打动秦伯,使秦国最终撤去了包围,保全了郑国。整个说辞充分表现出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4) 秦伯退师后,晋文公表现如何?分析其人物形象。(自由讨论)

  此问引出文章的最后一段,这段对事件结果的交代,也顺便表现了晋文公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在盟友变敌友的情况下,晋文公并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正是晋文公日后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此时可拓展春秋五霸相关知识。)

  (3)烛之武形象分析,结合现代观念认知。

  结合现代观念去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想深度。在此过程中要突出强调烛之武“先国家而后私仇”的深明大义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烛之武是个综合人才:

  A.政治外交家:烛之武首先是一个外交家,熟知各国错综复杂利益关系。

  B.辩士:与秦伯对峙毫不胆怯,有理有据。语言表达能力极强,极富艺术感染力和说服力。

  C.心理学家:能够抓住对方的心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说服了秦君。

  D.爱国者:对郑国态度。

  E.普通人:发牢骚。

  总之:忠义、机智、谋略过人。

  《左传》就是这样通过正面(外交)和侧面(佚之狐),用精彩的语言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4.布置作业

  4

  (1)细读课文,熟悉特殊实虚词。

  (2)课后练习第二题

  五、板书设计:

  课文结构: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

  烛之武的辞令百余字,语言非常精炼,含义丰富,目的明确,层层渐进: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六、教学效果、特点及反思:

  1.教学效果:本课重点在于对文言实虚词的熟悉以及文章大意的理解。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延伸,第一课时应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对人物和事件产生好奇心,以便第二课时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分析和探究。。

  2.教学特点:第一课时的教学着重于积累。为了让学生对文言学习产生兴趣,我将会在课堂中加入流行语言,比如“丝烛之武逆袭高富帅秦穆公和晋文公”之类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将人物关系直观化的语言。另外为了贯彻本人对于语文学习必须“触类旁通,厚积薄发”的理念,本人会再课堂中延展很多课外常识,如“秦晋之好”由来,“城濮之战”概况,“春秋五霸”,烛之武名字由来等许多课外常识来拓展学生知识面,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3.反思:对于学生来说,第一课时的难点在于拿捏语法及文章内容的比重。语法向来是文言文学习的主要障碍,对于学生来说,死记硬背只是为了应试,而不是为了提升,这一点是有违教学目的的。所以,在本堂课上,一定要将语法和文章的内容讲解贯穿和融合,不能横向将其割裂,从而造成学生只记语法或者只记内容的片面学习结果。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把本堂课的内容让学生编写成课本剧,然后利用班会或课余时间表演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对文章进行理解性记忆,加深其印象。对于教师来说,文言文的教授要注意提升学生的兴趣,由此,就要求教师对自己进行“包装”,增加授课时的语言特色,加强自身表演力,使课堂更生动,更加具有感染力,加强代入感,让学生回到丰富多彩的历史情境中去。

  5


【教师资格面试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教师资格面试常见问题04-18

求职故事之“不尊重人”的面试08-15

面试英语对话之开场白08-16

关于英语求职面试之询问结果09-01

关于求职英语面试之询问结果08-22

求职英语之教育程度常用词汇之求职面试08-23

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14篇07-29

教师资格证面试通过率04-10

2017~2017教师资格证面试心得04-02

全国通用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