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战略VS红海战略,胜负几何?

时间:2021-04-09 13:11:52 自主创业 我要投稿

蓝海战略VS红海战略,胜负几何?

应该来说,出版社对社会和企业市场经营竞争热点的把握是非常到位的。一直以来,价格战一直是我们企业市场竞争的主旋律,这种竞争模式体现在行业的演变中,就是行业的排浪式发展,面对市场商机,大家一拥而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粗放经营之后,行业很快成熟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朝阳产业转眼之间就变成夕阳产业,市场上到处都是景气低迷的景象,赔本赚吆喝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感到这种模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为求生存还要加速向这个方向前进。在这个时候,出版社引进了《蓝海战略》,将一种新的概念介绍给大家,这对于在漆黑茫茫苦海中挣扎的企业来说,无异于发现了一盏明灯。但实际上,蓝海战略真的能救得了大家吗?

  蓝海是一种大智慧

  与我们价格战的模式不同,蓝海模式不再以市场占有率为核心,以伤己进而伤人、打击对手进而存活自己的方式来寻求发展,而是强调价值创新,通过寻求新的边界业务,进入尚未开拓的市场空间,尚未创造的需求和领域,去发现更宽广的更有价值的发展空间。他提出了用创新代替对抗的思路,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作为一种战略性的思考,它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大智慧。

  天堂里也有苦难,蓝海里也有波澜

  但实际上,市场竞争的现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天堂里也有苦难。蓝海战略强调价值创新,但创新本身的风险并不比不创新小。按照施特劳斯定律,一个企业的成就依赖于整个价值链的成熟度,它会受制于价值链中最薄弱的环节。由此看来,一个企业难以取得大幅超越社会水平的发展,也就是说,它迈向蓝海的速度,不可能超出同伴太多。超出太多,对于企业来说,将会是一场万劫不复的灾难,会成为行业的先烈。要知道“陈旧的新生事物比新生事物更受欢迎”,创新太大,往往难以被人接受,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企业需要承担培育市场的任务,这需要极大的成本;即便如此,市场的培育具有极大的外部性,培育市场的企业未必能够享受到市场成熟的.成果。创新太小,市场接受程度高,但又达不到摆脱红海竞争的目的。

  即便蓝海战略只是一种方向的指引,也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向这个方向迈进。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蓝海战略”是一种奢侈品,蓝海战略有着很高的门槛。很多企业在现有的红海竞争中就已经难以招架,也就很难分出精力来进行价值创新,激烈的血战会逐渐让企业丧失实施蓝海战略的能力。市场竞争讲求大智慧,但更讲求现实,虽然成长比生存有着更高的境界,但对大部分的企业来说,生存是更为现实的问题。血性竞争中不能胜出,蓝海战略也救不了你,对一个缺乏“红海智慧”的企业来说,谈蓝海战略,无异于痴人说梦。

更为系统地看待竞争

  冷静想一想,蓝海战略只是给整个行业的企业指明了方向,但对于某个具体的企业来说,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它只是在众多的企业压成本、抢渠道、打广告、拼价格……的时候,给大家提了一个醒,还有一个领域可以“血战”,那就是价值创新;它只是帮助众多的企业避免了为赢得竞争而行业性全军覆没的尴尬,让红海竞争可以延续,让企业面对未来展开竞争。实际上,系统地看待竞争,我们可以发现,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销售推广,竞争制胜的关键点之间会形成一个链条,我们不妨称作“竞争链”,红海战略下的竞争涉及到链条的每一个环节。而蓝海则是告诉企业在链条之外可以再生枝节,“血战”的领域进一步扩展,从一条链上扩充到一个网状的面上,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真正摆脱了血性竞争。企业不能对蓝海战略抱有太高的期望,血性竞争是市场的细胞,没有什么能够救得了企业,除非在血性竞争中获胜。

  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不断地价值创新,需要有蓝海思维;但是充斥着整个企业生命的都是“红海智慧”,你可以选择在这一个链条上竞争,也可以选择那一个,但血性竞争是免不了的。实际上,蓝海战略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神通广大,它并不能替代我们的“红海智慧”,它甚至只能算作是“红海智慧”的一部分,是红海竞争艺术的一种体现。提出“蓝海战略”,并不意味着发现了一个被大家忽视或遗漏的空间,他只是赋予这种智慧一个名字,提出了一个概念。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竞争是硬道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竞争。除非是在垄断行业,否则,血性竞争将永远是市场的主题,竞争是硬道理。企业发动价格战,有一个前提假设,就是对手不会跟进,但实际上这是自欺欺人。提到蓝海战略的时候,实际上也有一个假设前提,就是别人不会跟进或跟不上。但实际的情况不是这样的,蓝海不是某个人的蓝海,前方虽然海阔天空,但你却未必能够先人一步。企业想尽千方百计减轻竞争的压力,但竞争却会如影随形伴着企业,哪怕是在通向蓝海的路上。红海有着极强的“感染性”,价格竞争的战火会蔓延到任何一个角落,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很难有一个能让某一家企业独享的市场机会,在这一点上,要充分估计竞争对手的智慧和能力。

  富有艺术地竞争更是硬道理

  对于少数处在前端、能够消受这种奢侈品的企业来说,也不能够有轻视“红海智慧”的倾向。单独的蓝海战略是难以成功的,一个想要通过价值创新获得成功的企业,必须还要忍受一个事实,就是大量的模仿者和跟随者,没有足够的红海智慧来对付这些跟随着,蓝海战略只是一个空壳,只会让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而一无所获。

  不能小看了竞争,“红海智慧”和“蓝海智慧”都是竞争艺术的体现,某种程度上,“红海智慧”更为高深、更为实际。最为高明的竞争是“红海”和“蓝海”的组合,一方面引领行业的发展,充分获取机会窗利润,一方面利用蓝海智慧打击对手,维护自身利益,使自己的地位能够得以延续。这就是卡西欧模式,将价格战与价值创新有机结合,先是价值创新,然后面对跟随者展开红海竞争,同时进行新的价值创新,如此循环往复,保证自身地位和丰厚的利润。

  红海是一种智慧,蓝海也是一种智慧,科学地看待、艺术地结合二者则是一种更高的智慧。

【蓝海战略VS红海战略,胜负几何?】相关文章:

创业者如何去整合优势的战略资源11-30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8步走”战略推荐09-21

创业经营家纺加盟店的战略计划分享06-23

佛山市南海区蓝海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扶持奖励办法12-06

蓝翔技校实例解说:学汽修如何创业11-30

关于看《火蓝刀锋》学职业生涯规划06-14

探秘孙继海创业故事08-24

南京发布揽才计划海归创业全家可办南京蓝卡12-06

海乘面试英语自我介绍例文荐读08-28

“一米大学生”海璐璐求职故事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