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精神:始于童年,不仅童年

时间:2021-03-30 17:27:33 自主创业 我要投稿

创业精神:始于童年,不仅童年

一个组织的创业精神,是一个不断突破现有有限资源限制,来追求无限理想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创业精神将伴随优秀企业的全程。

创业精神:始于童年,不仅童年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以“每个挑战都是一次机会”为座右铭;创建了玫琳凯的玫琳凯·艾施,则喜欢说“你能做到!”;一手创办了维珍集团的理查德·布兰森,就更是野心与信心皆具,他曾打过一个比方:“生意就好像公共汽车,总会有下一班车过来。”

——这些赫赫有名的商界大佬所崇尚的和擅长的,看似拳路不同、毫无关联,其实核心并无二致。

那就是:创业精神。

从熊彼特到杜拉克,以及中国近20年来汹涌不歇的创业潮中不断涌现的创业者们,“创业精神”四字始终葆有令人着迷的气息。据说,仅在亚马逊网上书店中,就有2400册图书是以创业精神为主题的。就连现任丰田汽车社长的丰田章男——说起来,在近年的商业领域,谁会比这位新掌门人对压力和挑战的体会更深刻?先是召回门,再遇大地震——但就在4月19日,丰田章男现身2012年上海车展时表示:“遇到困难的时候,一直支撑我的就是丰田的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个过程

只有经历过真实征战的企业掌舵者才能体会,创业精神并非仅仅是一种斗志,也并非企业家的个人特征,而更是一个组织的性格和行为。

对机会的把握、创新,以及对增长的追求,构成了创业精神的重要主题。一个具有创业精神的企业总是能率先注意到尚未被发现的趋势,并毫不犹豫地迅速抓住它;而无论在商业模式,还是具体的管理方法,亦或技术上,它也一定是拥抱变革、不断创新的。正是这种对新趋势的敏感体察和把握,以及通过持续创新调度和有效利用资源,才会使得企业和它的掌舵者规避“只是发明者,并非创新者;只是投资者,而非企业家”,“从赤贫到巨富,然后复归赤贫”的窘境,不断成长。

可以说,一个组织的创业精神,其实是一个不断突破现有有限资源限制,来追求无限理想的过程。企业在创立之初显然是相对容易保有创业精神的',但创业精神却并不囿于新兴企业或者小型企业。对大规模的大型跨国企业而言,创业精神同样不可或缺。诚如杜拉克所阐述的那样,创业精神所关注的在于“是否创造新的价值”,而不在于设立新公司。从这个意义上说,创业精神伴随优秀企业的全程。

吻合的创业&童心

无疑,这需要梦想、激情,更要有学习探索和冒险的劲头儿,乃至广泛的协作。

——正如一个孩子:敢于做梦、好奇、不知疲倦,喜欢结伴玩耍。一个孩子的童年特征,其实恰恰与一个组织的创业精神特征完美契合——就像刚刚走过20年征程的东软集团。

1991年起步于3位青年教师、3万元科研经费、3台286电脑的东软集团,如今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国最大软件企业——员工数量正向2万人逼近,年营收达50亿元,研发、销售和服务网络更是铺设到了美国、日本、瑞士、芬兰、德国、罗马尼亚、阿联酋、越南等国家。

古人云:二十弱冠。但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却更愿意将20年表述为“童年”。

“我们本身是一个好像处于童年期的创业型企业,过去并不成熟。”刘积仁对《中外管理》说,“但童年有童年最宝贵的东西,童真,充满了梦想,有着不知疲倦的激情,你把所有的事情当成一种游戏玩儿,有好奇心和学习的渴望。这些成为东软20年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且也为我们未来奔向更大的世界打下基础。”

20年,东软创造了中国软件产业诸多的第一:第一个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个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第一个上市的软件公司……童年东软形成了自身的独特基因:闻风而动、学习创新、克服挑战,种种均与创业精神相吻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东软,或可成为展现企业创业精神的样板。

当然,创业精神不应止步于童年。

今年7月8日,东软在北京举办“东软产业化二十周年回顾”年会,集团总裁王勇峰在致辞中表示:未来东软将面临规模化、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保持清零的心态和创业者的精神,努力成长为一家以创新与服务驱动成长的公司,从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向一家成熟的新兴跨国公司转变。显然,东软打算把这种创业精神继续保持下去。

那么,在长达20年的童年期里,东软是怎样种植下创业基因的,这些基因又如何在20年中发挥影响,使之持续保持了创业精神,不断成长?

——我们尝试将东软的童年特征与创业精神特征一一进行对应,以期找到其创业精神的源泉,为那些尚处在“童年”的企业,寻求某种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