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大学不敢回家 采访在城里的农村“啃老族”

时间:2021-03-13 10:08:51 求职故事 我要投稿

读完大学不敢回家 采访在城里的农村“啃老族”

剖析令人心酸的“农家养贵子”现象

  风光“潮人”的背后

  “谁能看出我是农村来的?”鲜艳的T恤,紧身牛仔裤,配上阿迪达斯的新款运动鞋,第一眼看到小顾,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典型的兰州“潮人”。但事实上,小顾生长在庆阳的一个小镇,高中毕业后才来到兰州,离开农村还不到一年。

  去年夏天,高考失利的小顾来到兰州,在一家酒吧做起了服务生。“每天给人陪着笑脸,月收入却只有1000元,太郁闷了。想想自己学历不高,好工作也找不到,越来越觉得没有意思。后来我干脆不干了,找了间便宜的合租房住着,吃住都靠家里寄钱,先过段舒坦日子再说。等以后在兰州的朋友多了,自然就会有出路。”

  “都一样是人,他们拥有的东西,凭什么我就没有。不就是找家里要了点钱吗?这有什么,好多兰州的年轻人不都这样。他们穿的戴的,又有多少是自己挣来的。”来到兰州不久,小顾就发现身上的“土气衣服”,于是置办了许多一两百元以上的“好行头”。在他20岁生日时,还请朋友们去KTV潇洒了一把。不到一年的时间,小顾花光了父母陆续寄来的15000元钱。而他的朋友们怎能知道,在那个贫苦的小镇,他辛苦务农的父母过的生活呢?。

  如今,不少农村的家庭都竭尽全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农家养贵子”的现象屡见不鲜。孩子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从来没有受过任何委屈,在进入城市打工之后,却因为文化程度低、技能差,只能获得较低的薪水。这种反差,使他们很难接受,有时还会盲目的与身边的人攀比物质享受。于是,不愿回到农村,在城市中又找不到想干的工作,他们的生活开销自然只能向父母伸手。

  呆下去总会有机会

  “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没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可以工作时,又很难找份像样的工作;我们不能赚钱时,房子是分配的,开始赚钱时,房子已经买不起了……”这段网上流传的话,似乎很好的说出了农村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尴尬处境。四年的高等教育,几乎用尽了一个农村家庭的所有积蓄,但毕业后即使找到工作,收入水平也相当一般,根本不足以维持在城市中的生存。

  毕业于兰州某大学信息专业的何明,今年已经25岁了,在城市打拼三年多,依然没有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刚毕业那年,我去科技街的电脑公司干了一阵,但收入不高,只有1000元。后来谈了个女朋友,经济上常常捉襟见肘。和女友分手后,我辞掉了那份工作。在随后两年多里,我又先后换了四五家公司,一直处于漂泊不定的状态,收入也就在1200元左右。”

  “从上小学的第一天,我就被教导着,升学是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考上大学就获得了通向城市的钥匙。而如今,我在兰州这么久了,却还是没办法养活自己。兰州生活成本比较高,我每个月还得向家里伸手,要个300多元。”何明说,“啃老”有时的确很无奈,但远在定西小山村中的父母,已经成了他不得不依靠的经济来源。一年到头,只有回老家过年的时候,才能见上父母一面,可住不了几天,又要匆匆赶回兰州。

  如今的兰州,像何明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在同村人眼里,他们是草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在同辈人眼里,他们是跳出了农门的“城里人”。但事实上,他们城里无房农村无地,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回乡务农,大学时户口转到学校,现在转回原籍,已经失去可以赖以生存的土地。而留守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令他们举步维艰,只能依靠故乡年迈的父母资助。

  “养不活自己才没面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农村“啃老族”中,主要有怕苦怕累不愿从事中低端劳动的年轻人,以及毕业后找不到满意工作的大学生等。有部分来兰州打工的年轻人,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技能,就业渠道较窄,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其中一些人索性选择了不去工作,纯粹“啃”父母为生。

  “其实,我们并不是在寻找好工作,而是在寻找梦想。读完了四年大学,总不能再去干服务员之类的工作。要是传回村里,会被人笑死的。别人会说,你看看,上了大学又能怎么样,还不是给城里人端盘子。我身边的同学,有的毕业都好几年了,还没有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来自武山的陈斌说。

【读完大学不敢回家 采访在城里的农村“啃老族”】相关文章:

与其在城市打拼,不如回家创业04-01

明星说英语:莫文蔚英语采访07-12

你敢不敢往人少的地方走职场故事06-18

大学生农村创业项目03-27

大学生农村创业创新项目04-10

求职故事:从收拒信到采访市长06-23

关于复旦大学取消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的笔试面试08-25

在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的致词参考11-22

农村适合创业的项目04-13

农村的创业暴利项目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