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圈人,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

时间:2021-03-13 10:08:49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影院圈人,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

重庆电影院线的人才玩起了蹦床。

两年前的岁末年初,有一部让全球人民都争相观看的电影上映了———《阿凡达》。为大家所熟知的是:好莱坞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用当时最先进的3D技术,通过《阿凡达》让全球人民迅速接受了3D电影。而为外人所想不到的却是:《阿凡达》的蝴蝶效应甚至已经牵连出重庆影院经理们的“辞职热”,并且这种后座力居然是在电影上映两年之后的今天才显现!

2012年第一季还未结束,重庆各大影院最热衷的办公室八卦就是人事变动、年终奖数目:谁谁不干了,某位经理愤然辞职了,哪家电影院的经理也跳槽了,年终奖被狠狠砍掉了不少……据一位先一步抽身此行但仍心系电影院线的前业内人士不完全八卦:2012年因为有《阿凡达》的推动,各家电影院在年终结算时都票房长红,士气大鼓,按照经营者“票房年年递增”的想法,大家都把2011年影院票房任务定得很高,很多院线对地区总经理一级的管理者更是许诺下诱人年终奖励。结果一年忙碌下来很多院线都没能完成目标,年终奖励自然大打折扣,某些承诺也无法兑现。综合其他种种因素,最终造成了2012年开年以来,重庆不少电影院经理纷纷辞职、跳槽。

开年辞职热的背后

是院线经理的困惑

目前重庆市场上各院线大致的人员配置是:地区经理统管片区内旗下所有电影院(有的院线也习惯于在每家电影院都平行地设立店长,采取店长制)、部门经理(相当于企业中干,分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事务),然后才是我们普通观影者见得最多的工作人员,包括放映员、服务员等。

今年年初开始的这场重庆电影院人事变动热,最大的波动层面集中在总经理、店长级别。我们并不能说这样的人事变动是异常的,其实在哪个行业都有,而近年来在重庆,院线总经理突然辞职也常有,只不过这次相对集中地表现出来,或多或少可以初见一些问题的端倪。

胡嘉(化名)曾经是重庆地区薪金最高的院线总经理,正当发展大有前途之时她突然辞职干起了保险,业界哗然。而当重庆晨报记者找到她时,已经离开电影院三年多的她正在家里待产。

对于《阿凡达》的“蝴蝶效应”,她似乎深有感触归结为经营模式不规范:“所谓的票房计划都是闭着眼睛想出来的”。一个电影院下一年度的票房计划应该定多少,显然取决于观影人次、排片场次、影院定价等因素的综合计算,是一些懂行的人坐在一起讨论分析计算制定的,而不是某几位总部大领导简单一句“年年递增”就可以实现的。

每一家影院的排片场次数与票价都只能在小范围内浮动,而且受很多因素影响,不是影院自身能决定的,那么唯一可以努力的就是观影次数,要想完成票房目标就只能抢夺观众。可惜的是,重庆电影市场竞争目前还处于非常低级的阶段,主要还停留在“掐价格”上面,也就意味着各家影院身不由己陷入票价混战中,靠各种混乱的团购价、团体票来互掐,以图增加观影人次。不过试问,长远看来如果终有一天电影院观影人次饱和,但却被乱杀的票价拖得票房依然上不去,些许的盈利大多数都缴了租金,成为给开发商打工怎么办?更严重的`是,会员在卡里充了值,影院却倒闭了,这难道不是对整个院线品牌最大的伤害?

业界浮现出的种种困惑,最终让一些地区总经理选择了转行。

总经理就做到头了

不少人选择了转行

院线经理辞职热背后,也有制度的原因,基本上“总经理”就是这一行的分水岭。卢米埃影城前任总经理邓先生也于今年年初辞职转行。无论是胡嘉还是邓先生,他们都反复向记者提到“瓶颈”一词。

当年有院线慢慢开始看中重庆市场,力图进驻时,胡嘉、邓先生还有另外一位朋友,同时从老牌院线跳槽出来,分别去到了不同的院线发展,最终坐到总经理一职。可到了2012年,当年的“三剑客”有两位已转行。

两人不约而同地谈到,这一行当你上升到地区总经理时,势必面临选择。如果再往上发展就只能是去总部,那就意味着离开重庆。更多人不是转行,就是跳槽。

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重庆电影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影院经营模式变了

店长取代院线经理

院线经理的困惑,其实也与影院正在转变的经营模式有关。

重庆本土的老牌电影院环艺,在重庆电影业界素有“影城老总黄埔军校”之称。1998年开业的环艺电影城,是重庆第一家五星级影城,其装修设计至今看上去都很时尚,这家随和记黄埔进驻重庆开起来的电影院,在1998年金鸡百花电影节举行时,让重庆人和更多外地人见识到了新时代电影院的豪华感。而环艺的管理模式,很多也参照了香港院线的管理模式,包括与传统影院完全不一样的人事改革,对外招聘,引进了很多国外管理模式,例如末位淘汰制,极大刺激影城人才培养。之后UME、华纳等其他影城进驻重庆时,不少管理人才都是从环艺影城出来的。

但随着电影院线管理模式的变化,这种对有经验人才的需求大大降低了。像万达、星美等院线更倾向于采取店长制,总部对人才进行统一管理培训,完全模式化管理,由总部由上往下贯彻方案,对每家影院检查执行结果即可。所以,所谓的经理,上班就是看报表,看总部传下来的要求然后去执行,每个模式都安排好了。在这样的模式下,院线需要的是店长,而不是经营者。这样的模式是否科学,各有说法,视实际情况而定,但的确影响到了一些院线经理的积极性,他们最终选择离开。

新闻纵深>

影院经理权力不小

一部新片,究竟会被放在周一早上10点公映,还是被放在周末晚上8点;海报究竟摆在仓库,还是放在电梯口……电影院的影院经理们,其实处在中国电影产业生态链的顶端。

对于影院经理的权力,有制片人概括为“一杯白酒一个拷贝”。为了给影院经理推销影片,片商不得不练就一身硬功夫,除了喝一杯白酒卖一个拷贝,还得靠自己的私人关系。如今电影多、影院少,如何能让影片多在黄金时段露脸,影院经理们起很大作用。连不少著名导演、制片公司老总也得放下身段,和有实力的院线老总们吃饭。

职场中人,不管在哪个行业,都会遇到瓶颈。影院经理频繁跳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影院经营风格的变化,促进市场良性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尽管他们有许多困惑,但流动无疑比禁锢更会让市场充满活力。

【影院圈人,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相关文章:

职场充电:职场跳槽太频繁危害04-04

关于高考志愿的填报越来越像一场猜分和就业的赌博04-03

职场人如何充电03-24

职场人的机会08-23

职场人跳槽的学问07-29

中国职场人充电指数03-18

职场人实用的跳槽原因04-02

2016名人励志故事08-17

告别雷人英语:求职乌龙03-27

上海人怎么找工作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