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吃不饱”的错

时间:2021-03-09 11:33:02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用工荒,“吃不饱”的错

17.5万,这是2011年初潍坊“两会”上,劳动部门预计的潍坊当年全市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就业约7000人,潍坊今年人力资源市场似乎有些人满为患。

然而,在上半年的几乎每一次招聘会上,用人单位似乎都在被一个全国性流行的词语所困扰用工荒。用工荒,就业难,这两个反义词如今同时存在,总有一个是伪命题。问题就出在,双方不在一个话语频道上。

错位的拉锯战

7月9日上午11点,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刘志全再一次失望地走出了四平路上的人力资源市场。转了一上午,看了十几家单位,竟然没有定下一个岗位来,招聘启事上清一色的营销业务员岗位根本让他提不起胃口。

2007年毕业的刘志全先后在济南的几家公司干过广告设计、营销策划甚至是游戏推广员,今年4月份,他辞去了工作,想凭借自己的经验换一份待遇好一点的工作,然而几个月转下来,他还是没有找到一家让自己满意的公司。

在历次的招聘会上,“刘志全”们有很多,每次招聘会,他们都满怀希望抱着简历去应聘,然而最终找到合适饭碗的却没几个。

公务员和国企待遇好,僧多粥少,竞争激烈。不好的单位又没人愿意去碰,就这样,他们永远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招聘会上,每逢招聘会必然参加。

困惑的不仅仅是求职的“刘志全”们,还有用人单位。

按照常理,面对数量庞大的大中专甚至是技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层层筛选到自己的“意中人”,但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多数企业的一厢情愿。不少企业从年初就开始招人,但似乎永远招不满。

赵见远是一家机械公司的招聘人员,一个星期至少有五天在为公司的招聘忙活,每周一、三,他在人力资源四平路市场物色人选,周六则转战新华路人力资源市场。他说,今年过了春节后就开始负责为公司招人,但公司仍然处于缺人状态。

潍坊中诺利特新能源科技公司业务主管李振华也在为招兵买马头疼着。

在14日人力资源新华路市场的例行招聘会上,他望着大厅里的二十几个求职者直摇头。作为一家生产性公司,他希望能够为公司招聘到有经验的工人,但真实的招聘情况让人失望,好多人为了争夺这个岗位不惜篡改履历。

为了招到人,中诺利特公司常年在潍坊人才网数据库寻找人才,但一批一批的人试了好几遍,最终能用的没有几个。

李振华还记得,有一次公司招聘司机,要求有三年以上的开车经验。在出示了三年之前领取的驾照之后,一名应聘者顺利过关。但是在一次送货的途中,李振华让这名司机惊出一身冷汗,号称驾龄3年的司机竟然连最基本的行车道都不清楚。后来他才知道,这名司机拿下驾照后就基本没有开过车。

一边是“求职若渴”,一边是“求才若渴”,但两边忙忙活活,却都是“求之不得”。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供求双方好像是在打一场根本就是错了位的“拉锯战”。

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一方面是工厂希望以较低的人力成本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另一方是日益高涨的物价增加了求职的薪资预期,看上去,这似乎是用工方和求职者“战争”里最大的矛盾。

但问题绝不仅限于此。

从当前最大多数的招聘信息来看,大量招聘普工的企业,月薪一般都在2000元以下,五六千元的高薪是凤毛麟角,相当多的营销业务员实行的仍然是底薪加提成的计薪方式,基本工资一般都在800元左右。

这样的条件对于求职者而言,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在当天的例行招聘会上,省外一家高校毕业的市民张婷婷此前曾在一家单位做过财务工作,后来因为结婚生子而辞职。孩子出生之后,她开始面临着二次就业的苦恼。

“现在物价水平很高,特别像奶粉、童装这种小孩子的东西,都特别贵,你说一个月就给我发个1000多块钱,这样的工作我能安心干下去么”,在求职无果之后,她这样向周围的人说出自己的失望。

然而,并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现在的求职者真的很难满足,工资低了不干,劳动强度太高不干,甚至是离家远近也成为他们考虑的重点”,在14日的新华路人力资源市场上,潍坊新力超导磁电科技有限公司主管王文晔认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的求职者要求也越来越高,单单是工资条件,已经没有以前的诱惑力了。

在他看来,有经验的工人每月2000—3500元的工资,另外,公司还以每人8元钱的标准为工人订制午餐,这样的待遇在潍坊来说不算很低了,但仍然人手短缺。

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实际上真正在市场上能够达到这种水平的并不多见,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对工资待遇和生产条件的不满意,目前市场上工人的流动性也非常强。

一家服装制造业的负责人刘女士表示,公司每个月都在招聘,有时候这个月招50人,下个月还能留下20个就不错了。有些企业甚至提出,如果员工能在企业呆上半年,以后每个月工资增加30~50元,但效果也不明显。

潍坊市一家药品公司的招聘负责人陈先生在与记者讨论企业招人难的问题时说,为了迅速招到员工,现在很多单位都简化了招聘程序,没有统一的面试时间、考试时间,对求职者的限制条件也很宽泛,往往来者不拒,而用人单位这种快餐式的招聘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对求职者没有任何约束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成了司空见惯的事。

实际上并不存在招人难,而是双方的需求难以对接。潍坊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市场科科长王良斌这样解释。

因为从市场的统计数据分析,每年进场招聘和网上招聘的岗位数量和求职者呈现的是大体平衡的态势,并不存在大量的缺口。

在王良斌看来,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形势虽然还未完全扭转,但是劳动力供给已现拐点,随着国家的西部大开发,和人们对于家庭的重视,“离土不离家”已经成为不少劳动力输出地农民工的共识,如今,已经不是企业说用谁就用谁的时代了。

而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不注重于改善自己的用工环境,不能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这样的企业即使招到了人,也留不住。

把劳资供求“代沟”填上

17.5万,这是2011年初潍坊“两会”上,劳动部门预计的潍坊当年全市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在人力资源供求市场上,两边都“吃不饱”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因为供求信息错位了。

针对目前人力资源市场最为缺乏的技工岗位,就业部门的市场调研表明,目前信息的不畅通成为阻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最大的障碍,如何能够让双方实现全方位的对接,成为政府部门努力破解就业怪圈的主攻方向。

王良斌认为,目前的情况是,现在农村的富裕劳动力有很多,但是这些人距离城区很远,基本不会参加招聘会,而企业也不太可能专门到农村招聘,现在的招聘市场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大量的就业信息利用率太低。

 

为了破解这种就业怪圈,目前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也在探索新的招聘方式,除去每周在四平路和新华路两个市场举办6场招聘会之外,还增加了新的招聘方式。


一份统计数据表明,1—6月份潍坊人才网人才库新增个人信息近3万份,比去年同期增长40%;累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8600多个,通过网站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5000余人,网络招聘实现了新突破。

而针对大量的技术工人和普通劳动力没有上网习惯的特点,目前政府已经开始将目光瞄向了媒体招聘,通过报纸的发行量优势,将信息从主城区覆盖到农村劳动力市场,打造现场招聘、网络招聘和媒体招聘三位一体的招聘平台。

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调研科的负责人高爱群说,目前在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的大背景下,政府应该做的就是为双方打造一个信息畅通的就业平台,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人才的主渠道。

【用工荒,“吃不饱”的错】相关文章:

用工荒时期求职故事04-10

闹工业荒的好创业项目有哪些04-12

日常口语容易说错的句子08-20

职场最容易犯下的无心之错01-26

推进“智慧用工”助精准就业08-23

研究生就业难分析:学历太高也是错03-26

新业态下的就业及劳动用工研究08-25

警惕用工企业“试用期”陷阱08-18

2016春节后上海基层用工紧缺岗位07-08

求职故事:女大学生手写500字简历竟错32字08-13